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成长的岁月里,有许多许多的快乐记忆,但让我怀念的还是儿时那种过年的味道。二十三一过,年的气息就开始浓了,送灶王、扫房子、磨豆腐、炖猪肉、杀公鸡、把面发、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致我们暖暖的小时候吃凉皮(文明唐河暖暖新年)(1)

(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时候,父母在外地打工,我住在外婆家,一到腊月二十五,隔壁老王家就显得格外热闹,他家的院子被围得水泄不通,大家提着一桶桶黄豆来磨豆腐,整个院子都弥漫着一股浓郁的豆香味。俗语有“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豆腐豆腐”有着“头富、都富”的美好寓意,人们忙着泡黄豆、磨豆腐,在浓浓的豆香中,期盼新的一年讨一个“头富”的好彩头。

相传,豆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南宋朱熹在其《豆腐》诗中写到:“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术,安坐获泉布。民间“没有豆腐不成席”的老话儿,古人咏豆腐:“一身清淡七分水,通体晶莹四面光。富贵贫困皆厚爱,人人称其菜中王”。磨豆腐要经过碾片脱壳、浸泡、磨豆浆、过滤去渣、煮沸、加压成形等好几道工序之后,才成为真正豆腐。

致我们暖暖的小时候吃凉皮(文明唐河暖暖新年)(2)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老王家做出的豆腐采用的是手推石磨的方式,将泡好的豆子用一个小勺子放到磨眼里,磨碎的豆汁顺着石磨之间的缝隙流下来,连续不断地流进缸里,边推磨边在大锅烧水,在锅上支一块木板,上面铺一块粗布,四角提起,将磨好的豆汁倒进笼布,紧拉布角,使劲挤压,将豆汁挤到锅里,挤完后,开始用大火烧锅,当锅里的豆汁滚开时,就用提前准备好的卤水点豆腐。因此他家磨出的豆腐深受大家的喜爱,柔软而不失劲道的豆腐软滑可口,有的人专门拿一个盆来,打点豆浆给家人喝。

如今,豆腐菜肴的加工花样繁多,不胜枚举,有炒、煎、炸、炖、腌、炝、拌、冻等不同种类,但适合家庭常常食用的豆腐菜肴,不过寥寥数种。无论如何,都比不上那种手推石磨做出的豆腐味道鲜美,让人想起就口舌生津。

随着时代变迁,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人都在用机器磨浆,家乡那种手推石磨式做出的豆腐正逐渐成为历史,在每个人心中扎下牢牢印记,但不变的是人们对新年的期盼,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唐河县委网信办 李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