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十二期的角逐,乘风破浪的姐姐终于迎来大结局,一路走低的评分与早期满堂彩形成了鲜明对,越来越多的骂声无一不说明大家对节目的失望。
比起现在努力配合营业的姐姐,大家显然更喜欢节目开始时30个性格鲜明的姐姐们侃侃而谈的样子。
乘风破浪的姐姐们
从节目开始陈松伶第一个上场,全开麦唱《饿狼传说》就让人感觉不同于其他的选秀类综艺,接着伊能静上台后也果断地要求把混响拿掉,希望”不要那么水“。
导师杜华表示张雨绮不适合站在C位时,好强写在脸上的张雨绮坚定的表示:我就要,我会努力的;质疑宁静不打算跳舞怎么来参加这个节目,难道不想成团吗?宁静淡然的表示我不想跳舞,我就是贪玩来的,为什么我会成团?
看到这儿观众朋友们沸腾了,我的天呐,还可以这样的吗?
乘风破浪or随波逐流
这个节目好像塑造了一种全新的真人秀模式,选手“不行”的明明白白,不会靠伪装贴上“全能”标签,情绪也是真实不掩饰。
想想也是,作为出道十几年或者几十年的老牌艺人,没道理为了来“玩玩而已”,对节目组低声下气唯唯诺诺,有那么点乘风破浪的味道了。
然而随着节目一期期播出,节目不再有全开麦的演出,努力想要在C位也要顺应赛制做改变,为了不拉团队后腿顺利“成团”,腰不太行也要拼命练习舞蹈,“浪姐”要结局了,大家都变了,变得更加团队化统一化标签化了。
更加完美的团队演出得到了杜华的认可,看着满堂彩的观众心里却很失落,那群个性鲜明,追求自我的姐姐们不见了。
女团需要的是整齐划一的漂亮,要成团就要按规矩来。于是抱着来都来了,总要努力争取一下想法,大小咖们纷纷向规则妥协,这可太真实了。
真人秀也是职场秀
“浪姐”的节目映射着现实,我们在职场中不也经历了这样的变化。
刚踏入社会时候浑身都是劲,最不缺的就是想法,总觉得自己与众不同,能改变世界。作为横冲直撞进入职场的新人,谁还没因为年少轻狂得罪过几个人。
职场也是一个很讲规则的圈子,不比混女团出道简单。
实习生约等于打杂,新人受老人欺负,看到问题不能指出来,不管你到底懂不懂,别人的事情不能懂,交给你的事情都得懂,职场挣扎的人都知道这一套。
如果你接受不了这种事情的发生,跟其他人抱怨寻求解决办法,一定有人会这样开导你:“职场就是这样的,表达自己远不如融入团队重要,不能特立独行,要多做事少说话才能被领导喜欢。”慢慢的从质疑到接受现实,一边心里抗拒一边浑浑噩噩的工作着。
看到新闻说“某职员饭局上因领导敬酒不喝挨巴掌”,你心想面对这种“乐色”就应该回手一巴掌,后来企业发表声明该领导已处罚,大快人心,你却担心这职员以后在公司怕是不好过了。
当马云说996是福报的时候网友愤怒了,你也很生气。下班了同事们加班,你看了一眼默不作声的留下来加班。
有人认为想要特立独行得有资本,足够有本事就不需要看领导脸色,谁知道“浪姐”大结局告诉你,连节目组都怼,资历深厚的大咖们,最后也得按节目组的流程做事,这可太气人了。
这场真人秀也许只是明星们的一场游戏,结束了也就过去了,但对于身在职场的人来说,要不要顺应职场规矩是一个永久的话题。
应该顺应职场规则吗?
有些职场“潜规则”确实是不对的,存在即合理用在这里还真是非常合适,不过合理合的不是道理,而是合乎逻辑。
这是顺应一些人以伏低做小以一些方法换取升值加薪机会等的需求,长此以往大家心照不宣的有了一些不能摆在桌面上义正言辞来讲的规则的一种现象。
虽然没道理,但是自然有人心甘情愿去做,也有人在以这样的规则来要求别人。
应不应该顺应职场规则?没有什么应该不应该,选择接受的人也许是卧薪尝胆有更多图谋的人,拒绝的人也许是志向远大不被这种事绊住手脚的人,立场不同谁也没错。
如果你现在正纠结这个问题,不如思考一下,“浪姐们”的转变大概率是节目效果需求,也不排除是有剧本,是唯一且必须这么做才能达到节目“成团”要求的。
换做是自己,顺应规则是不是职场生存所必须的?唯一办法?你是不是真的能不畏惧别人的眼光做自己?
其实职场也没那么残酷,比起不顺应规则在职场吃亏,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往往才是痛苦的根源,真正明白自己要做什么的职场人可能更能坦然面对职场规则。
浪姐这个得到低分的结局,大概率是职场人从浪姐身上看到了自己,大家还是希望看到能够冲破规则,活出自我的人,更想要“做自己”吧。
更多求职、招聘、职场资讯,请关注蜜蜂早聘 ——上海谧聘旗下招聘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