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很微妙,我很喜欢带孩子去体验一些“无用”的兴趣,比如画画、音乐、棋类、乐器等等。相比语数英三科,它们都是小众领域,但我总是会在力所能及范围的预算范围内,鼓励孩子在里面多多沉淀。因为我相信,这些浸泡,都有利于孩子全人的成长。

今天的文章,就来跟大家说说,我这些年来培养孩子学习的领悟和思考,希望也能对你有启发。

怀着忐忑和紧张的心情,秋季的新学期总算是有惊无险地开始了。广州今年开学也不利,开学前一周还有区域因疫情紧急停课,一时间人心惶惶,担心很快就轮到自己的区域,最后有惊无险地顺利度过,大家都松一口气。

这样子的心情,我知道全国各地也都在经历。

昨天刚看到一则海南的通知,它说要“构建常态化线上教学模式”,来应对不时之需,让孩子的学习不断档。

学习带娃的方法(我总结了学习的三种境界)(1)

受疫情的影响,这两年线上教学的模式成熟了很多,大家提起网课,不是如洪水猛兽一般的态度,而是把网课真的当成是一个市场合规、合法的产品,然后去比较、研究、思考是否合适自己的孩子。

不仅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教学要构建网课模式,市场上各个学科都在积极探索能和互联网结合的方式,像棋类、科学、编程、画画、书法、音乐等等,只要想了解的,基本上都能找到。

学习带娃的方法(我总结了学习的三种境界)(2)

但制约网课效率的有一个很关键的因素,这也是每次只要回归到线上教学,老师就会在班群里、各大通知里不断提醒的,那就是家庭的支持力度如何。毕竟上课的场景从学校、课外机构回到家庭,对很多家长来说,不一定是容易的操作。

这让我想起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过的话——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回想带娃9年,陪读6年的历程,对这段话还真的是相当有感触。

第一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一句出自晏殊的《蝶恋花》,王国维借用了它来表达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一重境界。

其实带娃不也是如此。我们都不是准备好了才当父母,而是当有了一个小生命开始,自然而然变成了父母。而每个孩子,都是带着自身的先天气质来到这个世界的,我们到底想培养一个怎么样的孩子,几乎是这9年来一直在“叩问”我内心的话。

昨天还跟一个朋友聊,说我家这两个娃,从今年开始完全分化了,之前养娃,我习惯了齐步走,好带。一起去学音乐、一起去画画、一起去游泳、一起去爬山,两个孩子当一个孩子来带。

学习带娃的方法(我总结了学习的三种境界)(3)

可是从今年暑假开始,一切都不一样了。哥哥进了管乐团学小号,弟弟进了弦乐团学小提琴,哥哥喜欢西方的创意画和设计,弟弟喜欢中国的水墨书法,哥哥选了数学,弟弟说他最爱语文了。这里还不包括两人本身阶段就不同的科学、编程和机器人课。他们唯一能一起学的目前就只有钢琴和音乐了。

学习带娃的方法(我总结了学习的三种境界)(4)

说真的,这个变化来得太快,我前段时间还真有点手足无措。弟弟在产生这样子的意识之前,一直都爱跟着哥哥做各种的事情,但他表达了这个心愿,也绝非心血来潮、一时冲动,而是他在这过去的7年成长里,慢慢觉醒的领悟。

他跟着哥哥一起学了2年多的创意画和硬笔,现在跟我说,妈妈,以后让我学书法和水墨吧。他跟着哥哥在数学领域泡了那么多年,现在跟我说,妈妈,我觉得我还是更喜欢语文,因为我看到书里的东西,我会感动。

就好像昨天给哥哥准备朗诵比赛,没想到是弟弟先被里面的词藻所感染,“窗外的月亮正在上升/如挂起的云帆/驶入我的心海 ”,弟弟说,“妈妈,这词好美啊。”

学习带娃的方法(我总结了学习的三种境界)(5)

作为父母来说,我也忍不住总会好奇孩子将来会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当两个孩子的选择、喜好、性格特质不一样的时候,我们养育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为了让他们都成为“别人家的孩子”吗?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并不是一个可耻的目标,但如果孩子只想把自己的生活过好,而不想成为别人家的孩子呢?这是不是也是一种可以被允许、支持的心愿?优秀的标准到底什么,谁来判断什么是优秀?

为了让孩子以后过上体面的生活吗?谁不希望孩子将来生活如愿顺遂,但如何判断生活的质量呢?有些人薪水很高但不快乐,有些人过得普通但很知足,如何让自己的人生顺遂如意,这本身就是“一千个人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带娃9年,我常常有一种难以排解的孤独感。意识到有这种孤独感的时候,我的心情是很微妙的,因为在每一次感觉到孤独的时候,我都会更明白一个深刻的哲学道理,就是尊重孩子,在能力范围内理解孩子,并且在社会规则和标准的框架下寻找一种平衡。有时候对父母来说,往往有着很多无法向别人述说的艰苦。

按照社会标准去打造一个完美的孩子,我们是有标准的,比如各项证书、各项培训、各项资质,总能找到一些攻略,但想让孩子过上一个有诗意的人生,属于自己的人生,需要我们不停反思、自省和琢磨,并且保持初心,去聆听孩子的声音,去思考孩子需要什么,去陪伴他们摸着石头过河。

昨天弟弟问了我一个问题,“妈妈,我现在开始,会太晚了吗?”是啊,因为慢热的觉醒是需要时间的,他花了2、3年到处探索,直到2年级才初步找到那个让他忍不住心心念念的方向。但我告诉他:“不会啊,怎么会,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你想明白了,方向就正,歪不了。”

第二重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一句出自柳永的《蝶恋花》。坚持、毅力和汗水,是每个孩子,乃至每个人想要达成目标,都必须得经历的过程。

在高远的志向,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后只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哥哥很喜欢数学,也有些明显的数学天赋,4年级之前都是靠自学一路走过来的,连老师都很惊讶他从来没接触过任何培训机构,没刷过题,在家自学、上网课就可以达到这个效果。但这个过程我很清楚地知道,他花了很多的心思在坚持和勤奋上。

想明白了自己喜欢的是数学,一心一意地笃行,脚踏实地地履行,这是他从4、5岁后开始就一直坚持做的事情。这些年,他看过的数学书就已经堆成了小山丘。

学习带娃的方法(我总结了学习的三种境界)(6)

(哥哥前段时间看的两本教材)

天道酬勤,业精于勤,教会孩子如何踏实自律,可能是我们每个大人必须要践行的原则。

很多孩子心里没有热爱,或者像我家弟弟一样,需要花很多年的时间去寻找到那个属于自己内心的渴望。觉醒得早,当然有觉醒早的优势,但晚几年早几年,真的不会影响到孩子的人生全发展。

关键是孩子能否有扎实的学习态度,勤奋又专心,这才会让“滴水穿石”成为可能。

在孩子没有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喜好之前,都是探索期。就好像如果孩子不喜欢画画,那是不是可以多带孩子接触不同的画派,创意画也好,国画也好,书法也好,拼贴画也好,这些对于早期的孩子来说,都是体验和探索的过程。这些时间,值得花。因为在陪孩子探索的过程中,你会观察到孩子的特质,看到他们的风格,从中找到和他们对话的语言。

学习带娃的方法(我总结了学习的三种境界)(7)

而无论孩子是否有明显的喜好,孩子勤奋和专注如何培养,一定是父母在生活中也能做到“专而不韧”。养育孩子的过程,一定会遇到各种困难、挑战,每个孩子的选择、需求、喜好和个性都不一样,你越是投入去专注陪伴孩子,你会发现孩子身上的谜题和难题也会更多,但是养育就是如此,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一个人的人生第二次修行,就是当他成为了父母。

就好像近来弟弟喜欢上的水墨和书法,其实长远来看是一个“苦差事”。书画同源,书法强调的是心境,国画强调的是意境两者修身养性,锻炼孩子的心性,也需要孩子踏实沉淀。

学习带娃的方法(我总结了学习的三种境界)(8)

我能感受到弟弟喜欢我的陪伴,当我能跟他一起作画、一起练书法的时候,他的眼睛都是发光的。就跟他喜欢看奶奶挥墨,爷爷研磨那种情景,总会骄傲地跟我说,“妈妈,我喜欢跟奶奶一起写字”。

教孩子勤奋和专注难吗?不难的,当你对自己所参与的每一项事情,都眼里有光的时候,孩子也会感受到这份光。这种无所畏惧的“心之所向,素履前行”,才能让人无怨无悔,衣带渐宽。

第三重境界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一句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如果说“衣带渐宽终不悔”是一种量的积累,那么“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在喜欢数学的哥哥身上,我就总会看到这个特质,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鼓励,不管怎么样都好,一定要帮助孩子找到一份自己的喜爱,并且支持孩子能在某一个领域沉淀出自己的特长。特长无所谓多,有一门都足够了。

因为在自己喜欢又擅长的领域,孩子往往能够感受到一种无为的天然喜悦,而这种喜悦,是别人很难理解,但又会深受感动的情绪。

我家孩子喜欢涂鸦,这是从画画中领域到的那种自由奔放。又比如哥哥很喜欢把数学和其他因素结合起来,比如游戏、编程和设计。这个过程,你会感觉到他的新巧和有趣,他会不由自主跟我们分享:“妈妈,你知道吗,我又领悟到了一件事情/我又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我又观察到了一个规律……”

学习带娃的方法(我总结了学习的三种境界)(9)

学习究竟是为了什么?其实孩子们也有答案吧,人总得学一些无用的东西,放下对功利和名望的执念,然后松弛下来,沉浸在奥妙的、诗意的世界里,体会那种豁然开朗的境地。

就好像弟弟说他喜欢语文,我脑海中浮现出来的,其实是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是我们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是我们水墨丹青的厚重沉淀,是我们书法挥墨的人文情怀,这些才是语文更深层次的东西,不可被量化,也无法被破解。

只有沉下来,泡进去,体会那种滋养和浸润心灵的感觉,才会明白原来所有的学习,本质上是对自我和灵魂的超越。

学习带娃的方法(我总结了学习的三种境界)(10)

什么是教育?

一棵树摇动一棵树,

一朵云推动一朵云,

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

在孩子看不到教育的地方,父母实实在在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着潜能,让他们也能超越自我,终身成长。

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这一条修行之路,也是每个父母的成长之路,让我们学会如何变得更加真挚、更加良善、更加美好,这才是我们养育孩子的真谛,才是我们陪伴孩子成长的要义!

互勉,yours,萌芽

——————————————————————————————————————

【END】

作者萌芽,学龄前家庭教育品牌【小芽启萌】创始人,全球婚姻疗法和情绪训练权威机构约翰戈尔曼的首位中国实习治疗师。 公众号萌芽研究所BUD(ID:myyjs_bud)专注于早教启蒙和亲子沟通,是百万妈妈信赖的育儿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