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卷絮风头寒欲尽,坠粉飘香,日日红成阵。新酒又添残酒困,今春不减前春恨。

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恼乱横波秋一寸,斜阳只与黄昏近。

——赵令畴

少年时候,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读到“夹岸数百步,忽逢桃花林,落英缤纷,芳草鲜美”几句,老师说可以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徘徊桃林之下,漫步草地之上,微风过去,桃花纷纷吹落,一片片,一瓣瓣,轻盈飘飞,像一场红雨,又像一帘幽梦,花瓣轻轻落在头上、肩上、手上,几乎成了一个桃花天使。这种感觉多么浪漫,多么风雅。讲《桃花源》的老师很有诗人气质,颇富想象力,将文本几句话的描写敷衍成一个片段,一片精彩,的确让人佩服。

蝶恋花词简介(蝶恋花:女子全部身心都倾注远方)(1)

陶渊明

但是,如此美丽鲜艳的桃花,硬是被春风吹落,离开枝头,飘零水中,流走山外,不知会面临怎样的命运。每次翻书品读之时,都会回想起桃花的来历、桃花的美丽。世间花朵万千,姹紫嫣红、五彩斑斓,各有各的鲜艳,各有各的风韵,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是美好生命的象征,都有活色生香的美丽,都会引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一旦暮春将至,它们或被风吹走,或被雨淋湿,纷纷离开了枝头,消散了芳华,凋谢了生命。总之,命运很悲惨、很凄楚。

蝶恋花词简介(蝶恋花:女子全部身心都倾注远方)(2)

陆游《桃花源记》

读宋代词人赵令时的《蝶恋花》,词人伤花惜春,其实更是伤心怀人,怀想远方的他,忧虑青春的消逝。暮春是一个百花绽放、竞相吐艳的时节,也是一个春风无情、生命零落的季节。词作之中的女子看到,柳絮飘飞,随风起落,无所依傍。就像雨打浮萍,聚散无常,行踪不定;又像天涯游子,辗转奔波,漂泊难归;还像卑贱生命,寄人篱下,不由自主。李白诗云: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蝶恋花词简介(蝶恋花:女子全部身心都倾注远方)(3)

宋代词人赵令时

朋友王昌龄被贬官降职,流放遥远的蛮荒之地,诗人不能亲自前往送行,内心无限痛楚、愧疚。看眼前,春风吹过,杨花飘零,飞落不定,处境堪忧,这不与朋友命运隐隐类似吗?赵令畸用一个“卷”字,斩钉截铁,掷地有声,极言风卷残云,扫荡一切,毫不留情,像秋风一样残酷,像冬风一样冷峻,柔弱的柳絮如何承受得起这般折腾、摧残。表面上风云激荡,内心里哀怨连连,为无主的飞絮,为风头的肆虐。

蝶恋花词简介(蝶恋花:女子全部身心都倾注远方)(4)

诗仙李白

词作上片侧重写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词作下片侧重抒情,写人叙事,直抒胸臆。女子孤居闺房,寂寞度日。有时到院子里走走看看,散心解闷;有时待在屋子里枯坐发呆,借酒驱愁;有时登楼远眺,祈盼远方的书信。一个人的日子很清苦,一个人的青春很孤寂。晚春将过,百花凋谢,枝叶残败,蝴蝶飞走了,黄莺不见了。无人过问它们都去哪里,无人陪伴说说心里话,就只有一间空空荡荡的屋子。女子希望南飞的大雁捎来书信,希望古道驿马送来惊喜,希望绿水归舟载来幸福,可是,等来的都是失望,都是迷茫。

蝶恋花词简介(蝶恋花:女子全部身心都倾注远方)(5)

桃花简笔画

词人用一个“断”字,极言女子目断魂销、痛不欲生的情状,隐隐透露词人的同情和悲悯。一个女子全部身心都倾注在远方。这是怎样的执着和坚强,这又是怎样的忠贞和坚毅啊。词中“双鱼信”是指书信,源自一首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古时有一种习俗,相爱的男女,分隔两地,书往信来,表达爱慕思念,总喜欢将写好的信笺折成鲤鱼形状,然后装入信函,寄给对方。隐喻鱼水深情,男欢女爱。此处写女子登楼等待,盼望双鱼信,其实也隐隐透露出女子长期孤居,急盼爱情滋润的意思。

蝶恋花词简介(蝶恋花:女子全部身心都倾注远方)(6)

词中女子

等不来书信,盼不来幸福,女子心烦意乱,眉头紧锁,面色凝重。原本美丽深情、亮如秋水的眼眸,因为失望,因为心烦,也变得暗淡无光、无精打采。横波,喻指眼睛。一寸秋,亦指眼目,李贺有诗“一双瞳人剪秋水”之说,说眼睛明澈,好比秋水,似乎是从秋水当中剪来的一寸粼粼波光,很奇特,很明净,很清灵。词中连用“横波”“一寸秋”,当然是极言女子的美丽,眼眸生情,顾盼生辉,这样年轻美丽的女子,应该享有爱情和幸福,但是现实很残酷,她只能孤苦伶行,独守空房。这就更加令人伤叹。举目长天,斜阳晚照,黄昏暗淡。一样凄凉、一样暗淡的还有女子的心境,女子渐渐消逝的青春。

蝶恋花词简介(蝶恋花:女子全部身心都倾注远方)(7)

桃花景图

喜欢结句的苍凉,如画如诗,如水如冰,凉心透骨,凄神寒魂。一轮夕阳缓缓沉落,不忍心,不情愿,艰难沉坠。天地一片暗淡,一派凄凉。残阳如血,黄昏萧索,一切都将消逝,一切都将被黑暗笼罩,连同女子的心,还有女子的青春和爱情。谁能拥有未来?谁能期盼明天怎样?一片凄凉笼罩在天地之间,也笼罩在你我心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