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12月10日发布。广东再获佳绩:全国区域创新第一。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一线城市、长三角等省市外,部分内陆城市的创新在加速,一些城市已摸索出了一定模式。
创新,已成近年来中央城市政府工作重点。中共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要突出制造业当家,高水平谋划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可见广东的创新,要通过制造业来深化。
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了解,当前,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产业链头部企业、行业机构,给出同一个答案,以产业发展为导向,反哺促进技术创新。由此可见,未来能否哺育出具源头性的创新力,将是广东坐稳创新大省的关键。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2》
区域创新路上不缺城市“励志新故事”
2022年广东区域创新能力排名第1位,北京、江苏分列第2和第3位,与上年保持一致。浙江追赶速度加快,首次超越上海,排名第4位,上海排名第5位。进入前10的地区还有山东、安徽、湖南、陕西和湖北。
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湖北近五年来排名首次出现下降。受益于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海南排名得到显著提升,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年底注册资金中外资金额,增长了24倍。
从领先地区增长来看,2022年广东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提升速度相对放缓一些,江苏的差距相对平衡,浙江呈现持续追赶状态,北京、上海增速放缓。山东有明显提升,安徽稳步提升。
报告相关研究认为,部分区域在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方面涌现出一些先进做法,北京牢牢把握“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大力发展高技术密集型产业,培育独角兽企业。安徽以资本赋能“专精特新”,成功打造“合肥模式”,以国有资金为种子基金,撬动社会资本。贵州在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上拔得头筹,成为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为贵州创新能力提升奠定基础。
近年来,城市营造创新IP的例子不少。
南都·湾财社记者此前采访和调研了解,为展示城市创新一面,寻找及打造具有城市标志性的IP成为一种共识路径。如合肥,成为业内称赞的“网红”城市:一个敢于投资创新的城市,已成为其招商引资的一面旗帜。
苏州,要成为科创企业的“保姆”。广东一家自动驾驶相关产业链企业相关负责人回忆,为扩充产能,寻求更多合作机会,该家企业曾去苏州调研。“有点出乎我们的意料。”该企业负责人介绍,未等他们向当地区政府做更多自我介绍,对方代表已能主动说出公司技术亮点,并清楚知道他们未来发展方向及关键诉求,同步给出一套全方位扶持计划。
区域创新优等生最大对手也是自己
城市区域创新环境如何,这次报告给了一些参考。本报告给出支撑区域创新的五个维度:
知识创造方面,北京排名全国首位,效用值为80.09,领先优势明显;广东紧随其后,排名第2位,江苏排名第4位。
知识获取方面,广东排名第2位,效用值为44.16,北京和江苏分别是第4位和第6位。
企业创新方面,广东继续保持第1位,效用值为77.5,连续六年居全国首位;江苏、北京分别排名第2位和第3位。
创新环境方面,广东位居全国第一,效用值为59.17;北京、江苏位居其后,排名与去年保持一致。在创新绩效方面,广东效用值为69.45,位列首位;江苏超过北京,重新回到第2位。
研发经费投入结构看,结合创新能力总体排名来看,广东基础研究占比为5.86%,北京占比为16.03%,江苏和浙江分别为2.79%和3.23%,与去年相比均有所提升。
广东上述相关子指标基本都排在首位。也可看出,其他兄弟省市的追赶之势。
结合区域创新,南都·湾财社记者曾对广州、深圳、东莞、佛山四个城市的五家相关产业领域的头部企业进行交流。
有企业代表认为,区域创新环境,广东有自身的优势,比如完善的产业链。此外,产业转型方面,如数字化工作在广东已铺开。“政府部门来调研时,也多次强调产业创新,其中还提到了源头性创新。”广州一家制造企业相关负责人讲道,通过交流可以看出,广东希望在传统优势产业当中,培育出具有影响力的源头性技术和企业。
源头性创新,离不开人才,当前各个省市都知道做这个道理,扶持力度都不小。智能行业也早已展开人才大战。
如自动驾驶领域,无论是造车新势力、跨界造车的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整车厂都在发力智能化人才布局,多家企业相关人才规模均超过500人。同时人才供给不足使得智能汽车工程师人才竞争激烈,薪酬水平水涨船高。
“为了抢人才,后面就是狠拼待遇,人才也不过是从A到B。”深圳一家自动驾驶企业曾对南都·湾财社记者直言,人才竞争背后的思考是要在本地培育出更多可用的企业人,有增量。
抛开企业自身对行业人才的吸引力,考验一座城市的创新魅力也体现在人才扎根能力。
从近日中央多部门联合发布的未来产业科技园名单可见,总结上述科技园发展路径,结合高校优势学科,科技园聚焦未来产业方向加速推进技术成果产业化是名单中建设试点的共同路径。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广州两地的两个试点建设单位中,除了高校和地方政府,还出现了科技领军企业的身影。
如此前受访人士所言,广东持续发力的创新思路或许是要在传统优势产业中,通过引导头部“链主型”企业,牵头产业链生态企业,共同培育扶持优秀科创企业及人才。但这也考验相关产业企业的产业发展格局和自身创新能力,以及政府能否适时出台积极有效的引导性政策。
创新,对城市而言,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跑道。
出品:南都湾财社·科创工作室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徐劲聪 陈培均 任先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