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

在临证时,对疾病虚实的辨别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只有判断准确,才能为遣方用药提供依据,但有时我们会被假象所迷惑,对虚实的判断发生了错误,这便可能造成糟糕的后果。如何才能准确地辨别实证与虚证?这篇文章中告诉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鉴别虚实的真假是为决定治疗法则为攻或补提供重要根据,使攻补皆能中的,不犯“虚虚”、“实实”的错误。虚和实可以互为因果,如:有因邪气盛实伤害正气而致虚者,即实为因虚为果;有因正气虚弱而导致气血痰浊为病者,前者为因后者为果。如果分辨不清楚虚实的真假性质和因果关系,治疗时用攻或进补就可能发生偏差,甚至会“诛伐无过”,致使疾病恶化。多数的情况是久病多虚,暴病多实,此仅是划分虚实的时间概念,但它并不是十分可靠和固定不变的,仍然要做具体的分析。

为了审查清楚虚实的真假性质,除了采用其他诊察手段之外,对于脉象的审查至关重要,此刻首要任务是探查脉象的有神无神,然后按照“舍证从脉”的精神去处理病证,张景岳说:“凡脉证不相符者,必有一真一假隐乎其中矣”,又说:“脉中有力即为有神,夫有力者,非强健之谓,所谓中和之力也,大抵有力者不失和缓,柔软中不失有力,此方为脉中之神,若其不及,即微弱脱绝之无力也,若其太过即弦强。真藏之有力也,二者均属无神,皆危兆也。”

所谓有神有力,指的是脉搏来去皆有力,不弦不洪,重按时无微弱不足,又不是真藏脉之显露者。只要脉象有力,不论病情如何复杂,“虚象”何等明显,却未能使脏腑的阴阳、气血发生根本的变化,故脉象一如正常之时,有正气作为后盾,便可以抛开症状而从脉论治了。这样的情形多出现在“大实有羸状”的时候,治疗时不能被表面的“虚象”或家属的蛊惑而影响施以蛮补。反之,证候虽有一派邪气亢盛之象,脉象却无神无力,表示正气已经颓败。若切脉之初似乎亢盛,重按却无神无力无根基,宛如“空中楼阁”,多为“大羸有实状”的表示。治疗时应以补虚为主,不可再事攻伐,戕伤正气。形病而脉不病者其病易治,实证居多。反之,脉病而形不病者其病难瘥,虚证居多。

鉴别虚实真假的时候特别突出脉象之有神有力,并不表明要排斥其他诊法的运用,恰恰是要通过各种诊法和手段去分析所有症状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对假象可以通过多种方法予以澄清,重视脉象的变化仅是其中的一项方法罢了。

另外还可以通过诊断性治疗得到证实。如拟议中的虚证,稍予补益之品进行试探,如不产生病情加重或格拒的反应,其虚即是真虚,否则便是假象。对拟议中的实证,同样可以采用试探性的攻削之法,借以观察病情的变化。不过用攻削之法时需要慎之又慎,万万不可鲁莽行事,一旦戕伤了本已濒临殆尽的正气,顷刻之间就可致人死亡。

此处所说的诊断性治疗,旨在探查虚实的真假,并不是要使用猛烈或有毒之品,多是在其他方法失败之后不得已而为之的,此与庸医市侩不顾病人的生命安全,盲目地以人试药,以博取名利者,毫无共同之处。彼为医德沦丧,此为拯救苦难危急,是医德高尚的表现,二者不可同日而语。

如何判断属于什么虚(判断是不是真的)(1)

一般说,凡生理机能衰弱,体虚久病,抗病能力低下者,多属虚;凡邪气亢盛,体质强健,生理机能旺盛,抗病能力强,正邪激烈相争者,实证居多。也可以说急性、实质性、炎性或增殖性病变,实证居于多数。慢性、退行性、功能不全者多为虚证。当然也不能机械地按照此标准划分虚实。在正气虚弱的基础上兼见邪实,或者在实证的前提下正气衰弱者,更是屡见不鲜。

然而虚实互见与虚实的真假,不仅在概念上有着严格的不同,而且二者是不能混淆的。虚实所处的脏腑、部位不同,表现的形式便随之而异。有甲脏虚而乙脏实、虚实互见在同一个病人身上者,如果是这样则为虚实互见而不存在虚实的真假,不能混为一谈。

据笔者的经验,在鉴别虚实的时候,除了应该重视脉象的变化外,还要调查病证的演变过程。因病致虚者病程较短,即“暴病多实”的意思。因虚致病者,病程较长,即“久病多虚”。所谓多者,并非肯定如此,而是相对而言,仍要综合多方面的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最后重申一下脉象有无神和力的问题。

对于经验丰富的医生来说,这很容易理解,但经验不足,特别是实习医生来讲,对此往往是“心中了解,指下茫然”。在目前尚无科学仪器,或不能广泛普及使用的情况下,脉象之有无神力仍缺乏确切的客观标准,仍然依靠医生指端的感觉来决定,而学识、阅历不同的医生又明显地存在着差别,归根结底依然是“只能神会,不可言传”。

现引用《景岳全书》脉神章中的一段文字作为本文的结束语:“大抵证实脉虚者,必其证为假实也;脉实证虚者,必其脉为假实也。何以见之?如外虽烦热而脉微弱者,必火虚也,腹虽胀满而脉见微弱者,必胃虚也,虚火虚胀,其堪攻乎,此宜从脉之虚不从证之实也。其有本无燥热而脉见洪数者,非火邪也,本无胀滞而脉见弦强者,非内实也,无热无胀其堪泻乎,此宜从证之虚,不从脉之实也。凡此之类,但言假实不言假虚,果何意也,盖实有假实,虚无假虚,假实者病多变幻,此其所以有假也,假虚者亏损既露,此其所以无假也。大凡脉证不合者,中必有奸,必先察其虚以求根本,庶乎无误,此诚不易之要法也。”又说:“真假虚实之候,非曰必无,如寒邪内伤,或食停气滞而心腹急痛,以致脉道沉伏,或促或结一证,此以邪闭经络而然,脉虽若虚,而必有痛胀等证可据者,是诚假虚之脉,本非虚也。”“若病关脏气,若稍见疑难则必须详辨虚实,凭脉下药,方为切当。所以轻者从证,十唯一二,重者从脉,十当八九,此脉之关系匪浅也,虽曰脉有其真假,而实由人见之不真耳,脉也何从假哉。”

好书推荐

在临床上,处方用药的前提是辨证,只有辨证准确才有可能选择正确的用药,让患者康复。熟练掌握诊断要点,这本书中的知识值得学习。

如何判断属于什么虚(判断是不是真的)(2)

《中医内科鉴别诊断要点》

本书采用医话的形式,阐述鉴别诊断中的有关事项。对临床中经常遇到,又容易发生混淆的一些常见疾病或同一疾病中的相似证型,按照中医病证归类,分别列出条目进行鉴别诊断。在每一条目中,有的放矢地找出造成误诊的最常见原因。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中医内科鉴别诊断要点》(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冯先波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推荐发表。封面及文中图片来源于摄图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