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交汇点讯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除了吃粽子,赛龙舟,吃五红、五白,挂菖蒲立鸭蛋,你还知道哪些跟端午节相关的知识吗? 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列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端,古语中有开头、初始之意,“五”与“午”相通,“端午”也就是“初五”据晋代人周处《风土记》记载:“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 端午节与上古时代的天象崇拜相关,由“龙升天”祭龙仪式演变而来,既涵盖星象文化内涵,也糅杂多种民俗风俗,从端午节的一项纪录中可见一斑——据统计,端午节叫法有龙舟节、重午节、端阳节、夏节、艾节、五月节、菖蒲节、天医节、草药节、浴兰节、屈原日、解粽节等二十多种,在中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可谓冠绝群节 这么多种叫法,快来测测看你知道几种↓↓↓ ,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端午节有哪些冷知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端午节有哪些冷知识(冷知识端午节竟有二十多种叫法)

端午节有哪些冷知识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交汇点讯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除了吃粽子,赛龙舟,吃五红、五白,挂菖蒲立鸭蛋,你还知道哪些跟端午节相关的知识吗? 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列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端,古语中有开头、初始之意,“五”与“午”相通,“端午”也就是“初五”。据晋代人周处《风土记》记载:“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 端午节与上古时代的天象崇拜相关,由“龙升天”祭龙仪式演变而来,既涵盖星象文化内涵,也糅杂多种民俗风俗,从端午节的一项纪录中可见一斑——据统计,端午节叫法有龙舟节、重午节、端阳节、夏节、艾节、五月节、菖蒲节、天医节、草药节、浴兰节、屈原日、解粽节等二十多种,在中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可谓冠绝群节。 这么多种叫法,快来测测看你知道几种↓↓↓

在这些叫法中,有人称端午节为诗人节,除了纪念诗人屈原,还因为从古至今有很多文人墨客都写过与端午有关的诗词。这些诗词里就悄悄隐藏了端午节这二十几个别名的来源。 唐代诗人刘禹锡曾作《竞渡曲》描绘赛龙舟的场景:“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端午节,沅江上到处是彩舟,船桨拍打,鼓声隆隆,舟如蛟龙脊鳍摆动。刘禹锡还顺便提到了龙舟竞渡的历史由来,“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也就是自屈原(字灵均)悲歌开始,竞渡成为一种习俗。龙舟节与此有关,有些地方也称为竞渡节。 宋代文豪欧阳修喜好吃粽子,他在《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中记录了包粽子的“文艺范儿”:“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端午之际,正是石榴花开的季节,石榴花红艳似火,杨柳被细雨湿润垂下,人们用五彩的丝线缠绕出多角的粽子,煮熟了放在盘子里送来。粽子节、解粽节自然是由此得名。 唐代诗人殷尧藩作《端午日》,提到挂艾草菖蒲的习俗:“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少年时代不识愁滋味,每逢佳节总是开心愉悦;如今岁月老去,逢节日总要生出许多感慨。不想效仿悬挂艾草驱邪了,只希望饮下一杯蒲酒,希望天下太平。挂艾草菖蒲叶喝蒲酒也是艾草节、菖蒲节和艾节、蒲节称谓的由来。 端午节的文化内涵源远流长,作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端午节在世界范围产生了广泛影响。祝大家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体会到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 交汇点记者 廉昕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