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文明史研究中,河流一直占有重要的作用,中国有黄河、长江;古印度有印度河和恒河;古巴比伦有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古埃及有尼罗河。因河流而起的古国如今只剩下中国了,文明的延续依然在继续,新的国家也在不断因河流而兴起繁荣,美国的密西西比河便是如此。

我们平时所有的定义都是聚焦于他是一个移民国家,一个依靠逃难教徒逐渐建立起来的国度却忽视了这个国家有着世界第四长河密西西比河,以落基山脉为源头的话,其全长可达6021KM,流域面积322万平方公里,占美国本土面积的41%,覆盖了东部和中部广大地区,其中就包括美国著名的中部大平原,美国农业的发展全部都依赖于密西西比河的泽被。

因此对于爱行走,爱旅游的于坚便以密西西比河为切入点,将他对于旅途中的思考,尤其是对这片土地的诗意进行详细描述,在描述过程中不断将中西方诗歌进行对照探讨,做成一道道诗歌的大餐供读者享用。他还担心这份诗意的想象不够美味,直接将他的摄影集做成册给读者来一道饭后甜品,甜品上顺带参杂点儿对照片的理解,美味至极。书和摄影集合著对于一位诗人、散文家的出版作品是十分难得的,我也十分惊喜于这样的安排。

荷兰渔村的诗意(在密西西比河的泽润下找寻大地的诗意)(1)

大地诗人

向大地学习生活、写作是悠久的传统。在这个有937万平方公里的移民大地同样如此,几百年来,惠特曼、狄金森、庞德、斯奈德等人都在不断探索个人写作与大地的关系,不论他们是否被归类于“跨掉的一代”(书中介绍了很多垮掉一代的诗人),他们都是大地虔诚的学习者,他们的诗歌也与大地母亲密切相关。弗罗斯特、奥登、拉金等人诗集成功被翻译,让于坚对中西方诗歌有了更深的体悟。它们都是大地的产物,都是生活的极致呈现,它们的翻译就是为了与李白、王维的诗歌相遇的,更令他欣喜的是他对于诗意的世界拓展了。

荷兰渔村的诗意(在密西西比河的泽润下找寻大地的诗意)(2)

惠特曼、金斯堡、布考斯基(输入法出来的是不考四级,对于大学生那可真是自由啊)诗歌中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青春激荡震撼了这个云南山区出来的孩子,他被禁锢了好久,一看到这些诗歌所有诗意都迸发了。他在书中不断将苏轼、王维、李白的诗歌吟诵:“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他在《在路上》的启发下踏上了美国大地的旅途,脑海里满是罗恩、尤金奥尼尔等人诗歌对话,心中涌荡的是中西方大地诗歌的豪情。

荷兰渔村的诗意(在密西西比河的泽润下找寻大地的诗意)(3)

于坚和他的摄影集

于坚是中国“第三代诗歌”的代表性人物,他当过铆工、电焊工、搬运工、宣传干事、农场工人、大学生、大学教师、研究人员,社会经历丰富的他作品总是带有极强的大地气息。他的作品《只有大海苍茫如幕》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2004年—2006年)全国优秀诗歌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诗人奖。人民文学诗歌奖、首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19年5月15日,首届吕梁文学季“吕梁文学奖”揭晓,年度诗歌奖授予于坚的《大象十章》(组诗)。 2019年8月,于坚《大象十章》荣获第七届花城文学奖诗歌奖。

荷兰渔村的诗意(在密西西比河的泽润下找寻大地的诗意)(4)

荷兰渔村的诗意(在密西西比河的泽润下找寻大地的诗意)(5)

这本摄影集则是他诗意更集中的体现,他将旅途中所见之景用镜头语言表达出来,镜头下记录了纽约大都市的匆匆忙忙,佛蒙特极致的慢生活,也有那与友人的种种合影,那是他对这曾启迪他诗歌创作的诗人最好的记录与答谢,他在这些照片中找到了自己曾不断渴求的自由与热爱。

荷兰渔村的诗意(在密西西比河的泽润下找寻大地的诗意)(6)

这本书仿佛是于坚在美国的旅途中找寻那自由浪漫诗人的存在,更像是他在他国旅途中找寻大地的痕迹,能留下的或许就是我们今日的文字与那记录此刻的照片吧。或许还有创新,那便是对散文与诗歌结合的创作,全篇没有目录,没有分标题,有的是他那一一贯通的旅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