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年间,京城有一位锦衣卫千户,姓王名昆,娶妻张氏,夫妻恩爱,生有二女一子,长女叫秀英,次女叫秀莲,儿子叫王卫。

不幸的是,张氏在生完秀莲之后,染病而死。当时,秀英刚刚六岁,王卫五岁,而秀莲才五个月,王昆见孩子们可怜,无人照顾,便又娶了一个妻子焦氏。

话说焦氏结婚的时候,才十七岁,父母早亡,有一个哥哥叫焦三,是个不务正业的混混儿,见王昆有财有势,便作主把妹妹嫁给了他。焦氏长得漂亮,女工也好,唯一不好的是心肠歹毒,特别不喜欢王昆这三个孩子。

民间故事丈夫离世家中怪事连连(民间故事男子到家即死)(1)

(一)

别看焦氏年纪不大,但心术不正,见王昆特别喜欢三个孩子,就心生妒意,想道:我好端端地来伺候他们,可这么大的一个家业,倒便宜了他们,即使自己生个一儿半女,看来也分不到多少财产,这不是白给人拉帮套吗?

焦氏每次当着王昆的面,假装对几个孩子百般疼爱,王昆不在,就对他们各种虐待,恨不得他们都早点儿死,这么小的一个姑娘,就有这种歪心思,可想而知那几个孩子的处境。

焦氏一边讨好王昆,一边在他面前诋毁孩子,但王昆丝毫不为其所惑,多次嘱咐她要好好照看几个孩子。焦氏见使坏不成,便把气都撒在孩子身上。有一次,趁王昆不在家,焦氏便寻了个理由,把王卫痛打了一顿,姐姐秀英过来相劝,结果也被焦氏一顿打骂。

正当焦氏在家发飙的时候,王昆恰巧回来,碰见焦氏在打孩子,便勃然大怒,把焦氏大骂了一顿,焦氏不但不服,反而撒起泼来,气得王昆派人把她的哥哥焦三找过来,说道:我娶你的妹妹,主要是让她来照顾这三个孩子,她照顾不好不说,反而对孩子大打出手,难道我就是娶她来虐待孩子的吗?

焦三见王昆正在气头上,便假意埋怨妹妹,向王昆道歉:妹妹年纪还小,不懂世故,而且从小娇生惯养,脾气不好,你不要往心里去。不如我把她接回去住几天,好好教育她!

王昆见焦三态度很好,便同意他把焦氏带回娘家住几天。

焦氏一进家门,便埋怨哥哥道:哥,我就是再不好,也应该看在父母早亡的面上,给我找个好一点的人家!而你却把我嫁给这么一个家庭,可不是要误我终身?

焦三笑道:人家是锦衣卫千户,多少人想嫁给他?是你自己没见识,怎么还抱怨起我来了?

焦氏不服气,问道:我怎么没见识了?

焦三说:你丈夫疼爱孩子,你就多顺着他,对孩子们好一些!

焦氏说:又不是自己亲生的,我看着他们都烦,怎么可能照顾好他们?

焦三说:将欲取之,必先予之!你心里越是不喜欢他们,就越应该表现得特别喜欢他们。再说小孩子能有什么大过错,他家的佣人都是旧人,与你没什么恩义,即使你好好照顾孩子,他们都难免在背后说你坏话!你现在这么对孩子,万一有个三长两短,王昆能饶过你吗?你还不如好好对待孩子,落得个好人,等孩子长大了,一样能够孝顺你!

焦氏说:那是不可能的!有我没他们,有他们就没有我!

焦三说:即使你容不得他们,现在也不能表现出来。你现在把他们当作亲生儿子看待,然后再对那些奴仆施以小恩小惠,等稳定个一年半载,对那些不听话的家奴,找个借口把他们撵走。等王昆彻底相信你了,然后你再生个孩子,他的注意力会慢慢转移到你身上,至于那几个孩子,以后再慢慢找机会收拾他们,岂不是轻而易举!这样一来,你既当了好人,又达到了目的,总比现在这样强吧!

焦氏一听,确实是这么个道理,便准备按哥哥的计策行事。而王昆也在家里想出了对策,把秀英、王卫送到学堂读书,三餐派人送饭,把秀莲交给乳母看管,处处提防焦氏。安排好之后,便让人把焦氏接了回来。

焦氏回家后,见王昆都做了安排,心里也明白是怎么回事,但她并没有说破。而是按照哥哥所言,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拐弯,不仅对几个孩子特别好,而且还极力拉拢家奴们。王昆本来担心焦氏回来会继续闹,可没想到她像变了个人,王昆怀疑她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但经过一番试探,发现她确实表里如一,王昆这才放下心来。

民间故事丈夫离世家中怪事连连(民间故事男子到家即死)(2)

(二)

这样过了一年多,王家相安无事,只是焦氏一直没有生育。后来焦氏天天烧香拜佛,过了一年多,还真生下一个儿子,为了好养活,便取名狗蛋,王昆特别高兴,在家大办宴席。

这时,秀英已长到十岁,不仅长得漂亮,而且聪明伶俐,王昆经常对焦氏说:秀英有此美才,以后还真不舍得把她嫁出去,最好能找个有学之士入赘到家,这样才好!焦氏听后,嘴上虽没说什么,心里却特别生气。

没过几个月,王昆接到命令要出去平乱,临行前反复叮嘱焦氏要好好看管孩子,焦氏说得比唱得还好听。

王昆前脚刚走,焦氏就想方设法要害这几个孩子,便去向焦三请教,焦三说:据我来看,这事还要缓缓,现在妹夫不在家,孩子们出了意外,他必然生疑!这种情况下,你越要对孩子好,等王昆知道后,肯定会感激你,以后再寻个机会出其不意,相信他也不会怀疑到你身上!

听了焦三的话,焦氏又安分了很多,可没想到,前线传来噩耗,王昆在杀敌时,中了敌人的埋伏,全军覆没。

焦三听到这个消息后,赶紧告诉了妹妹,焦氏听后痛哭不已,秀英姐弟更是哭得气绝。随后,在焦三的张罗下,焦氏便在家里设了灵堂,但这时她早已换了一副嘴脸,对秀英姐弟非打即骂,没有一天给过好脸色。

过了一段时间,焦氏又对哥哥说:现在丈夫死了,没有什么顾虑了,动手吧!

焦三说:我有个妙计,不需要你动手,可以让他死在外乡,又赖你不着。

焦氏着急求问,焦三说:现在妹夫阵亡,尸体尚未还乡。可让心腹之人和王卫出去寻找,想这寒冬腊月,王卫还小,风餐露宿,多半要病死在外面。即使不死,让心腹半道上扔下他,王卫没了盘缠,不是冻死,就是饿死!那两个丫头,更好处理,日后卖给别人做奴婢,还能多少换些银子,岂不一举两得?

一进腊月,焦氏果然让王卫去寻父亲的尸骨,对王卫说道:你父亲尸骨未寒,本来我想亲自去寻找,但考虑到,一是家里无人操持,二是年轻寡妇多少不便,所以想让家奴李四陪你去一趟,也好展现你的一片孝心!

王卫听后,没什么可说的,当场就答应了。但秀英知道后,认为此事肯定有去无回,便苦劝母亲:弟弟还小,自己愿替他去寻找父亲尸骨!

结果焦氏把她臭骂了一顿,说道:你想到外面去游山玩水,我还不想让你去呢!

王卫见状,说道:姐姐,父亲的尸骨是必须要找回来的,我去没问题的,你不必忧虑。

第二天,焦氏给王卫收拾好东西,催着他上路,说道:你若寻不到父亲的尸骨,就不用回来见我了。说完,李四扶着王卫上了牲口,这个李四是焦氏出嫁时从家里带过来的心腹,早已被焦氏叮嘱过了。

出了京城之后,他们二人一路西行,没想到路特别难走,还正赶上大雪,王卫是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走了没到十几天,便病倒了,便与李四商量,想找个地方养好病再赶路。可李四以盘缠有限为由,要求先赶到目的地再做休整。

王卫拗不过他,只好勉强上路,便无奈病情越来越重,后来连牲口都骑不了,李四就硬扶着他走路,王卫知道李四是故意要折磨自己,恨不得自己早死在路上。路上经过一处村庄时,王卫实在走不动了,便让李四找个地方休息。

李四心想:看他这个模样,估计是活不成了,若到了客店住下,便不好脱身了,不如把他扔在这里,自己回家吧!

于是对王卫说:小官人,客店离此还有段距离,你先在这里休息一会儿,我去把包裹放下,然后再回来背你!

王卫信以为真,可没想李四到了前面,自己饱餐一顿,自己就偷摸从原路返回了!

民间故事丈夫离世家中怪事连连(民间故事男子到家即死)(3)

(三)

王卫就这样在路边干等着,后来便累得晕倒了。等他再醒来的时候,却在一户农家里,只有一位孤寡老婆婆,互相道明情况后,老婆婆说:你那家奴估计是贪了你的银子,自己跑路了!

王卫听后,伤心地哭了,说道:如今我进退两难,如何是好?

老婆婆见他可怜,就让他安心在自己家里养病,又给他请医生,直到第二年二月的时候,王卫才能下床。

王卫对老婆婆说:感谢您的照顾,现在我使命在身,不能再耽搁下去了,您救我的大恩大德,日后定当厚报。

老婆婆说:你现在身体初愈,还不能单独出去,可以在这里多养一些日子。王卫实在不想再麻烦她,便坚持要离开这里,老婆婆无奈,送了他一些盘缠,两人哭别后,王卫便上了路。

王卫离开后,一路往前走,无奈病体尚未痊愈,一路走走停停,好不容易到了父亲当日战死的地方,王卫到了现地一看,非常凄惨,尸横遍野,白骨交加,哪里去找父亲的尸骨!

王卫找了半天,一屁股坐在地上,向天祷告道:爹爹在天有灵,孩儿千里寻你至此,无奈不识骸骨,祈望爹爹显灵,显示你的骸骨所在,好让孩儿带回家里厚葬!说完,便放声痛哭。

正在王卫痛哭的时候,来了一个和尚,上下打量了王卫一番,问道:你一个孩子,竟然如此大胆,这是什么地方,你敢自己待在这里?

王卫毕竟是个孩子,便把自己的情况都说了出来。和尚仔细问了他父亲的情况,大吃一惊道:公子,实不相瞒,我原来是王千户的属下,去年在此中了埋伏,我与王千户身受重伤,在乱尸当中假死才免于一难,后来千户支撑不住,还是死了。我当时把千户的尸体挪到一处矮墙之下,把墙推倒盖在了上面,自己便在附近出了家。

王卫一听,谢天谢地。和尚把王卫先带回庙里休息,第二天便领着王卫去取尸骨。但是如何把尸骨带回去,却成了问题。

王卫一个孩子,来到此处已经是九死一生,想安安全全回家几乎是不可能,还是和尚心善,感念旧情,坚持要把王卫和尸骨送回去。

和尚带着王卫和尸骨,一路化缘向京城而去。途中又路过那个老婆婆的村子,王卫与和尚说明了情况,想登门拜谢,可没想到王卫走后,婆婆日夜牵挂,竟染上了病症,一命归西了。

就这样,两人一直走了三个多月,才到了京城,在一个离城十里的客栈,和尚对王卫说:本该亲自送你回府,但因为自己曾经为军,后来出家,万一被人认出来,恐怕被当作逃兵抓起来,所以只好在此告别!

王卫哭道:师父说的虽然在理,但承蒙您的大恩大德,无以为报,怎么办?

和尚说:你错了,我一是感谢千户旧日恩情,二是看你穷途孤弱,所以才护送到此,哪里还有图你相报之心!

两人说完,吃了一顿饱饭,便洒泪而别。

话说当日李四偷跑了回去,便说到了战场没有找到王昆的尸骨,小官人伤心过度,患病而死,因为没有盘缠,没有带回来,就埋在他乡了。私下里又把实情告诉了焦氏。焦氏心喜,假装伤心哭了一通,而秀英知道弟弟出事后,伤心欲绝,加之焦氏对她非打即骂,日子过得甚是艰难!

而焦氏只恨自己儿子狗蛋长得太慢,恨不得一天长大,好袭了父亲之职!一天,焦氏又把哥哥请到家里,让他帮着谋划狗蛋袭职之事,两人高兴,把酒喝了个底朝天,便让李四上街打酒。

李四刚出大门,远远看见王卫骑着牲口走了回来,李四大惊,赶紧回家报信,焦氏与焦三商量之后,让李四出去悄悄买些砒霜,然后二人仍在家喝酒,只等王卫回来。

民间故事丈夫离世家中怪事连连(民间故事男子到家即死)(4)

(四)

且说王卫进家之后,见家里非常冷清,丫头见王卫回来,吓了一跳,大喊“见鬼了”,焦氏姐弟假装出门查看,王卫赶紧拜过,被焦三一把拉住,说一路辛苦,就不必客套了。

焦氏假装哭道:李四回来,说你死在了外面,我在家日夜思念,后悔当初让你去寻父亲的尸骨。现在看你平安回来,真是不幸中的万幸!只是你找到父亲的尸骨了吗?

王卫指了一下包裹,说:里面便是。焦氏听后,捧着包裹便大哭起来。这时秀英姐妹听说弟弟回来了,也赶紧出来相见,三人抱头痛哭。

秀英问:兄弟,李四说你已死,怎么又活过来了?

王卫便把李四如何扔下自己,老婆婆和和尚如何搭救自己之事,全都说了。焦三听后,骂道:这个李四太可恶,待我将他送官,活活打死!

王卫说:舅舅若能作主,那太好了!

随后,焦三就拉着王卫到里面喝酒,焦氏假装到后面热酒,把李四拿回来的毒药全都加在了里面,然后便端了上来。

焦三会意,说道:孩子,你一路辛苦,这碗酒,我是借花献佛,给你接个风!

王卫也没多想,接过来就一口喝了。焦氏见状,赶紧把剩下的酒也都倒给了王卫,说道:我们刚才喝过了,这壶中的酒不多,你都喝了吧!

王卫见是母亲相劝,也不好推辞,便都喝了下去。没过一会儿,王卫便大叫肚子疼,焦氏说他肯定是在路上吃坏了东西。紧接着药性发作,王卫觉得身上如钢枪乱刺、疼痛难忍,没过半个时辰便七窍流血而死。

这不到半天的功夫,就出现了这么多的变故,可哭杀了秀英姐妹,笑坏了焦氏兄妹。

焦三说道:看这模样,肯定是在路上冲撞了神明,被丧煞打了。好在到了家里,赶紧买棺入殓吧,省得孩子们害怕。

秀英觉得事情有蹊跷,但无奈人微言轻,说了也不好使。

焦氏进去取了些钱,让李四出去买棺材。谁知李四这个狗奴才,为了省钱,便买了一口小棺材,王卫的尸体放进去,腿还露在外面半截,棺盖怎么也盖不上。

这时可以看出焦氏有多坏,她把秀英姐妹支了出去,让李四把尸体拖到地上,砍下两条小腿,然后横在头上做枕头,又把尸体放进去,然后钉好棺盖。

秀英进来后,见棺材已经钉好,心想:刚才放不下,把我们姐妹打发出去,一会儿便能装下了,难道会法术不成?心里非常疑惑。

第二天,焦氏便把丈夫的尸骨也入殓,并把此事报给了朝廷,没想到朝廷降旨下来,封王昆为忠勇将军,但是不准世袭。这样便绝了狗蛋的世袭之路,焦氏白送了许多银两,气得个半死。

过了几天,焦氏便把王昆下葬,又把王卫埋在了他的坟旁。当时有邻居问起王卫之事,焦氏便说是在路上得了病,到家就死了,邻居都是事不关己,也不再深究了。

话说兄弟死后,秀英越想越不对劲,心想:如何不早不晚,弟弟到家便死了?而且七窍流血,着急忙慌的入殓!棺材小了也不另换,哄我们出去,不知怎么胡乱装在了里面!而且舅舅说要送李四见官,现在不但没有见官,反而比以前更得势了。看来我兄弟之死,其中必有蹊跷。

但秀英想归想,却无计可施。而焦氏呢,见王卫已死,就准备折磨秀英和秀莲,不但让她们吃不好、穿不暖,而且动不动就一顿毒打,两姐妹实在可怜,真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秀英十二岁的时候,皇上选妃,秀英本来是有戏的,焦氏也四下打点银子,对秀英的态度了也来个大拐弯,可没想到朝廷嫌秀英太小,怕伺候不好皇上,这事情就黄了。焦氏见费了这么多银子,事情又没办成,便把气都撒在秀英身上,秀英过得比以前还艰难。

民间故事丈夫离世家中怪事连连(民间故事男子到家即死)(5)

(五)

且说自从王昆死后,焦氏在家坐吃山空,狗蛋世袭和秀英选妃的事情都没办成,把家里的银子却折腾的差不多了,没办法只好把房屋卖了。而李四见待在王家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便在夜间偷了焦氏卖房的银子,带上老婆跑路了。

焦氏发现后,无名怒火无处可泄,便全发在了秀英和秀莲身上。随后便与焦三商议,想把秀英先卖了,但焦三说:秀英的条件不错,估计以后能嫁个好人家,再等等看。

正巧,一个五六岁的小乞丐到邻居家乞讨,特别可怜,邻居便问这个小乞丐为何如此,小乞丐说家里给她限定,每日必须要讨五十文钱,若少了一文,便不给饭吃,邻居好心便给她凑足了数。

焦氏在旁边看了此事,心生恶念,秀莲正好与这小乞丐年龄相当,回家后便依样让秀莲出去做乞丐,每天早上打发出去乞讨,赚不得银子便又打又骂,还不给饭吃!

秀英见妹妹可怜,几次替妹妹求情,但被焦氏非打即骂,后来两人也便习惯了。

转眼间,秀英长到了十六岁,其实她之所心没有寻死,就是想着父母养自己一场不容易,万一能嫁个好人家,好让妹妹跟着不再受苦。

且说秀英求嫁心思日切,一天闲来无事,就用纸写了首情诗,没想到却被焦氏发现了,焦氏见后,以为秀英真有私情,便破口大骂:你这贱奴也太大胆,我一不在家,便写情书约汉子,快说,你与什么人偷情,多长时间了?

本来就是无影儿的事,秀英如何说得出来,反而把自己羞了个红脸。焦氏见她不说,更以为此事是真,上去便打秀英。

秀英此时已经长大,随手挡了一下,没想到把焦氏推倒在地,脸都磕破了,焦氏一下子炸了锅,正赶上焦三过来,不问三七二十一,捡起一根棒子就去打秀英,秀英挨不住,便跑出了门,邻居见是舅舅打外甥女,非常看不惯,便指指点点,焦三觉得不好意思,才放了秀英。

当夜,秀英心想:人生百年,总有一死,何必活着受这冤枉气。一时想不开,便找了个裹脚布搭在梁上想上吊,没想到这布时间长了,经不住便断了,秀英扑通一声掉在地上。秀莲见姐姐想上吊,吓得大哭,而焦氏也不管,反骂道:你拿死来诈我,等明天我再收拾你!

第二天,焦氏便去找哥哥,把秀英上吊的事情告诉了他,焦三说道:她若死了,反倒要连累你!不如先把她送官,告她一个偷奸忤逆之罪,我私下再打点一下关系,好歹送了她的性命。

秀英被告到官府,因为焦三提前使了银子,所以一顿大刑下来,秀英便被屈打成招,随后便下了大狱。妹妹秀莲几次偷偷跑过去看她,被焦氏知道后少不了一顿打骂。

秀英被关到牢里后,有个牢头见她长得漂亮,几次三番地想趁机赚她便宜,而且威胁她,如果不从,便结果了她的性命。

一天晚上,牢头又来欺负秀英,秀英死活不从,便在牢里大喊起来,惊得牢里的人都来观看,其中有打抱不平地说道:你强奸犯妇,也是个不小的罪名,你放过她,这事就算了;如果你敢再欺负她,我们便联名告你!那牢头儿自知理亏,从此再也不敢去招惹秀英。

民间故事丈夫离世家中怪事连连(民间故事男子到家即死)(6)

(六)

话说秀英在牢里关了两个多月,正赶上朝廷宽恤之典,皇上派太监到各衙门督办未结案之事。凡有冤枉之事,皆可申诉。秀英知道后,便将自己一家骨肉如何被焦氏兄妹所害,写成诉状交了上去。

没过多长时间,朝廷下旨,着三司严审此案,三法司官不敢怠慢,将一干人等带到堂上审问。开始时,焦氏和焦三还一直抵赖,但用过刑之后,焦氏便把实情都说了,竟然与秀英状纸上写的丝毫不差。

官府判决焦氏叛夫杀子,宜加重刑,以为继母之戒;焦三伙同妹妹谋命,应当就法;秀英则被当场释放回家。

后来,天子怒其凶恶,降旨连狗蛋都要处斩。秀英上疏求情:狗蛋是个孩子,对此事不知,而且是王家的仅存血脉,还请留他一命。随后,皇上准奏,即令将焦氏、焦三押赴刑场,处以极刑。

最终,秀英嫁给了一个官宦之家,担当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对于狗蛋,一直当亲弟弟对待,最后姐妹兄弟情深,都有不错的归宿。

编者按:

有人说继母不好当,但像焦氏这种继母着实可恶,甚至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焦三不但不规劝妹妹,而且助纣为虐,当了帮凶,他与焦氏被处以极刑,大快人心。

只可惜跑了那个贼奴李四,杀人不但没有偿命,最后还偷了银子,这种恶人,最应该受到严惩。

人生在世,必须尊老爱幼,坦荡做人,行正道,办正事,这样才能吃得香,坐得稳,睡得着!

此故事,只为宣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正所谓: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恶贯满盈命难逃,积德之人有福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