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十四回,发生在曹操将汉献帝迁至许昌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徐晃和满宠。原文如下:

成语故事三国典故 三国成语故事良禽择木(1)

是夜满宠扮作小卒,混入彼军队中,偷至徐晃帐前,只见晃秉烛被甲而坐。宠突至其前,揖曰:“故人别来无恙乎!”徐晃惊起,熟视之曰:“子非山阳满伯宁耶!何以至此?”宠曰:“某现为曹将军从事。今日于阵前得见故人,欲进一言,故特冒死而来。”晃乃延之坐,问其来意。宠曰:“公之勇略,世所罕有,奈何屈身于杨、韩之徒?曹将军当世英雄,其好贤礼士,天下所知也;今日阵前,见公之勇,十分敬爱,故不忍以健将决死战,特遣宠来奉邀。公何不弃暗投明,共成大业?”

成语故事三国典故 三国成语故事良禽择木(2)

晃沈吟良久,乃喟然叹曰:“吾固知奉、暹非立业之人,奈从之久矣,不忍相舍。”宠曰:“岂不闻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遇可事之主,而交臂失之,非丈夫也。”晃起谢曰:“愿从公言。”宠曰:“何不就杀奉、暹而去,以为进见之礼?”晃曰:“以臣弑主,大不义也。吾决不为。”宠曰:“公真义士也!”晃遂引帐下数十骑,连夜同满宠来投曹操。

成语故事三国典故 三国成语故事良禽择木(3)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为了实现控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目的,曹操将汉献帝及文武百官牵制许昌。途中,杨奉出兵拦截,其部将徐晃表现出色,引发曹操的爱才之心。于是,曹操派满宠来到徐晃营中劝降。最终,徐晃背弃了故主杨奉,转而投靠了曹操。

成语故事三国典故 三国成语故事良禽择木(4)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便是满宠在劝说徐晃时所说的“良禽择木”, 意为贤者择主而事。这句成语的最找出处是《左传·哀公十一年》中的“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

成语故事三国典故 三国成语故事良禽择木(5)

徐晃背弃故主杨奉转而投靠曹操,在历史上的确发生过,但过程却与满宠无关。据《三国志·徐晃传》记载:“李傕、郭汜之乱长安也,晃说奉,令与天子还洛阳,奉从其计。天子渡河至安邑,封晃都亭侯。及到洛阳,韩暹、董承日争斗,晃说奉令归太祖;奉欲从之,后悔。太祖讨奉于梁,晃遂归太祖。”从这段记载可知,徐晃投靠曹操是主动为之,并非满宠的劝降。

成语故事三国典故 三国成语故事良禽择木(6)

小说作者为何将历史上徐晃的主动归顺变成小说中的满宠劝降呢?笔者愚见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表现徐晃的人物性格,二是有意将徐晃与吕布进行比较。为此,作者还在这一情节中特意用上了小说中李肃劝说吕布同样的这句“良禽择木”的成语。二人最终的结果虽然一样,都背弃了旧主而另投新主,但吕布的表态是“吾欲杀丁原,引军归董卓”,徐晃则是“以臣弑主,大不义也。吾决不为。”从这两个情节的对比也能看出作者塑造人物的精妙之处。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