诸暨的西施故里
诸暨乃於越文化发祥地,今又称“中国珍珠之乡”、“中国袜业之乡”、“中国无公害茶叶之乡”、“中国名品衬衫之都”、“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香榧之都”……然西施仍为其一靓丽名片。
——题记
风景秀丽的诸暨,位于浙江省绍兴市之西南,是富春江的支流浦阳江上的重镇。伟人毛泽东曾经说过:诸暨是个出名人的地方。一个是美人西施;一个是画家王冕(元代末期人)。游诸暨,登苎萝山,游五洩溪,观西施故里,赏中国历代名媛馆,兴致盎然,实为寻一西施耳。
对美人感兴趣,似乎是人的天性。而生于南国的西施,更是让人们关注了2500多年。碧水荡漾的浦阳江由南向北,从苎萝山下缓缓而去,当地人称这段江为“浣江”。或许,是为了纪念当年那位浣纱女,江也为之更名。或许,是为了证实当年的那段历史,千百年来江也不肯改道。或许,是为了歌唱西施,浣江从未干枯。苎萝山与浣江缠绵相依,西施的故事也百代流芳。
据说,西施姓施名夷光,春秋末年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今诸暨市城南浣纱村)。其父卖柴,母浣纱,西施亦常浣纱于溪,故又称浣纱女。因苎萝村分东西二村,夷光居西村,故称“西施”。又有说,施夷光家居若耶溪西岸,因而称“西施”。夷光天生丽质,诗云:“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西施》唐﹒李白)
据《史记》载,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战败后,困于会稽,“勾践欲杀妻子,燔宝器,触战以死。种止勾践曰:‘夫吴太宰嚭贪,可诱以利,请间行言之。’于是勾践乃以美女宝器令种间献吴太宰嚭。嚭受,乃见大夫种于吴王……卒赦越,罢兵而归。”(《史记》卷四十一,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即越王勾践三年(公元前494年),越国伐吴战败后,越王勾践被围困于会稽山(今浙江省绍兴南)。勾践准备杀死自己妻子,毁掉手中的宝物,与吴国血战至死。大夫文种规劝勾践说:“吴国的太宰嚭,是个贪腐之人,可以诱之以利,请让我秘密地去找他说和。”于是,勾践就让文种带着美女宝物秘密地去献给吴国太宰嚭。嚭收受后,就带领越国大夫文种面见了吴王夫差……后来,吴王赦免了越国的罪,罢兵回归了吴国。
又《国语》载:“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国语》越语上)即越国人打扮了八位美女,奉献于吴国的太宰嚭,说:“太宰如果能赦免越国之罪,就又有比这些美女更美的进献于您。”太宰嚭就向吴王夫差谏言说:“我听说古代讨伐一个国家,就是让这个国家臣服而已;现在越国已经臣服了,我们还有什么期求的呢?”于是,吴王夫差答应了嚭的请求,而释放了越王勾践。
可见,当时越国是进行过拿美女进献吴国以换取和平这个交易的。又越国大夫文种对吴国有言:“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国语》越语上)即越国愿以财宝和子女慰劳吴国的辱临。请以勾践的女儿,作为吴王之妾;越国大夫的女儿,作为吴国大夫的妾;越国士的女儿,作为吴国士的妾……
传说中的西施美貌无比,浣纱时,鱼儿看到她的水中倒影,自比弗如,也渐渐地沉下河底。从此,西施就有了“沉鱼”的代称,列入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传说中的东施,是西施的近邻,亦姓施。西施居苎萝西村,人称西施;东施住苎萝东村,人叫东施。
据说,东施是有名的“丑人”。庄子说:“故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携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庄子﹒天运》)即旧时西施有心病,在故乡时常皱眉头。她故乡的一位丑人,看到西施的病态后感到很美,回去后也依法手按胸部皱眉头。她们家乡的富人看见后,就坚持闭门不出;穷人看见了,就携妻小而远走他乡。丑人只知道皱眉头美而不知道其为什么美。这里讲的“丑人”据说是指东施,故有“东施效颦”之说。
郑旦,别名“郑儿”,与西施不仅是同乡,而且与西施貌美齐名。据说郑旦还精通剑术。当年,西施与郑旦,两人有“浣纱双姝”之称。
在越国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生活在苎萝山下的姑娘们,焉有保全之方?无论是西施、东施,还是郑旦,都难逃天降的厄运。
苎萝山下的郑旦亭
苎萝山上的苎萝亭
越国使用“美人计”,据说是下了一番功夫的。越王勾践向吴国求和,释归后,勾践针对“吴王淫而好色”的弱点,与范蠡设计策,“得诸暨罗山卖薪女西施、郑旦”,准备送于吴王,越王宠爱的一宫女认为:“真正的美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美貌,二是善歌舞,三是体态。”而她们只具备了第一个条件,还缺乏其他两个条件。于是,花了三年时间,教以歌舞和步履、礼仪等。
在越国培训的美女中,相传西施是最出色的。西施不仅容貌姣好,而且发愤苦练。终于由一位浣纱女修养成为训练有素的宫女,一举指,一投足,均显出体态美。待人接物,也十分得体。之后,勾践又给她制作华丽适体的宫装,方进献吴王。吴王夫差大喜,在姑苏建造春宵宫,筑大池,池中设青龙舟,日与西施为水戏,又为西施建造了表演歌舞和欢宴的馆娃阁、灵馆等,西施擅长跳“响屐舞”,夫差又专门为她筑“响屐廊”,用数以百计的大缸,上铺木板,西施穿木屐起舞,裙系小铃,舞动起来,铃声和大缸的回响声,“铮铮嗒嗒”销魂摄魄,使夫差如醉如痴,沉湎女色,不理朝政,渐渐地走向亡国丧身的道路。 而越国却上下一心,励精图治,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打败吴国。后人为纪念这位忍辱负重,以身许国的绝代佳人,在苎萝山下修建了西施殿。明代,西施殿已具相当规模。现在的西施殿于1990年重建,占地5000平方米,由门楼、西施殿、古越台、郑旦亭、碑廊、红粉池、沉鱼池、先贤阁等景点组成。
徜徉在西施殿内,穿行在熙熙攘攘的游客中间,我力图找到当年西施们的蛛丝马迹,期望寻觅到西施的一缕香魂。
据说,吴国被越国击败后,夫差自杀。庆功宴会期间,西施随越国大夫、上将军范蠡飘然隐去,泛舟江湖,安然度过了他们的后半生。东汉袁康在《越绝书》中载,吴之后,“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李白有诗云:“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西施》唐﹒李白)也有说西施后来被越王沉江而死,以报答被夫差沉尸于江中的伍子胥。还有说西施归故里后,浣纱时不慎溺水而亡。
据说,郑旦是与西施犯妒而死。有史书载“郁郁不得志,经年而死。夫差哀之,葬于黄茅山。”究竟是否与西施争风吃醋不得可知,但长期心情郁闷,终酿成疾病而亡,也或是真。当然,也有传说是为夫差殉情而死等等。
西施去了,郑旦也去了。而唯独东施能安稳地生存下来。曹雪芹诗云:“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红楼梦﹒西施》)或许,东施是真丑还学丑;或许,东施是不丑而装丑。总之,她躲过了“选美”,留了下来,她至老依然在溪边浣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东施是幸福的。
“春秋无义战”。一场由越国挑起的吴越之战,一场无端的复仇之战,最后的灾难竟然落在了苎萝山下的姑娘们身上,而她们只是千万个苦难女性的代表,也是劳苦大众的代表。
唐代诗人罗隐诗云:“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政治和战争利用了西施们,政治和战争绑架了无辜的女性,它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深思和反省。
名媛馆中的西施塑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