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阳最灵的庙会 河南淮阳的人祖伏羲庙会(1)

二月二,龙抬头,四方来,拜人祖……”每年农历二月二至三月三,河南淮阳就会举办为期一个月的太昊伏羲人祖祭祀活动。 每天都有来自各地的上万名朝拜者,不管是男女老少、还是大人小孩,人们齐聚于此,寻根谒祖,虔诚焚香,期盼能得到人祖爷的保佑,在未来的日子里,平安、健康、事事顺心。为了参加祭祖大典,还有很多从远方赶来的港澳台同胞,他们的远道而来不只是为给祖先献上一束至诚的香,也是传达他们对“根”的眷恋。缭绕的香雾,缱绻的是中华儿女对骨子里流淌的血脉之源的亲近,泱泱华夏,炎黄一脉,传承的是千年的龙魂,是任何时候都斩不断的羁绊,中国是庞大而多元化的,对于种族和传袭观念的认可,从未动摇过。 而对于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豫东人来说,更不会错过这难得的团聚与狂欢,年年来淮阳走陵已成为一种习惯,更是一件不可或缺的事情。纵然是背井离乡,已融入生活里的传统是如何都改变不了的。

从古至今,淮阳太昊陵人祖庙会,就是豫东地区规模最宏大的烧香大会,又称人祖庙会、二月二庙会,这传承千年的二月二庙会究竟是如何出现的?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呢?

淮阳最灵的庙会 河南淮阳的人祖伏羲庙会(2)

一、关于二月二庙会的由来

作为一种民俗文化的淮阳二月二庙会,它的由来可追溯到6000年前的远古时代。说起二月二庙会,就要从在以淮阳为中心的黄海平原上拉开华夏文明的序幕、 开创人类文明先河的人祖伏羲氏说起。

在长沙出土的楚帛书中,记载伏羲氏为创世神。在世界处于混沌状态,还没有天和地的时候,只有伏羲和女娲两兄妹,为繁育人类,他们结为夫妇,这在唐代李亢所撰的《独异志》有载:

“昔宇宙初开之时,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又自羞耻。兄即与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遣我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烟即合。其妹即来就兄,乃结草为扇,以障其面。今时取妇执扇,象其事也。”

本是兄妹,要结为夫妻,难免觉着羞耻,天下没有子民,繁育后代是他们不可推脱的责任。所以他们爬到昆仑山顶,他们向苍天诉问:如要我们兄妹成为夫妻,就让缭绕的烟雾合在一起,否则就烟雾散之,话语刚落,缭绕的烟雾迅速地合在了一起,后来伏羲与女娲育有四个孩子。关于伏羲和女娲的结合,在长沙子弹库出土的战国楚帛书《四时》篇中,开头就有写:

“曰故囗熊雹戏(伏羲)……乃娶囗囗囗之子曰女皇(娲),是生子。”

所以伏羲被称作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他有开天明道之功,又有肇启文明之能,在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和发展中占据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伏羲是大智的思考者,是发明的创造者。伏羲的卓越功绩在《帝王世纪》有载:

“继天而王”、“作八卦”、“造书契”、“作瑟三十六弦”、“制嫁娶之礼”、“取牺牲以供庖厨。”“先圣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图画乾坤,以定人道。民始开悟,知有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道、长幼之序。于是百官立,王道乃生。”

淮阳最灵的庙会 河南淮阳的人祖伏羲庙会(3)

《帝王世纪》是晋代“皇甫谧”所著,它主要记录的是帝王世系、年代及事迹,所叙写的时期大致是上起三皇,下至汉魏。

在《帝王世纪》中所列的有关伏羲的众多功绩中,制嫁娶匹配夫妻可以说是伏羲的一个居功至伟的功绩。因为制嫁娶匹配夫妻的实行,让人们从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社会,转变到了知有父子之亲、君臣之义的父系社会,使人类从穴居群婚,到知男女之别、夫妇之道,结束了原始人类的野蛮与蒙昧,使人类走向了文明时代。可以说人类的一个重大文明就是制嫁娶。是伏羲让人类结束了群婚和族内婚的历史。因此伏羲这一制嫁娶的卓越功绩也被载入明代的《史纲评要》正史里:

“上古男女无别,帝制嫁娶,以俪皮为礼,正姓氏,通媒妁,以重人伦之本,而民不始渎。”

这里的俪皮指的就是鹿皮,在那个远古时代,鹿皮是很难得的,而且还规定是鹿皮2张。所以啊,我们如今也不要再抱怨彩礼重,娶媳妇难了,这是作为男人都要面对的亘古难题。自此男女实行一夫一妻制,还要有媒妁之言,并以所养动物,或以植物、居所、官职为姓,目的是防止乱婚和近亲结婚。

既然有了嫁娶制度,那夫妻又是如何匹配的呢?据史料记载,伏羲以“聚会”的形式,在每年的仲春之月,即农历2月,把青年男女召集到一块,然后在会场中央放一块带“窑空”的大石头,和浙江卫视的非诚勿扰差不多吧,男女互选啊。男女如果互相有意,就都用手摸一摸“窑”,说明两人看对眼了,愿意成为夫妻,就找媒人,下聘礼,订婚、结婚、娶妻生子。

淮阳最灵的庙会 河南淮阳的人祖伏羲庙会(4)

这个源于远古时代,以找对象为目的的”男女相亲聚会“,就是现在河南淮阳伏羲太昊陵庙会,即二月二庙会最初的雏形。但它又是如何发展成现在的朝祖进香性质的庙会呢?这就源于大圣人孔子了。

二、关于二月二庙会的发展

伏羲制定的男女一夫一妻对偶制,虽然避免了近亲结婚,大大降低了后代出生的畸形率,人类恶智力和体力都得到了提高,但也存有很大得弊端,比如有的男女刚一结婚,有一方就死掉了,再比如说有些富人,娶了很多妻妾,而大量的穷人却找不到老婆,这就导致了生殖资源和性资源的浪费,人口增加速度非常缓慢。所以“野合”就被认为是一个合理补充“性资源”和“生殖资源”的方式。这里解释一下,“野合”是一种不合礼制的男女勾合行为,等同于现在的“打野战”行为。“野合”之风一度很盛行。

淮阳最灵的庙会 河南淮阳的人祖伏羲庙会(5)

在公元前490年,孔子来到陈国,发现在男女相亲的“二月会”上原始乱配之风依然很盛行。倡导“圣王之治”,推广“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礼数的孔子。认为这种乱配之风是伤风败俗之举,一定要进行革新。孔子便向陈王游说,把具有野合遗俗的二月会改在人祖伏羲的祭祀地,而此时,人祖伏羲已有陵,这在《孔子家语》中有载:

“孔子自魏适陈,陈侯起陵阳之台迎孔子”。

淮阳最灵的庙会 河南淮阳的人祖伏羲庙会(6)

至于伏羲陵建于何时,在古籍文献中没有记载,只在《礼记·月令》中有关于祭祀伏羲的记载:

“是月也,玄鸟至。至之日,以太牢祀于高媒。天子亲往,后妃帅九嫔御,乃礼天子所御。”

这里的高媒就是指伏羲,在《淮阳县志》有曰:淮阳太昊陵在春秋时已有陵,汉代以前有祠。关于太昊陵的祭祀活动,笔者则以为应是在春秋时期已有祭祀,因孔子要改革陈国(今淮阳)的野合遗俗之风,把远古传承下来的二月二相亲聚会的地点,改在了太昊伏羲氏的陵寝处。自此二月会慢慢演变成了朝祖进香性质的庙会。

淮阳最灵的庙会 河南淮阳的人祖伏羲庙会(7)

在历经千年的岁月中,太昊陵被历代帝王不断增修陵墓。太昊陵增制于盛唐宋,完善于明清。历代帝王的御祭更是达到52次之多,仅康熙的御祭就达10次之多。而如今太昊陵的格局,则是清乾隆时期大力修葺的结果。

淮阳二月二庙会,在历史的滔滔岁月中,能传承千年保存下来。不仅得益于孔子的改革,更是源于人们对于祖先的崇奉和恭敬,对人祖伏羲创造中华文明的铭记和感激。尽管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在前进的道路上,老房子被拆掉了,很多习惯、风俗给弄丢了,然而还有一些东西,从未离我们而去,如太昊陵庙会里的”摸子孙窖“习俗、它作为原始女性生殖器官崇拜的物化,是远古生殖崇拜的一个生动遗迹。如今人们依然将它作为祈子、祈福、保平安的圣物,以寄托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