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种一粒粟 · 秋收万颗子

诗中的“粟”指的是谷子,今年开春播种的谷子,收成如何?有没有亮眼的品种出现?今天小农就来跟大家聊一聊谷子。

我们常吃小米是怎么来的 常吃小米的你真的了解它吗(1)

谷子,古称稷、粟,亦称粱,一年生草本,谷穗成熟后多为金黄色,卵圆形籽实,粒小,去皮后俗称小米

粟的稃壳有白、红、黄、黑、橙、紫各种颜色,俗称“粟有五彩”。广泛栽培于欧亚大陆的温带和热带,中国黄河中上游为主要栽培区,其他地区也有少量栽种。

在历史上,关于谷子的记载有很多,人们为了区分所食用的不同类型的谷子,还给它们赋予了不一样的称呼,并把它们统称为“五谷”。

“五谷”一词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论语》中的一个故事:在大约2400多年以前,孔子带着学生出门远行,子路掉队在后面,遇见一位用杖挑着竹筐的老农。子路问他:“你看见夫子吗?”老农说:“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谁是夫子?”而这也是“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出处。

谷子产自哪里?

谷子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栽培农作物之一,起源于中国北方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的主要粮食作物。

我们常吃小米是怎么来的 常吃小米的你真的了解它吗(2)

在1976年,考古人员在河北省武安市磁山一个遗址里面发现了上百个粮食窖穴,其中80个里面还保存有粮食。虽然都已经都成为皮壳了,但把这些窖穴里面储藏的粮食换算成新鲜的小米,有大约十几万斤。

除了河北磁山,西安半坡村、河南裴李岗等地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也曾有粟粒的身影,距今已有六七千年。

小米究竟有多重要?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尤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

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

男耕女织不相失。

——《忆昔》杜甫

在杜甫心目中,

太平盛世的标志之一,

就是府库中堆满了以粟为代表的粮食,

这大概也是杜甫一生追求的景象。

粟文化

在举世闻名的甲骨文中,就已经有“粟”这个字出现了。

《论语·雍也》曾曰:“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意思是公西华被派到齐国去作使者,冉有为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贴些谷子。

我们常吃小米是怎么来的 常吃小米的你真的了解它吗(3)

《孟子·梁惠王上》曰:“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意思是,河内地区发生了饥荒,梁惠王就将遭灾的百姓迁到河东地区来帮助他们活下去,又把河东的一部分粮食运到河内以赈济灾民。

孔子与小米的故事

孔子31岁开始周游列国,他的经费从何而来?答案也是小米。

卫灵公曾问孔子在鲁国做官的俸禄是多少,孔子回答:“俸粟六万。”于是卫灵公依照这个标准,也给孔子“俸粟六万”。

当时,中原地带主要的粮食作物不是大米,也不是小麦,而是谷子。官方发薪水,以及计算人们的口粮,一般都用谷子也就是小米做标准。

六万小米,究竟是六万斤,还是六万升、六万斗、六万石呢?

唐朝人张守节给《史记》做注,说是六万斗。这斗,是周朝的斗,一斗相当于唐朝三分之一斗,六万斗放到唐朝,在两千石左右。唐朝一石,有60升,能装小米45公斤。

卫灵公每年发给孔子两千石小米,重达90吨。

我们常吃小米是怎么来的 常吃小米的你真的了解它吗(4)

而其他人资助孔子,也是送给孔子小米。鲁国大夫季孙氏,曾经一次性送给孔子师徒小米1000锺,1000锺小米有90吨。

粟多则国富

《管子·治国》中记载“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奸巧不生则民治。富而治,此王之道也。不生粟之国亡,粟生而死者霸,粟生而不死者王。粟也者,民之所归也;粟也者,财之所归也;粟也者,地之所归也。粟多则天下之物尽至矣。……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务,有人之涂,治国之道也。”

这就将粟提高到了国家战略安全的高度,认为粟是统治者得以巩固统治的根本之一。“贵粟“思想强调粟的经济、政治功能。

“中谷989”创河南省谷子高产记录

日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特色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创新团队选育的优质、高产、广适、抗除草剂谷子新品种“中谷989”在谷子主产区河南省伊川县进行实地测产,“中谷989”亩均穗数41,667穗,平均穗重14.94克,实测亩产达到622.39公斤,创下了河南省谷子亩产高产纪录。

我们常吃小米是怎么来的 常吃小米的你真的了解它吗(5)

专家组按照5点取样法,实打验收、现场称重、除去杂质,并按国家粮食入库安全含水量13%计算实际亩产。专家一致认为,在前期严重干旱、中后期雨水偏多等不利条件下,伊川谷子生产创造高产纪录,主要得益于谷子新品种的优良特性和良种良法配套的栽培技术。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刁现民研究员介绍,“中谷989”小米粒型整齐,米色鲜黄,商品性好,非常适合产业开发;同时该品种食味品质优良,易蒸煮,干饭和米粥均适宜,米粥粘稠适口,米饭松软香甜。该品种在北京、山东、新疆等地均表现出良好的丰产、稳产和广适性,适合机械化轻简栽培,目前是多家知名小米企业的主开发品种。

此次测产为区域内科学选择品种、壮大谷子产业、提高综合效益提供了科学依据。

四海无闲田,田中黍粟肥。

在农业史上,

谷子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着其特殊的历史地位,

如今在专家的精心培育下,

越来越丰产。

“粟多则国富”

小农在这里给专家们点赞。

我们常吃小米是怎么来的 常吃小米的你真的了解它吗(6)

关注小农边吃边追溯果蔬的人文历史,探寻植物文化,从植物界中寻求启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