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伊家族愿意将西兰公国卖给任何肯出价6500万英镑的外国公司。”

2007年1月8日,“罗伊亲王”竟然在《泰晤士报》上公然发布“卖国”广告。

对于这个被人称之为“丑得难以直视”、“比梵蒂冈还要小得多”的地方,几乎没有买家有兴趣。

然而,全球最大的下载网站“海盗湾”却是颇有兴致——在“海盗湾”的创始人看来,全国仅有5个人的“西兰公国”虽然国土面积狭小,但是这里不仅发生过政变,还曾打败英国海军,拥有着传奇而辉煌的历史,与自己的创业经历十分相像。

那么,“西兰公国”究竟有着怎样的历史?打败英国海军一事是真是假?所谓的政变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不承认英国马岛主权的国家(海上西兰公国)(1)

(西兰公国)

一、异想天开:弹丸之国

如果它可以被称为一个国家的话,那么“西兰公国”将毫无疑问地成为世界上最小的国家。

西兰公国的常住人口几乎从未超过5人,国土面积区区500多平方米,甚至赶不上富翁豪宅的院子大小。

如果读者朋友有心在地图上寻觅这个国家,那么你会发现这只是徒劳——这是一个在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小国、更是一个私有化的国家。

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短短几十年的建国史中,这个国家拥有了成型的法律制度、官僚等级、国歌国旗,甚至是西兰国家足球队。

那么,西兰公国究竟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

事情还要从20世纪40年代说起,当时英国正实施“海洋堡垒”计划——在沟通英国本土与欧洲大陆之间的英吉利海峡上,填海造陆,修筑大量的海上堡垒,用于抵御德军的潜艇和战舰;同时兼有侦查之用。

不承认英国马岛主权的国家(海上西兰公国)(2)

(西兰公国)

西兰公国的前身,正是“海洋堡垒”计划的产物——那是一艘锈迹斑斑的驳船,它的上面树立着两座高塔,高塔上连接着宽大的甲板。其他的建筑都因甲板而生。

起初,依照这艘驳船所造的平台被称为“怒涛堡垒”,距离应英国萨福克郡有大约7海里的距离,专门负责近海的守卫工作。

二战结束后,一应的军事要塞均被废弃,这些无名堡垒也一度被世人所遗忘。

而有趣的是,1967年9月,英国海军的退役少校占领了孤悬在大海之上的“怒涛堡垒”。

此后,《国际法》成为了罗伊打开新世界的钥匙——他根据自己对于这一法律的解释,宣称“怒涛堡垒”归其个人所有,并宣布建国为“西兰公国”。

罗伊无疑是一个通晓法律的聪明人——在建国之后不久,他便宣布西兰公国周边12海里水域均为公国独有的领海。

不承认英国马岛主权的国家(海上西兰公国)(3)

领土、领海和领空,西兰公国拥有着无上的主权,按照《国际法》的相关解释,这便就是一个完整的国家了。

在这样一个“袖珍国”中,该有的官僚大臣却是一应俱全——罗伊自封为西兰公国亲王,其妻子被封为王妃;一双儿女也做起了公主王子。

家庭式的官僚体系,自然是保证了公国内部的政治稳定,“内部无忧,而思外扩”——因此,罗伊决定诏告天下,让世人皆知“西兰公国”之名。

二、惊世骇俗:击溃英国海军

一应“分封”结束之后,罗伊先后给德国、瑞典、芬兰、葡萄牙等国递交了外交公函,将自己的国土面积、常住人口数量、国家位置、政要名单和盘托出,并询问诸国对于自己的领地是否有主权要求。

不承认英国马岛主权的国家(海上西兰公国)(4)

(“Sealand”即为西兰公国)

在得到了清一色的“NO”之后,罗伊喜出望外。在他看来,欧洲诸国已经承认了西兰公国的存在,没有任何一国可以随意干涉西兰公国的主权与内政。

然而,一场危机正向西兰公国袭来。

对于罗伊的举动,英国起初并不知晓,甚至是一无所知——尽管西兰公国就在海岸线7海里之外。

直到1968年,英国的一艘浮标检查船驶入了西兰公国所在的海域,此举被罗伊父子当作挑衅——一艘悬挂着英国国旗的轮船,竟然没在外交知会的情况下驶入本国海域!

罗伊父子当即鸣枪示警,甚至用土制燃烧瓶招待了这艘浮标检查船。

由于承平日久,英国的这艘船并未搭载多少海军士兵,所配备的枪械早已落后,更没有大口径的炮弹装置。同时,由于担心除去罗伊父子之外的敌人,因此这艘检查船落荒而逃。

不承认英国马岛主权的国家(海上西兰公国)(5)

而这也就造就了国际新闻界的一个奇谈——罗伊父子二人,代表着西兰公国,击退了英国海军!

要知道,作为孤悬在欧洲大陆之外的岛国,英国一直仰仗着海军,方才实现了“日不落帝国”的霸业。

二战之后虽然是虎落平阳,可也不至于落到如此田地吧?

竟然被两个手持手枪、乱扔燃烧瓶的敌人打退,可谓是贻笑大方。

消息传回英国之后,震怒的英国政府便是伺机而动,随时准备将罗伊父子捉拿归案。

当年10月,负责到英国领土采购食品的罗伊父子被直接拿下。

但离奇的是,这一次的抓捕行动不仅没有摧毁掉西兰公国,反而是坐实了西兰公国的主权地位。

三、离谱的裁决:贻笑大方的闹剧

在法庭上,“罗伊亲王”声称:“世界的智慧不在炮口之上,而在与真理之间。”

在英国政府看来,罗伊这是“识时务”,想要主动服软,求得宽大处理。因此,允许罗伊在英国国内自由走动。

不承认英国马岛主权的国家(海上西兰公国)(6)

(罗伊父子)

然而,罗伊则是趁机四处宣扬“西兰公国”的存在,一时间闹得人尽皆知,一切外媒也趁机添油加醋。

在当时,英国首相威尔逊正愁于海外殖民地独立一事,罗伊的“自我殖民”无疑是触动了英国最为敏感的神经,也成功吸引了海外各国媒体的注意。

对于这般闹剧,威尔逊指示英国法庭“搁置争议”,以免造成更大的祸端。

这无疑是离谱至极的——英国早就认可了12海里在领海划分规则,所谓的“西兰公国”自古以来就是英国的领土,完全属于英国管辖。

但是,无论是首相,还是负责裁决的法官,都没有意识到英国法律的变更,仍然坚持3海里的领海划分规则。

在罗伊父子被捕一个月之后,英国高院做出裁决,称“英国政府仅对3海里之内的领海享有主权,由于‘怒涛堡垒’坐落在英国东海7海里之外,因此不受英国管辖”。

不承认英国马岛主权的国家(海上西兰公国)(7)

(慕名而来的游客与之合影)

就这样,英国政府偷鸡不成蚀把米——不仅海军为人所耻笑,还把自己的领海拱手让人!

“西兰公国”经此一役,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真正的主权国家,尽管它的面积只有梵蒂冈的八百分之一。

欣喜若狂的罗伊决定好好打理自己的“私人袖珍国”,他广招英国的能人巧匠,带领着国家走向正轨,一步步踏上“建设”之旅。

四、“建设”公国,主权的象征

为了庆祝这来之不易的主权,罗伊命人设计了一批又一批的国徽和国旗。

在最终敲定的国徽样稿中,其中央是一副复硕大无比的盾牌,象征着无上的忠诚;在盾牌两侧,分列着昂首挺胸的鱼尾狮,预示着西兰公国领海的丰饶;在皇冠之上,则是象征着主权的灯塔。

国徽的设计十分精妙,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对其爱不释手——西兰公国从此获益良多。

1969年,西兰公国印发了第一批护照,但遗憾的是,除了罗伊的亲友之外,根本无人问津。

不承认英国马岛主权的国家(海上西兰公国)(8)

(唯一的火炮)

万般无奈之下,罗伊决定将护照赠送给一些与自己曾有交情的朋友,甚至是英国大街上的乞丐。

紧接着,罗伊又发布了多款“西兰邮票”。但由于这种邮票并不受英国邮政的承认,因此邮票计划最终胎死腹中。

颇具商人头脑的罗伊并未停下自己的脚步,在五年后,罗伊发布了金银货币。当然,这种货币几乎没有任何流通场所,只供前来游玩赏乐的游客购买纪念。

所有货币的背面都是西兰公国的国徽,国徽下面印着西兰公国的国家格言——“自由来自于海洋”。

在金币的正面,印刻着一条条嬉戏打闹的鲸鱼;在银币的正面,数额偏小者印着王妃的头像;数额大者则是印者罗伊本人的头像。

罗伊还煞有介事地制定了《货币法》,宣称一西兰元与一美元价值相当。

不承认英国马岛主权的国家(海上西兰公国)(9)

然而,就算你寻遍西兰公国的每一个角落,你也发现不了一西兰元的足迹——在西兰公国,面值最小的银币就是十西兰元。而每枚银币的造价甚至不到一美分。

只是来此旅游的游客莫不想带上几枚回去带作为纪念,因此罗伊得以大发横财,靠着金银币赚得盆满钵满。

既是发行护照,又是发布金银货币,那么西兰公国上究竟有多少居民呢?

除了罗伊亲王一家之外,岛上的居民实在是屈指可数。

根据罗伊亲王自己的说法,在1976年,拥有西兰公国护照的人数已经突破300人,他们都拥有着西兰公国的国籍。

但法新社透露,拥有永久居住权的居民可能不到10人。

可是,就在罗伊大张旗鼓,开疆拓土的同时,一场危机笼罩在西兰公国的上方。

五、政权之变

1978年,被罗伊册封为西兰公国首相的德国教师阿亨巴赫将罗伊夫妇骗到了澳大利亚。

不承认英国马岛主权的国家(海上西兰公国)(10)

随后,他率领着一队全副武装的雇佣军攻占西兰公国,俘虏了西兰公国的王子和公主,并把它他们锁进了铁屋里。

阿亨巴赫还电告罗伊夫妇,要求他们放弃西兰政权,否则就将“王子”迈克尔和公主两人押到荷兰作为人质。

罗伊亲王闻讯后,亲自在澳大利亚招募了一队雇佣兵,回到英国之后,乘坐武装直升机直抵西兰公国的上空。

罗伊亲王居高临下,猛烈的炮火瞬间荡平了阿亨巴赫的雇佣军。

很快的,这场以首相为主谋的政变就被迅速镇压,阿亨巴赫连同雇佣军一起被关进了小铁屋里。

尽管西兰公国名声不显,但是这场政变却是在欧洲引起了一定的震动。

德国外交部甚至亲自致函西兰公国,要求罗伊亲王释放阿亨巴赫以及雇佣兵。

不承认英国马岛主权的国家(海上西兰公国)(11)

德国外交官的主动示好使得罗伊亲王“龙颜大悦”,当即签署特赦令,释放了所有的雇佣兵。

然而,阿亨巴赫却仍是被关押在狱中,因为阿亨巴赫持有西兰公国的护照,是西兰公国的国民——他绑架王子和公主,是名副其实的“叛国罪”。

德国外交官震怒不已,随即向英国政府提出交涉,要求英国外交部出面,命令西兰公国释放阿亨巴赫。

然而,英国政府却宣称西兰公国不在自己的管辖领域内,英国无权干涉西兰公国的行动。

恨铁不成钢的德国外交大使只好亲自前往西兰公国,与罗伊亲王磋商谈判。

在数周的谈判中,罗伊亲王的态度显然是温和了许多,并最终同意释放阿亨巴赫。

但不得不说,西兰公国的人都喜欢脑洞大开——在被遣返回国之后,阿亨巴赫竟然在德国组建了一个流亡政府,并自封为“枢密院院长”,为的就是和罗伊亲王针锋相对。

不承认英国马岛主权的国家(海上西兰公国)(12)

1989年,阿亨巴赫卧病在床,身体欠佳的他自然是无法完成“反攻西兰公国”的大业,只好认命“经济合作大臣”赛格尔接替“枢密院院长”一职。

而赛格尔也不愧是阿亨巴赫钦定的接班人,在上任伊始,就宣称自己才是西兰公国的正统统治者。

这场政变无疑是让西兰公国打响了名声——欧洲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了这座孤悬在英国东海岸西海里之外的殖民小国,无数的游客涌向西兰公国,来探索属于它的传奇故事。

后记:

1999年,罗伊亲王步入耄耋之年,疾病缠身的他将自己的儿子迈克尔册封为摄政王,以操纵国政。

八年后,罗伊和迈克尔曾在《泰晤士报》上刊登广告,想要以6500万英镑的价格出售西兰公国,但几乎是无人问津。

幸运的是,西兰公国孤独的日子并不会持续太久,因为在它附近的海面上,一批离岸风力发电厂正在建设之中——它们将作为西兰公国的新邻居,一直陪伴在左右。

参考资料:

艾妃. 西兰公国[J],现代班组.2015,(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