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国学名著是最能显示中国人智慧精华,最具特色的经典之一它们哺育浸润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可以说,我们无论如何发展,都摆脱不了它们潜移默化的影响,都无不受之启迪,规范,教化和塑造,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国学的基本内容有哪些?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国学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国学名著是最能显示中国人智慧精华,最具特色的经典之一。它们哺育浸润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可以说,我们无论如何发展,都摆脱不了它们潜移默化的影响,都无不受之启迪,规范,教化和塑造。
哪什么是国学,又包含哪此内容呢?
国学著作从儒,道,墨,诸子百家到诗,词,歌,赋,文学小品,种类繁多,浩如烟海。我们不可能有时间,每一部都详细的品读,只能精选一部分经典作品分享给大家。
经部“经”是只古代的政教,纲常伦理,道德规范的教条。主要是儒家的典籍。到宋代形成了十三经,《周易》《尚书》《周礼》《礼记》《仪礼》《诗经》《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周易》,又叫《易经》,是传统的经典之一。分为《易经》和《易传》两个部分,《易经》包括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辞和三百八十四爻的爻辞,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易传》是对《易经》所解释,包括《彖传》上下,《象传》上下,《文言》,《系辞》上下,《序卦》,《说卦》,《杂卦》共十篇,称为《十翼》。大约产生于春秋战国至秦汉之际,由孔子及其后学所著。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
《尚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又名《书》,“尚”指上古,“书”指书写于竹帛上的历史,“尚书”即上古的史书,所记录的内容,上起原始社会末期的唐尧,下至春秋时期的秦穆公,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历史文献。
《尚书》重视总结和借鉴历史经验教训,所以自汉以来,一直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在历史上影响很大。
民可近,不可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人无于水鉴,当于民鉴。人之有能有为, 使羞其行, 而邦其昌。
《仪礼》,儒家十三经之一。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汇编。共十七篇。内容记载周代的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各种礼仪,以记载士大夫的礼仪为主。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和说明《仪礼》的文章选节。涉及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有专为说明《礼仪》的:《冠义》《昏义《乡饮洒义》等。
有杂记丧服,丧事的:《檀弓》《丧大记》《问丧》等。
有记录礼节,礼制,和守则的:《投壶》《礼器》《明堂位》《典礼》《内则》等。
有记录孔子言论的:《仲尼燕居》《孔子闲居》等。
有系统论述儒家思想的:《礼运》《学记》等。
此外还有一篇《月令》,记录了夏历一年十二个月的时令和有关事物。
《大学》《中庸》等,谈及儒家如何修养道德,为人处世的理论观念,被后世人编入《四书》中,加以大力宣扬。
《学记》《乐记》从理论上对教育和音乐做了精辟的论述,至今仍可借鉴。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也非礼也。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收集了西周初至春秋中期五百年间的作品,共305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的社会面貌。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又名“国风”共160篇,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郐、曹、豳十五国风,大部分为东周时期的作品,小部分作于西周后期,以民歌为主。
“雅”有“大雅”和“小雅”之分,共105篇。“大雅”基本上是贵族作品,“小雅”包括贵族作品和民歌。
“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是贵族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诗歌。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蛇蛇硕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诗经·小雅·鹤鸣》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鱼潜在渊,或在于渚。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
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谷。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春秋》三传,就是注释《春秋》的书,包括左秋明的《春秋左氏传》,30卷,公羊高的《春秋公羊传》,11卷,谷梁喜的《春秋榖梁传》,11卷,被列为儒家经典。《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经过了孔子的修订,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俭,德之大也,侈,恶之大也。大德来小怨,道也。人谁能无过,过而改之,善莫大焉。
数典忘其祖。
君子动而则思礼,行则思义,不为利回,不为义疚。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论语》是一本以记录孔子与其弟子之间,孔子弟子之间以及弟子与再传弟子之间对话的问答体箸作。它是儒家思想所依赖的经典。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论语》包括政治主张,哲学思想,品德修养,伦理道德和教育原则等多方面,共20篇。分为《学而》《为政》《八佾》《里仁》《公治长》《雍也》《述而》《泰伯》《子罕》《乡党》《先进》《颜渊》《子路》《宪问》《卫灵公》《季氏》《阳货》《微子》《子张》《尧曰》。
核心思想为:1,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2,礼。“礼”是人们真挚感情的外化,它的最高境界就是“仁”,孔子希望通过恢复“周礼”来达到先王的“仁政”。
孔子的立意并不是一时的得失,而是社会的长治久安和百姓的幸福安定。所以他竭力推行自己的主张。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孝经》是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它以孔子与其门人谈话的形式,以孝的含义,作用做了阐述。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生也。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立身行道,扬名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孟子》主要由孟子及其弟子所作,分《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分上下,共十四卷。以问对,答辩方式展开,以驳论为主要论证方法,记载了孟子的思想,言论和事迹,保存了丰富的史料,是研究孟子思想,先秦文学,历史,经济和哲学的重要箸作。全书35000字,说理精辟,文字流畅,语言形象,不仅是一部儒家经典著作,也是一部优秀的古代散文集。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
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
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
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国学的史,子,集部分将陆续发表,感谢各位朋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