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正月十五闹元宵,为啥元宵节要“闹”?因为在中国古代,元宵节是最热闹的节日,比春节还要热闹。很多人说元宵节是中国古代最正宗的情人节,这个说法值得商榷。说元宵节是中国古代最正宗的狂欢节,恐怕更没有异议。

为什么说元宵节才是真正的情节(元宵节为什么要)(1)

相比春节习俗初一到初五还有各种禁忌。元宵节的习俗包括赏花灯、逛庙会、吃汤圆、舞狮子、猜灯谜、游龙灯、放烟花、踩高跷、扭秧歌、打太平鼓......全是吃喝玩乐的娱乐活动,还是全民参与。这不是全民狂欢节是什么?

汉文帝正式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距今已有超过两千年的历史。据说汉明帝礼佛,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放灯的习俗传到民间,放灯庆祝的规模越来越大,花样越来越多。

另一种关于元宵节赏灯的说法是来源于上古时期,老百姓在田间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所以又叫火把节,直到现在,西南有些地区依然保留了这个习俗。

为什么说元宵节才是真正的情节(元宵节为什么要)(2)

元宵节庆祝活动大规模扩大是隋唐开始的。《隋书·柳彧传》记载了那时候的元宵节情况。

充街塞陌,聚戏朋游。鸣鼓聒天,燎炬照地,人戴兽面,男为女服,倡优杂技,诡状异形。以秽嫚为欢娱,用鄙亵为笑乐

“人戴兽面,男为女服”,这不就是现在西方的万圣节、狂欢节吗?

柳彧认为这样的庆祝行为不合礼法。上书请求隋文帝禁止,然后隋文帝就真的禁了。

等到他儿子隋炀帝即位,禁令就被取消了。并且官方组织大规模的欢庆娱乐活动。《资治通鉴·隋纪》描述节日盛况:“戏场周围五千部,执丝竹者万八千人,声闻数十里。自昏至旦,灯火光烛天地,终月而罢”。

《隋书》记载节日庆祝盛况:“大列炬火,光烛天地,百戏之盛,振古无比。自是每年以为常焉。”

不仅规模大,时间长达一个月,而且还每年一次常态化了。

为什么说元宵节才是真正的情节(元宵节为什么要)(3)

唐朝吸取了隋炀帝过度铺张的教训,不庆祝一个月了,改为亮灯庆祝三天。但元宵灯会越来越繁华。唐玄宗时期,长安的灯市燃灯五万盏,花样多,皇帝命人做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的巨型灯楼,十分壮观。唐朝时期,狮舞开始盛行,杂技表演也出现在表演队伍中。

到了宋代,元宵灯会规模和灯饰的花样远超唐,民间的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庆祝时间也延长了,北宋,亮灯庆祝五天,出现大规模社火,有各种各样的舞队表演,表演者装扮成不同的角色,扮憨状丑态来搞笑,这些习俗一直延续到清朝。到了南宋,庆祝假期延长到六天。

为什么说元宵节才是真正的情节(元宵节为什么要)(4)

据说元朝认为元宵和“元消”谐音,取消了元宵节。但是庆祝活动依然留存。

明朝重新恢复了元宵节,放假十天:从正月初八放到正月十七。明太祖朱元璋是有名的工作狂,大明朝春节只放假一天。可是元宵节放假十天,可见元宵节的重要性。花灯的规模、花样进一步增加。

到了清代,宫廷不再办灯会,日期缩短为五天,民间的灯会依然延续。

为什么说元宵节才是真正的情节(元宵节为什么要)(5)

很多人认为元宵节是古代最正宗的情人节。是因为古代女子足不出户,不能出门。但是元宵节破例允许女子出门赏灯。这就为男女青年提供了偶遇机会。

另外一个原因,是宋代的元宵节的诗词有众多描述爱情的作品。

比如欧阳修的《生查子》:“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辛弃疾的《青玉案》:“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从这两个角度来说,“元宵节”确实是比“七夕节”更正宗的情人节。

为什么说元宵节才是真正的情节(元宵节为什么要)(6)

然而古代的时间很长,女子足不出户其实是明清时候的事情,宋朝理学兴起,但是没有成为官方主导思想,女子出行非常普遍。

唐朝虽然实行宵禁,元宵节才有夜晚活动庆祝的机会,但这个政策不是针对女性的。女性是可以自由活动的。

杜甫《丽人行》写到:“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不仅女性可以出行,衣着也并不保守。不是要等到元宵节才有男女相聚的机会。

所以,说元宵节是古代正宗的情人节,明清时期才是合适的。说元宵节是古代正宗的狂欢节,是从隋唐到明清都是合适的,毕竟明清也是因为庆祝活动才允许女性出门的。

为什么说元宵节才是真正的情节(元宵节为什么要)(7)

另外呢,如果在古代传统节日里面找最正宗的情人节,杜甫《丽人行》中提到的“三月三”恐怕更合适。

三月三,古代的上巳节,又称女儿节,早在周代就存在了。《周礼·地官·媒氏》中说:“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也就是说,在三月三这一天,私奔都是可以的,做点男女之间的任何事情都是允许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