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经典问题,部分科学家认为是有一个确切答案:是先有蛋的。

这个答案跟进化论有关系的,在还没有鸡,鸡的先祖恐龙已经有蛋了,所以是先有蛋才有了鸡。

人类的好奇心驱使我们思考

人从未停止过对世界的探索,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困扰我们,在公元前4世纪,伟大的亚里士多德在《动物志》、《论植物》这样关于生命的书中,就有提出生命应该是从非生物到植物再到动物,也就是从低等到高等。亚里士多德是伟大的思想家,当时的文明发展程度远不如现在,他的著作多是从逻辑思考出发,进行总结,阐述思想的。比如他对物种的起源以及物理相关的一些分析,是对现象与变化的一种描述、概括与推测,很多理论现在看是被推翻了,但是他的思想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持续进化和加盐的心得体会(从用进废退到自然选择)(1)

拉马克的用进废退

19世纪初,拉马克发表了《动物哲学》一书,这本书主要表达了两个法则:

1、用进废退:经常使用就会导致进化,不使用就会退化

2、获得性遗传:生物后天获得的性状也是可以遗传给后代的

它的理论非常容易理解,且目前也有很多人相信,在他的原著中有解释长颈鹿的脖子为什么这么长。

持续进化和加盐的心得体会(从用进废退到自然选择)(2)

长颈鹿生活在非洲洗漱草原地带,是不折不扣的食草动物,但是地面的草匮乏,因此它们会去吃树上的叶子,而为了吃更高位置的叶子,它们一直努力伸着脖子,以便于张嘴就能吃到树叶,长此以往脖子越伸越长,慢慢遗传下来,后代的脖子就越来越长,现在我们看到的长颈鹿就是拥有长脖子,陆地最高动物。

拉马克的理论就是:某个器官越是被重用,它就会得到更好的进化,物种会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而改变自身某些结构功能或形态特征。

总结说,拉马克的理论包含有适应,它认识进化是生物的选择,朝着一定方向进行改变。

持续进化和加盐的心得体会(从用进废退到自然选择)(3)

达尔文的进化论

达尔文曾坐船航行过,它从加拉帕戈斯的雀鸟身上得到了灵感,创作出了《物种起源》一书,他从家养的牲畜宠物到野外动物,阐述物种的起源问题,物种的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用长颈鹿的例子来说,自然选择的解释是:由于长颈鹿生活的环境下,地面青草很少,树上会有更多的树叶能作为食物,在长颈鹿群体中,拥有长脖子基因和非长脖子基因,由于脖子长这个优势更有利于它获得更多的食物,能获得更多食物的长颈鹿更容易繁衍后代,从而长脖子的个人更容易获得更多食物更容易繁衍,并且把这个基因遗传下去,而那些脖子短的长颈鹿由于没有吃食的优势从而逐渐被淘汰,最终我们能看到的长颈鹿都是获得了长脖子遗传的。

持续进化和加盐的心得体会(从用进废退到自然选择)(4)

用进废退和自然选择

达尔文的进化论很多地方都有引用拉马克的理论,可以说达尔文是在拉马克理论基础上进一步的完善。

物种起源和拉马克理论有很多的共同点:

但是在整体理论的解释上,拉马克的理论认为是物种选择去适应环境,并且后天的适应行为是可遗传的,这一点,有科学家做过实验,把老鼠的尾巴剪断,让他们进行繁衍,每一代生出来完整尾巴的老鼠后都剪断其尾巴,即使连续到二十一代,老鼠依然有正常的尾巴。

从现代的生物遗传知识来看,后天的性状是无法遗传给后代的,只有遗传基因的变异是可能会遗传下去的。

持续进化和加盐的心得体会(从用进废退到自然选择)(5)

而达尔文的理论,是自然的选择,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以及物种成长中会遭遇各种麻烦,有某些遗传优势的物种活了下去,而没有这类优势的物种则灭亡了,很多代之后,有优势的物种从而不断扩大,而丧失生存优势的物种,物种数量逐渐减少甚至灭绝。

用进废退和自然选择不同解释法

再拿鼹鼠的眼睛来用这两种理论解释,鼹鼠的眼睛极小很难看到,且视力差是现状

用拉马克的用进废退来解释,鼹鼠生活在地底下,光线昏暗,眼睛使用很少,于是逐渐退化。

但这样的解释就有很多问题,譬如,同样生活在暗处的一些动物,它们却会进化出更好的夜视能力,为什么鼹鼠是选择了视力退化。

持续进化和加盐的心得体会(从用进废退到自然选择)(6)

用达尔文的进化论来看:鼹鼠生活在地底,土壤和其他各种杂物可能会进入鼹鼠的眼睛,而导致鼹鼠的眼睛发炎,有炎症之后可能会导致鼹鼠的死亡,而有些鼹鼠的基因中,眼睛极小视力也不好,这些鼹鼠在地下生存,就能更好的避免眼部发炎,同时由于视力不好,眼部能量消耗更少,两种原因让它们具有更强的生存能力,长此以往,正常眼睛的鼹鼠由于容易感染发炎而亡,小眼视力退化的鼹鼠反而更容易存活与繁衍,最终我们看到的鼹鼠都是现在这样眼小视力差,眼睛退化的鼹鼠。

持续进化和加盐的心得体会(从用进废退到自然选择)(7)

拉马克理论和达尔文的理论,一个暗含生物内在的主动遗传与选择,另外一个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理论更符合逻辑。

用进化论解释人和猴子的关系

现在很多人抨击反驳进化论,大多是不理解不懂进化论,批评进化论的时候,总被说的一个点就是:进化论说人是猴子变的,那为什么现在没有猴子变成人,从未出现过猴子变人。

现在的猴子和人,差不多是隔着百万年以上的远方亲戚,我们拥有共同的祖先,但是如果直接说人是猴子变来的,是不够严谨准确的,我们和现在的猿猴、猩猩以及猴子,都是已有至少上百年历史的稳定物种了,并不能是由谁变成谁,但是在更早的时候,是同一个物种,它有不同基因逐渐演变形成了不同的种。

持续进化和加盐的心得体会(从用进废退到自然选择)(8)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进化论在国内常被误解,也许有理论名字问题,达尔文的理论被叫做了“进化论”,用演化论也许没有进化论那么让人误解;还有一方面,最初在中国传播的并不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而是严复翻译的赫胥黎的《进化论和伦理学》,同时加入了严复的一些理解。

现如今的进化论在学术界是得到广泛认可的,无论是生物遗传学、基因研究还是古生物化石的研究等各领域研究,都是在不断丰富进化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