鹳吻痕(天使之吻)出生~出生后12个月
鹳吻痕也称为天使之吻,形容的是婴儿头皮上、从颈到背或横穿眼皮的皮肤上,乃至人体任何部位出现的粉红色的斑块。这些斑块分布在人体中线附近。
“鹳吻痕”这个名字来自关于鹳的神话故事。传说中,鹳是抓着婴儿的背部和颈部将其偷走的。“天使之吻”是传说中天使亲吻婴儿的部位—眼皮。
实际上,它们都是皮肤表层存在过的许多细小血管所致。当婴儿哭闹或发热时,血管就会充盈,斑块就会变得较红。大约三分之一的婴儿出生时可见到鹳吻痕。随着婴儿逐渐长大,这些斑块也会逐渐消失。除了长在颈背的鹳吻痕可持续终生外,其他部位的斑块多数会在18个月内消失。
父母应该做什么?
对于这些斑块,父母无须做任何事情。这些正常的色素沉着多半可随时间逐渐消失。
何时应向医生请教?做怎样的检查?
由于鹳吻痕属于良性问题,不需要看医生和服用药物,也不需要进行任何检查。
血管瘤(出生~出生后12个月)
血管瘤指的是血管在皮下的聚集。血管瘤部位的皮肤平整或高出皮肤;形似圆形或不规则形;颜色鲜红、发蓝或深紫色。大小不一,小如笔尖、大如硬币。根据皮肤的颜色和纹理,有些称为草莓斑。10%以上的1岁以内婴儿,皮肤上都可见到至少1块这种斑块。
血管瘤有3种类型:典型的草莓样血管瘤、深部血管瘤和混合血管瘤。
草莓样血管瘤经常是扁平或轻度隆起,呈现鲜红色;
深部血管瘤处于皮肤较深层,局部皮肤呈现紫色或蓝色;
两种类型的混合即是混合型血管瘤,具有两者共同的特点。
有些血管瘤在婴儿出生时即可发现,但大多数都要等婴儿长到2~3个月时才能显现。这3种类型血管瘤刚显现时,皮肤颜色为白色、蓝灰或粉色。几周后,草莓样血管瘤变成鲜红色;深部血管瘤变成蓝色。血管瘤内的血管比身体其他部位的血管增长快得多。这也是1岁内血管瘤的大小可增加3~4倍的缘故。
婴儿1岁后,血管瘤通常就停止了生长,但有些到2岁时才停止。对草莓状血管瘤来说,血管瘤停止生长的最初征象是血管瘤周围出现白色斑块,好似晕轮,血管瘤中间出现了白点。这些迹象表明血管瘤内的血管开始退缩—医学上称为退化。
各类型的血管瘤到婴儿5岁时,有50%将会消退;7岁时,有75%将会消退;9岁时,90%会消退。有些血管瘤消退后,局部会留下淡粉色或白色的斑块,但大多数情况下不留任何痕迹。
父母应该做什么?
如果发现血管瘤破裂出血,父母应该用潮湿的布或纱布轻压出血部位。如果已轻压5~10分钟,出血仍然不止,就应该去看医生。
何时应向医生请教?
第一次发现血管瘤时,应跟医生取得联系,了解婴儿的情况。如果事情并不紧急,不需立即看医生。当血管瘤出血较多时,应请教医生。一般情况下,血管瘤出血都可自发停止,不需看医生。
如果采取了加压措施,血管瘤出血还是超过了10分钟,就应看医生;或者血管瘤长在容易受到车座、床垫或其他物品摩擦的部位,而且经常会出血时,也应看医生。
如果血管瘤引起了连带效应,也就是说,血管瘤压迫了邻近的器官,就应进行密切的医疗监测。
应进行怎样的检查?结果能说明什么问题?
由于血管瘤由血管组成,血管又是血液输送到全身的管道系统,皮肤下的器官自然也可能出现血管瘤。
当婴儿存在深部或混合型血管瘤时,CT扫描或核磁共振成像有助于发现是否累及内脏器官。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一旦发现巨大血管瘤,应测定全细胞计数。
有哪些治疗方法?
出血过多的血管瘤需要药物治疗或手术去除。
药物治疗通常选用激素,激素可以抑制血管瘤内血管的生长。头几周或几个月内,使用相对大剂量的激素。使用激素会出现一定的副作用;比如食欲改变、情绪不定或过度兴奋,还有暂时性生长缓慢、身体肿胀(特别是面部)、胃肠溃疡、延误常规疫苗接种等。不过,停止用药后,所有的这些副作用都会消失。
另一种治疗方法即是外科手术。在血管瘤生长旺盛期,激光治疗能抑制血管的生长,使血管退化。传统外科切除血管瘤的办法也可应用。
注意:不论药物、激光还是切除,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取决于其大小、形状、位置和类型。皮肤科和外科共同会诊可以选定最佳的治疗方法。
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有哪些?
血管瘤最严重的并发症是Kasabach—Merritt综合征。这种综合征十分少见。形容的是血液中具有凝血功能(称为血小板)的成分,经过血管瘤的血管时受到破坏的现象。
流经血管瘤且血小板受到破坏后的血液,流到身体其他部位时,其凝血能力大大减退,很容易造成内脏出血。只有婴儿存在巨大血管瘤时,才可能会出现Kasabach—Merritt综合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