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变智造之都

常州打造长三角产业中轴

常州,这座以制造业著称的江南古城,新春“第一会”聚焦产业发展。“如果把一座城市比作一棵参天大树,那么实体经济就是深埋地下的根,根深才会叶茂。制造业是常州的最亮特色、最大优势、最强竞争。”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在产业发展大会上,以三个“最”字描述常州的制造业家底。

“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是常州给自己定下的最新发展目标,也是常州全新的城市定位。“重振产业雄风、再创城市辉煌”,是常州喊出的口号,也是常州的雄心。

那么,地处江苏省南部、长三角腹地的常州,究竟有什么独特之处?底气从何而来呢?有足够的实力撑起自己的雄心壮志吗?

常州的创造力有多强(常州的实力藏不住了)(1)

常州市民广场

因“实”而兴,常州产业有多强

“没有制造业,就没有常州今天的发展局面。”陈金虎说。可以说,是产业的发展和壮大为这座城市提供了强劲支撑和不竭动力。

以制造业为基础的实体经济,被视作是常州的“最强王牌”,是常州在庞大体量下还能维持高速增长的密码,也是常州的底气所在。

多年来,常州坚守实业,坚持制造立市、产业强市、质量兴市,已经加速崛起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制造业重镇。

数据显示,2021年常州地区生产总值(GDP)达8807.6亿元,实际增长9.1%,增速苏南第二,是江苏唯一连续五年增速位列第一方阵的设区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6%,增幅全省第四、苏南第二,按目前增长势头,常州将是“万亿俱乐部”第一候选人。

常州的产业有多强呢?到底强在哪儿?

普遍认为,工业门类全、创新集群强、“隐形冠军”多,是常州产业的强点和优势所在。

从城市排名上看,虽然2021年常州的GDP排在全国第25位,但在全国先进制造业的排名中,常州位居16位。

从产业体系看,国家工业41个大类中常州有33个,207个中类有189个,666个小类有598个,在69个同类城市中,常州拥有最完备的产业体系。

从集群量级看,常州拥有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和汽车核心零部件、新材料等十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智能制造装备、新型碳材料产业集群进入“国家队”,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八大高成长性产业链拔节起势,特别是碳纤维、动力电池、光伏等一批产业集群发展强劲。

2021年,常州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产值突破1250亿元,综合实力领先全省乃至全国。

最亮眼、也是最核心的,当属“拳头”产业动力电池。2021年常州动力电池已建在建产能超过230GWh,位居全省首位,产量在国内占比三分之一,国内市场产销量位居全国第一;已集聚动力电池产业相关企业80余家,基本涵盖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等产业链关键环节;5家优势企业装车总量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以城市计常州成为全国“第一市”。

可以说,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已成为常州的产业名片。

“隐形冠军”扎堆,制造业单项冠军众多,是常州另一个强之所在。常州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达200多家,中国工业大奖、工业强基工程项目、制造业单项冠军数量均列全国地级市第一。

其中,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4家,在地级市中排第一,位居全省第一;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8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72家、位居全省第四。

这些“隐形冠军”、制造业单项冠军,在各自细分领域掌握着“独门绝技”,拥有行业内的绝对话语权。我们熟知的“复兴号”动车组,从齿轮传动系统、基础制动装置,再到高速列车塞拉门系统等,都有“常州制造”的身影。

常州的创造力有多强(常州的实力藏不住了)(2)

常州文化广场

重振产业雄风,常州为什么能

作为中国近代中国民族工商业重要发祥地之一,百年制造业重镇,改革开放之后,常州构建了特色的工业体系,曾与兄弟城市一起创造了闻名全国的“苏南模式”。

当时全国兴起了“全国中小城市学常州”的热潮,常州成为各地学习的“工业明星城市”。

产业为常州带来荣光和骄傲,也为常州注入了鲜明的基因和气质。锚定制造业、专注实体经济,已然是常州鲜明的城市性格,也让常州积累了雄厚的产业基础。

截至“十三五”末,常州共有各类工业企业近6万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679家,营收超千亿元企业1家,超百亿元13家,超五十亿元28家,超十亿元、亿元以上的企业分别为174家和1541家。

2021年常州工业规模总量超过1.7万亿元,上市企业达到81家,国内上市公司数量位居全国城市20强;2家民企入围中国企业500强、7家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12家入围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世界500强企业中,有68家在常州投资了119个项目。值得一提的是,民营经济贡献了常州全市65%的GDP、75%的投资、77%的税收和绝大部分就业。

重振产业雄风,雄厚的产业基础之外,离不开实打实的政策支持。近期出台的《关于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是常州推进产业高质量的最新动作。

据悉,“十四五”期间,常州每年将安排100亿元政策性资金,5年带动8000亿元以上社会资本。

对于营业收入首次超1000亿、500亿、100亿的企业,新入选世界500强、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制造业企业,以及新认定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或单项冠军产品、国家和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企业,常州予以不同额度的奖励,最高可获3000万元。

从一根碳纤维,到一个上市公司,中简科技董事长杨永岗的创业故事,诠释了常州“懂得、舍得、等得”的创新定力。正是包容“十年不鸣”,静待“一鸣惊人”的慧眼识才,才能让人才创业无扰、创新无忧、创造无憾。在2020年国家发改委组织的营商环境评价中,常州成为国家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在2020、2021年江苏省营商环境评价中,常州保持在第一方阵,“政务服务”指标连续两年位列全省第一。

蝶变“智造之都”,未来已来

“长三角产业中轴、国际化智造名城”,是常州为自己擘画的未来图景。这张产业图景已经呈现出转型升级的现实模样。

更低碳,更绿色。

常州是国内最大的太阳能光伏生产基地,集聚天合、顺风光电、天龙、亿晶光电等龙头企业,国家级能源互联网试点,在这里先行先试。

走进常州高铁新城,绵延的光伏板整齐排列,零能耗智慧建筑、绿色能源公建、一公里充电服务生态圈、“能量海绵”低碳区域能源协同管理平台、全域虚拟电厂、能源大数据中心……在常州未来的“城市新中心、中轴新支点、产业新高地、智慧生态城”高铁新城,一批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

更智慧,更智能。

星星充电是全国唯一获得国家能源局“能源互联网重大应用示范项目”和国家工信部“智能制造2025新模式应用”两个国家级项目立项的充电桩生产企业,是电动汽车充电国家标准的参与制定单位。

常州在制造业各领域加快实施“智改数转”,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新型算力供给,打造产业大脑,到2023年,常州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项目超8000个,到2025年要超1.5万个,规上工业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转型。

常州制造,正加速驶入高智能的“数字化发展”新赛道,开启全方位的“智变”——实现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变革。

“一切有利于推动数字化发展的理念和做法,都能在常州找到最合适的土壤、得到最坚定的支持。”这是常州给予当地企业的承诺。

为激励企业“智改数转”,常州通过政府采购,对全体制造业企业提供智能化免费诊断服务,设立“智能制造贷”,并对企业重大“智改数转”项目予以补贴,激发企业“智改数转”需求。

据了解,常州将对新认定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省级示范智能车间分别给予最高200万元、50万元的奖励;对纳入市“智改数转”项目库且获得智能化改造提升项目贷款的制造业企业,单个项目最高贴息200万元;对利用自有资金改造投资超1000万元的企业,最高补助200万元。

常州凭实业崛起,靠产业突围,也需要依靠产业走向未来,从“制造”到“智造”,制造名城蝶变“智造之都”,是常州的主动选择,也是必由之路。

智云天工的“超级虚拟工厂”项目,可以自动调配上云企业的“剩余产能”,实现“共享生产”;微亿智造运用“5G AI”平台,效率比人工检测提高10倍以上⋯⋯工业 互联网、工业 大数据、工业 智能化,让制造名城如虎添翼。

在全球制造业智能化的大趋势,以及长三角一体化加速的大背景下,一直在制造业这条赛道上深耕不辍的常州,未来已来。(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