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全民反诈蒋跃急坏了,打了二十通电话,都是无法接通的提示音,只有三次通了,却被人骂了,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被骗设置了呼叫转移?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被骗设置了呼叫转移(杭州一公司高管开了这个手机功能)

被骗设置了呼叫转移

原创 全民反诈

蒋跃急坏了,打了二十通电话,都是无法接通的提示音,只有三次通了,却被人骂了。

蒋跃是杭州上城九堡派出所民警,5月24日中午,派出所接到了预警信息,说辖区里有个李先生可能被骗。

李先生工作单位在辖区,蒋跃当天值班,赶去找他,一路打李先生电话,就是打不通,好不容易接通了,电话里,一个男的说“你打错了”,挂了,第二次,没等蒋跃开口,“打错了”就挂了,第三次,男人非常不耐烦,直接开骂。

对方一口纯正的东北口音,自己真的打错了吗?可李先生的身份信息显示是浙江地区的,蒋跃感觉很蹊跷。

蒋跃想到这家公司的安保经理,曾打过交道,马上打电话给他,“你帮我看看这个人是不是你们单位的,看看他人在不在?在的话,你叫他千万不要转账,我马上到!”

安保经理很快回复,“是我们单位的”。

真是万幸,经理去李先生办公室的时候,他正准备转账。

蒋跃见到李先生的时候,他还在发愣。

前几天,李先生在网上花了29.9元买了一只小电风扇。5月24日,一个自称是圆通快递的客服打电话来,说他的快递丢了,要为他办理理赔,让他添加对方的QQ申请理赔。

添加QQ后,“客服”又让李先生下载腾讯视频会议软件,说这是理赔的流程,然后要李先生开启屏幕共享功能,进入理赔。李先生照做开了屏幕共享。对方接着指导李先生操作,转账1000元验证。

关于开启屏幕共享功能,全民反诈之前就提醒过,一旦开启,就等于你的手机在裸奔,什么账号密码、通讯录、隐私都不再私密,都变成了骗子的囊中之物了。

,时长00:50

全民反诈多次提醒:

点击可看》》为什么手机这个新功能要慎开?民警亲测

点击可看》》国家反诈中心提醒:腾讯视频会议被骗子利用诈骗

蒋跃分析,这次,李先生的电话打不通,也与开启屏幕共享有关,骗子远程操控了他的手机,把他的手机设置了呼叫转移,随意转移到了一个号码,所以,他打李先生电话变成了是一个东北口音的人接的。

去年,也发生类似情况。当时也是接到预警信息,民警一直联系当事人电话,但对方在电话里说自己没被骗,民警连着打了几次,对方都说没有被骗。后来,当事人来报案,说自己被骗了12万元。她也是遇到了冒充客服理赔诈骗,骗子也是要她下载会议视频再开启屏幕共享,据分析,骗子远程操作把她的号码呼叫转移到了诈骗团伙成员的电话。

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理赔诈骗是十大高发诈骗类型

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理赔诈骗,是2021年电信诈骗案件十大高发诈骗类型之一。

去年年底,国家反诈中心公布了2021年十大高发诈骗类型,分别是:刷单、网络贷款、冒充客服退款、投资理财、虚假购物服务、“杀猪盘”、冒充领导熟人、冒充“公检法”、网络游戏虚假交易、注销贷款信用卡

其中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理赔诈骗占10%,和投资理财诈骗案发占比相当,前四种诈骗类型(刷单、网络贷款、冒充客服、投资理财)占全部案发的75%。

国家反诈中心发布

今年年初,守护者计划、腾讯卫士、腾讯黑镜、微信支付以及QQ安全中心等团队联合发布了《2021年电信网络诈骗治理研究报告》(简称:《报告》)。

点击可看》》2021年,男人VS女人,谁更好骗?

《报告》盘点了十种诈骗类型,与国家反诈中心公布的十大诈骗类型大致相同,位列诈骗案发前四的是:刷单、杀猪盘、网络贷款、冒充电商物流客服诈骗,占了全部诈骗案发量的79.3%。

据上述《报告》分析,女性最容易中招的是:刷单;冒充公检法;杀猪盘;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男性最容易中招的是:网络婚恋、交友;贷款;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虚假购物、服务诈骗。

话术就是利用了你的受害者心理

不管男人女人、什么职业,对骗子,但凡有一点意志不坚定,就容易中招,被骗子带沟里了,这就是骗子的话术在起作用。

话术自古就有,小说、影视作品里,最直观了。

比如金庸的《射雕英雄传》(三联版,为金庸第一次修订的版本)里)黄药师的妻子冯蘅看了周伯通的《九阴真经》下册,说这本书是假的,怕是被欧阳锋掉包了,说这是一本“江南到处流传的占卜之书,不值半文”,周伯通将信将疑,“我依言翻开一页,见书里写的全是高深武功的秘诀,何尝是占卜星相之书?”……

周伯通被激怒,撕毁了下册,原本要去的雁荡山也不去了,赶去找欧阳锋算账……

黄药师夫妇巧遇周伯通(83版《射雕》)

搁在现在,冯蘅也是用了话术骗了周伯通,因为她看了后,一回桃花岛,就默写了《九阴真经》……

之前,全民反诈对冯蘅的这类话术做过分析,点击可看》》黄药师有没有骗取九阴真经?原来这就是话术啊

小品《卖拐》里,展现的也是话术。“你瘸了你瘸了”,跟小品《卖拐》里的范伟一样,被赵本山说着说着,还就真瘸了。

说起来,话术就是利用了“受害者心理”。

在冒充电商物流客服骗局中,本来可能你不觉得有什么问题自己也没丢件,结果被客服这么一说,心里也觉得有问题了。有的诈骗案件中,受害人以前发生过丢件情况,接到这样的电话就更容易相信。

随后,“客服”又“专业”、“热情”地拿出一套 “补偿”方案,你很容易就信以为真。因为此时的你,已经把自己列为 “受害者”,觉得自己受损失了,应该得到赔偿,当听“客服”说会有双倍或更高倍赔偿,对“受害者”身份的认同,让你“贪便宜”心态变得正当合理起来,让你 “变被动为主动”,想去拿这笔 “赔付金”。

你的“受害者”心理,被骗子死死把住——当你有这个想法,同时又有 “客服”人员手把手教你操作,头脑一发热,就有可能战胜理智,进入骗子的下一步。

“她说的信息对得上”

“她说的所有信息都对得上,当时我也觉得有点可疑,但是就让我交一千块保证金,也没多少我就想着交了,没想到真是骗子。”李先生今年40岁,是一家大公司高管,因为他们公司员工多属于高收入群体,也是易受骗群体,民警也经常上门做反诈宣传,“很多人听了就算了,觉得自己不会被骗”,民警分析,真遇到了,还是有人会将信将疑。

从已发案件和网友经历看,这类骗局中,关键一点就是——骗子能准确报出大家的购物信息。

我们的购物信息,其实也是属于个人信息范畴的。

像周伯通原本打算要去雁荡山藏书这事,他去雁荡山的信息也是属于隐私,但不知为什么,黄药师夫妇俩就这么巧遇上了(小说里没交代)。

回过来说,为什么骗子手上有准确的订单信息?

根据查获情况看,泄露的途径有电商、平台内部工作人员、快递员等,甚至还有废品收购站人员扫码记录被遗弃的快递外包装袋上的信息后再进行贩卖。

由于贴在快递外包装上的快递信息条(就是有条形码的那张贴纸)一般都包括了快递人的姓名、手机号码、地址以及商品名称、快递时间等细节信息,骗子通过黑灰产链条的途径拿到这些信息后,很容易就能“整理”一堆你的详细购物订单信息。

文 / 杨丽 实习生 林纪彤 通讯员 吴欣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