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长津湖》(2021年)自上映以来,无论是口碑还是票房都获得了骄人的成绩,这部由吴京、易烊千玺、段奕宏、朱亚文等主演的电影作品,讲述了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波澜壮阔的那段历史。

随着电影的热映,一个问题也随之被讨论了起来:为什么《长津湖》中的演员们都是清一色的普通话,而没有各地方言的出现。

陈凯歌揭秘长津湖第一场戏的寓意(长津湖为什么没有)(1)

要知道,在上一部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的战争题材电影《八佰》(2020年)中,无论是杜淳饰演的谢晋元团长,还是魏晨饰演的士兵朱胜忠,抑或是张译饰演的老算盘……都在公映版的影片中使用了明显的方言。

另外,同样由兰晓龙担任编剧的另一部影视作品——《我的团长我的团》(2009年),张国强饰演的东北兵迷龙,说的就是东北方言;王往饰演的上海兵阿译,说的就是上海话;范雷饰演的广东兵马大志、王大治饰演的湖南兵邓宝,说的也是各自的方言。而这一次,同样是兰晓龙担任编剧的《长津湖》,为什么在影片中没有出现各地的方言呢?

陈凯歌揭秘长津湖第一场戏的寓意(长津湖为什么没有)(2)

可以想到的是,在影视剧作品中大量使用方言,自然是有好处的,比如之前热播的电视剧《山海情》(2021年)中大量使用了闽宁方言,黄轩、热依扎等主演在剧中纷纷讲起了方言,使得作品地方特色浓厚,更真实也更贴近这一地域的观众。

可为什么在影片《长津湖》中却没有同《八佰》《我的团长我的团》一样,有任何明显且大段的方言出现呢?

陈凯歌揭秘长津湖第一场戏的寓意(长津湖为什么没有)(3)

在接受采访的时候,陈凯歌给出了这样的解释——

① 当下是全国上下都说普通话的时代,得按照普通话的形式呈现;

② 《长津湖》中使用普通话,而不选择各种方言,也是为了让全国人民更好地“共情”。

陈凯歌揭秘长津湖第一场戏的寓意(长津湖为什么没有)(4)

能听得出来,在这段话的背后,还有另一层的意思在——

《长津湖》作为一部国庆的“献礼片”,是给全国人民的献礼片,一方面要让全国人民都接受,另一方面,不仅仅是因为当下是全国人民都在说普通话的时代,更重要的是,一个国家同一种语言的使用,背后象征着统一的局面。当年秦朝一统天下之后,首先做的就是“书同文,车同轨”,不是没有道理的。而在国庆的当下,必然,也必须要用国家的官方语言来呈现。否则,陈凯歌等创作人员将面临的,或许就不只是简单的电影艺术的问题了。

陈凯歌揭秘长津湖第一场戏的寓意(长津湖为什么没有)(5)

不可否认,理论上而言,志愿军来自全国各地,使用方言,确实能够更贴切真实。但作为国庆的献礼片,不可如此。

当然,在网络上,还是有不少网友希望和期盼能够在影片《长津湖》中出现一些方言,哪怕是一个片段、一个配角使用方言。但其实,体现地方特色和真实性的手段,并不一定要用到方言,影片中来自山东沂蒙的“雷爹”(胡军 饰)、来自上海的“梅生”(朱亚文 饰)、来自浙江的“伍万里”(吴京 饰)、“五千里”(易烊千玺 饰)……这些人物的身上,他们的性格、他们的言谈举止,本来就自带各地特色,无需一定拘泥于方言的出现。

陈凯歌揭秘长津湖第一场戏的寓意(长津湖为什么没有)(6)

不知道,你对于《长津湖》中是否需要方言的问题怎么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