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起床,打开手机就看到老妈在家人群里面发的一条消息:祝大家520快乐!于是,我、妻子、两个孩子之间也相互道了节日快乐才出门。

来到办公室,习惯性地打开各大平台热搜榜,才发现520的话题早已占据了百度、微博、微信等几大平台排行榜的榜单。

情人节的前后对比(5.20成为火热情人节)(1)

热搜榜截图

这时候我才真正意识到:哦,原来5.20已经成为一个节日,一个上到我妈那个年龄层,下到我几岁的孩子,都已经接受的节日——网络情人节

那么,这么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它是怎么成为如今这么倍受追捧的情人节的呢?好奇心驱使,我找到了其背后的两点真正原因。

一、 【客观因素】数字化时代的来临,让爱情也掀起了一场“数字化”革命。

1998年,范晓萱在歌曲《数字恋爱》中将“520”比喻为“我爱你”,这是目前可查的比较早的520与爱情关联的起源。后来,随着中国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人们的很多生活都受到了比较大的改变,人们逐步开始在网上购物、阅读、看新闻、甚至相亲和恋爱。

紧跟着,四川籍歌手吴玉龙的一首《网络情人》,将那些在键盘上运指如飞敲出爱情节奏的年轻人的网恋现状表达出来,给了很多人情感共鸣,从而让“我爱你”与“网络情人”的联系更加紧密。

520、我爱你、网络情人……这些要素自然的关联在了一起,这个原本平常的日子也被赋予了特别的意义,一个以“我爱你”为主题的节日呼之欲出,爱如潮水般向我们涌来,其受追捧程度已经取代和超越了西洋情人节和中国传统七夕情人节。很多年轻人都选择在这一天与心爱之人聚会、表白或结婚,甚至越来越多现实中的情侣和夫妻,也通过手机网络(微信、微博、QQ等)来相互表白、打情骂俏,从而进一步加深感情。

是互联网的浪潮给了5.20这个普通日子成为“网络情人节”的机会。

情人节的前后对比(5.20成为火热情人节)(2)

5.20告白

二、 【主观因素】人们要的不是一个节日,而是那颗寻求“爱”的心。

除开互联网浪潮的推动之外,5.20契合了人们内心对爱的渴求,希望寻求一个向心爱之人表达爱意的想法也是它能如此受人追捧的重要原因。

自古以来,爱情给人的印象都是美好和向往的。诗经中的一首关雎,将爱情的美好定了调。“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于是,中华上下几千年的岁月里,产生了无数关于爱情的美好故事。

有卓文君“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的祈愿,有诗经中“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诺言,有苏武“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的表白,也有元好问“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悲叹……

在爱情里,有欢心和幸福,可是也有伤心和难过。有“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喜剧,也有“为什么相爱的人不能够在一起”的悲剧。但是不管结局如何,在追逐爱情的过程里,处处都充斥着爱人间的美好和希冀。这一份美好的体验,或源于对外貌的喜欢、或源于对才气的欣赏、或源于对价值观的认可、或源于对内心感受的追求。他们无一不指向那个最终的归宿:内心对“爱”与“被爱”的期待!

所以,人们要的不是一个节日,人们要的是那个可以借此追逐爱的契机,要的是我们内心里面对爱的追求。

这些主观和客观的因素,再加上商家们对这个节日的推波助澜,5.20这么一个普通的日子就正式成为了如今的“网络情人节”。我觉得这是一种美好的期许,我们完全可以借此来更好的维系彼此之间的感情。聊天、聚会、表白、结婚……这是一个属于爱的日子。

情人节的前后对比(5.20成为火热情人节)(3)

某网友观点

但是,除了高兴,我们还在网络上看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比如这位网友,他就在抱怨像5.20这样的日子,认为被高频率的送礼打扰,不太喜欢。那么,送礼物是不是5.20这种日子必要的环节,这种日子正确的打开方式应该是怎样的呢?

其实,说到正确的打开方式,因为每个人的性格、成长环境、价值理念都不同,所以每个人的理解肯定都是不一样的,而且应该各有各的道理。不过,笔者认为:送礼只是表达爱意的一种外在表现方式,但绝不是唯一最重要的方式,更重要的应该是维护爱的关系,使爱升温,这才是最核心的。

除了送礼,我们还有很多表达爱的方式。比如和心爱的人找个地方吃一顿好吃的;去一个两人都想去的地方看看;一起抽时间聊聊天诉说一下心中平时不好意思说的情话;或者相互拥拥抱、牵牵手、散散步;又或者帮助对方完成一件有特殊意义的事,这些都是极好的。希望大家不要走到一味只是追求送礼物和收礼物的误区,甚至因为对方没有送礼物而感到生气、吵架,那就完全是本末倒置不值当了。

5.20,我爱你!祝福天下每一对有情人都成眷属,每一对有情人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爱的方式,长相厮守、耳鬓厮磨、白头偕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