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量化研究和思辨研究,质性研究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比如,相比于思辨研究,质性研究已经发展出大量的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相对更科学;但相比于量化研究,利用质性研究方法进行实证分析时,仍然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表现在质性研究过程本身,以及质性研究过程在论文中呈现所存在的问题。

一、质性研究中实证分析常见的问题

1.样本数量不足以支撑研究问题,样本代表性无法保证

质性研究中样本的选择较为重要,因为它关系着文章的结论是否成立。比如在访谈调查中,访谈调查多少人?样本来自哪些群体?等等。有作者研究“中小学心理教师职业认同的校际差异”,在文章中作者提到,访谈调查了18位中小学心理教师,包含某市城中心、近郊区、远郊区的不同学校的2名小学心理教师、2名初中心理教师、2名高中心理教师共18名心理教师,也即每所学校选择2名样本来研究中小学心理教师职业认同的校际差异。那么这时候就会产生疑问,既然是研究校际差异,2名样本能否代表整所学校的心理教师职业认同情况?另外仅选择某市的各个区进行调查,能否代表全国中小学心理教师职业认同的校际差异情况?这些问题在论文中交代不清楚,那么以这些样本进行研究,得到的结论就会存在可靠性不强的问题。

2.研究设计与研究结果混杂

相比于传统的定量研究,质性研究的研究过程往往没有明显的步骤界限。定量研究中,研究者在研究某一选题时,可能会先基于理论构建关于研究问题的模型和假设,之后再进行实证检验。而质性研究中,实证分析的各个步骤可能是相关的,比如扎根理论的三级编码,在开放性编码之后才能进行选择性编码,而不能跳过开放性编码直接进行选择性编码。这一操作便可能造成作者论文中研究设计与研究结果混着写的情况,比如,作者研究“....培训效果评估指标的构建”,研究思路是先初步构建指标,再构建评估目标,最后基于两者数据的差距得出评估指标,作者论文中也是按照这一思路呈现的,也即逐步呈现初步构建指标、构建评估目标的过程,包括建立专家小组、访谈、编码归类等等....那么就会导致论文不是按照“研究设计-结果分析”,而是“要素指标构建-评估指标构建”的框架来写的,这样做,一方面会使得论文结构混乱,难以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另一方面,使得论文行文不清晰,缺少一个清晰的线索,产生阅读障碍。

3.实证过程没能结合案例资料深入分析

质性研究的分析过程中,应结合数据结果对问题进行阐释。比如,作者通过案例研究学生的学习发生机制,首先通过理论构建了学生学习行为发生的各个维度,之后结合案例资料来具体解释各个维度及各维度之间的关系。但作者在解释各维度时,却用了大篇幅来介绍某一维度的起源及其重要性,而结合案例资料来阐释各维度下的学生学习发生机制的篇幅却寥寥无几,比如,只是在段落最后提到“活动实施过程中反思性观察的教师引导与学生操作是体验学习发生的关键途径,学生反思性观察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程度是活动有效性的信度与内部效度的显现”来解释“反思观察”这一维度下学生学习发生机制,论证较为单薄。另一方面,引用别人的观点本身是可以的,引用已有观点能够佐证本文观点的正确性,但大篇幅都是学者的已有观点,不符合学术规范写作。

二、质性研究中实证分析部分在论文中的正确呈现

1.预先确定样本结构,并交代清楚样本代表性

质性研究中,选择多少样本以及选择哪里的样本,是不存在固定的答案的。但有两项原则需要遵循,一方面应根据研究问题确定样本的数量,文章中要写清楚研究问题需要哪些案例以及多少案例;另一方面,也应追求样本的深度和广度,从一个样本中推导出普遍适用的结论是比较困难的,最好能够选择不同的案例并扩大样本的来源范围等等。比如,张延平和冉佳森(2019)的《创业企业如何通过双元能力实现颠覆性创新——基于有米科技的案例研究》这篇文章,作者选择了有米科技这一案例企业来研究创业企业通过双元能力实现颠覆性创新的机制,虽然作者只选择了这一个样本,但作者在文中给出充分的解释,包括“样本企业是第一家独立移动广告平台、龙头企业、具有较为完整的创新经历”等等,最后考虑样本收集的便利性,所以选择了这一家企业来进行研究。

文献研究法怎样写好论文(质性研究论文的3个常见问题及正确示例)(1)

2.严格按照“研究设计-结果分析”的框架结构写作

一篇实证论文的完整“内容”应包括摘要、引言、文献综述、研究设计、实证分析、结论等部分,质性研究也不除外。而质性研究的研究设计部分,需要包括样本来源、研究方法等介绍。尤其对于操作步骤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的研究,应在论文呈现时,将各部分的研究设计(包括样本、方法等介绍)整合作为论文的一部分来写,从而完整呈现论文的基本框架和战略部署。比如李纪珍等(2019)的《女性创业者合法性的构建与重塑过程研究》这篇文章,作者在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部分,先介绍了本文选择的案例及其原因,之后介绍数据收集与信效度检验,以及数据的来源介绍等等。

文献研究法怎样写好论文(质性研究论文的3个常见问题及正确示例)(2)

3.实证分析可参考“引用 观点 案例”的形式

实证分析过程,应重点由数据结果分析得到自己的观点。如果说质性研究的数据结果可以量化,那么可以结合汇总得到的结果展开分析。比如王维新(2020)的《疫情下中小学教师在线教学现状、问题与反思——基于湖北省“停课不停学”的调查与分析》这篇文章,作者将访谈得到的资料进行了量化,并统计得出“有73.87%的教师反映网络经常出现故障,制约了在线教学的顺利开展....”等结果,从而得出了“中小学教师在线教学存在的问题”的相关结论。

文献研究法怎样写好论文(质性研究论文的3个常见问题及正确示例)(3)

而如果说质性研究的数据结果不可量化,那么可以利用“引用 案例 自己的观点”的形式,展开这部分的分析和写作。比如李纪珍等(2019)的《女性创业者合法性的构建与重塑过程研究》这篇文章,作者首先通过引用“社会认知会影响价值判断”这一普适性观点,推导出“创业层面”社会认知对女性创业者影响的观点,之后借助“受访者B”的案例资料,进一步佐证了自己的观点。

文献研究法怎样写好论文(质性研究论文的3个常见问题及正确示例)(4)

作者:岳鑫鑫(科研写作研究所第一编辑部主任)

请尊重原创,未经许可,拒绝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