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前,钢琴家们是怎么比拼琴技的呢?往下阅读,过去的钢琴家们比赛的5个例子,看看他们怎样“决斗”!
1.莫扎特与克莱门蒂
1781年的圣诞前夜,克莱门蒂和莫扎特在弗兰兹·约瑟夫二世的宫廷中相遇。那时他们关系很好,而不是死对头。而在比赛中,克莱门蒂在键盘上的技巧非常精湛,以至于他能够在莫扎特的伴奏下一直坚持到最后。皇帝认为他们打了个平局。接下来他们都被要求根据皇帝在现场设计的主题即兴变奏曲。俩人都即兴了一些赋格,华尔兹,小调和大调变奏曲,最后,克莱门蒂设法赢得了与莫扎特同等数量的掌声。
但莫扎特和克莱门蒂后来一致认为莫扎特赢了,不过这些说法都是不可靠的,因为克莱门蒂只是彬彬有礼,就像他的天性一样,而莫扎特总体上不喜欢意大利人。他认为他们在音乐方面糟透了。他给他父亲写信,“克莱门蒂弹得很好,就拿右手而言。他最大的优点在于他在第三段中的段落。除此之外,他没有克鲁泽那样的品味和感觉。简而言之,他不过是个机械师。”莫扎特还写道,“克莱门蒂像所有意大利人一样是个江湖骗子。他快速地标出了一个乐章,但只标有“快板”。”
就克莱门蒂而言,他这样说莫扎特:“在那之前,我从来没有听到过有人像他这样有精神和优雅地弹奏。我尤其为“慢板”和他的几首即兴曲所折服,皇帝为它们选择了主题,我们都设计了一些即兴演奏的曲目。”
2.盖利内克与贝多芬
如果不是被问及他认为他是否能在钢琴决斗中击败贝多芬这样的问题,盖立内克也许就不会去挑战贝多芬了。
第一轮,两人都弹了各自掌握的最好的,最困难的作品。而盖利内克的演奏在观众面前显得有些苍白,可能是因为贝多芬选择演奏他的作品49--G小调第19奏鸣曲。即兴演奏一开始,盖利内克似乎就有些力不从心,贝多芬把他“弹”得落花流水。当贝多芬开始第三轮演奏时,盖利内克就离开了房间。
3.莱文尼与斯克里亚宾
这一次比拼实际上从未发生过,因为斯克里亚宾在准备决斗时拉伤了他右手的几个肌腱。那时他在练习李斯特的《唐璜回忆录》,是继莫扎特的《唐·乔瓦尼》之后的《唐璜》,还有米利·巴拉基列夫的《伊斯兰》。这两首作品中的任何一首,都有资格称得上是有史以来最困难的钢琴曲目。
然而后来,莱文尼成为了有史以来最优秀的钢琴家之一,他录制了非常多钢琴曲的唱片,这使得其他伟大的钢琴家,如约瑟夫·霍夫曼和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等,都对他肃然起敬。斯克里亚宾也为他受伤的右手写了他的F小调奏鸣曲。虽然一段时间后他的右手却完全恢复了,但他再也没有向莱文尼挑战过。
4.斯蒂贝尔特与贝多芬
斯蒂贝尔特终于鼓起勇气向贝多芬挑战--这件事发生在1800年5月,当时斯蒂贝尔特前往维也纳,唯一的目的就是要在比赛中击败贝多芬。
他们在弗里斯伯爵的家里见面,弗里斯伯爵是艺术家,也是音乐的赞助人和爱好者,他尤其喜欢贝多芬暴躁的性格。因此,比起斯蒂贝尔特,他更喜欢贝多芬。而在比赛中,贝多芬的支持率相当高,大约有100人,其中大部分是伯爵的随行人员。
贝多芬不到31岁,但他仍然可以听到自己的演奏。挑战他似乎是个不太好的选择--要是斯蒂贝尔特的先见之明和我们事后的认识一样清楚就好了。虽然斯蒂贝尔特被称为“一个最朴实无华的演奏家”,但他还是告诉每个人,甚至在此后的每次音乐会之前和之后都宣布,贝多芬是个“黑客”,他着实被吓着了。
5.马尔查德与巴赫
这个故事已经被巴赫的大多数传记作者叙述过,并以越来越多的润色来讲述。关于他最权威的传记是菲利普·斯皮塔写的,这个故事如下:
1717年9月,巴赫作为德国最伟大的键盘演奏家而闻名于全欧洲。他的作品以极其沉重、健壮、严肃并且庄重的巴洛克风格写作。
马尔查德是全欧洲著名的法国管风琴和键盘演奏家。当他听到巴赫精湛演奏技巧的故事时,他来到德国,目的就是为了与巴赫见面,然后击败巴赫。
巴赫当时在魏玛工作,当他们见面的时候,普鲁士国王弗雷德里克二世--一个巴赫音乐的超级粉丝,组织了一个小型的钢琴季后赛。巴赫比其他人都早到,他想先暖暖身,活动活动手指。而这时马尔查德走进宫殿,听了这些"热身操”,转过身,走了出去,上了马车,回到了法国。从此再也没去过德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