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驿兵变说起来有些没有学过历史的人还有些茫然,但是杨贵妃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这个号称中国“四大美女”之一的杨玉环就是在马嵬驿兵变中香消玉殒的。让人唏嘘不已的是杨玉环并非死于战乱,也不是玄宗心甘情愿地斩杀了她,而是在护驾将士群起兵变的逼迫下玄宗命高力士在庙里用绳子在背后缢死的。

唐玄宗是马嵬兵变的主谋(缢死贵妃斩杀宰相)(1)

在这场兵变里,死去的还有杨玉环的族兄杨国忠。在马嵬驿兵变后,将士们并没有抛弃玄宗,而是一路护送追随。这场兵变也让后人有诸多猜测,在古代这种兵变的行为形同逼宫,是犯了权力者的大忌。

难道兵变后将士们不怕玄宗或是其他权力者追究其责任吗?他们可是逼迫当时的最高掌权者杀死了自己心爱的女子,并且斩杀了最为亲近的当朝宰相啊。

一、回归事情原委,将士们不计后果的毅然决然发动这场兵变的原因。

1.玄宗不战而降,如丧家之犬。

“安史之乱”爆发后叛军一路势如破竹,许多城池都被攻陷。军主意图突力洛阳、潼关这两个重镇而直取长安。后来洛阳沦陷,但潼关却因有两位将军固守,使得叛军久攻不下,甚至有回撤的打算。但是晚年的李隆基已经不再像年轻时英明果决,听进小人谗言,当众斩杀了两位固守的将军,致使潼关失守。

一日朝堂之上玄宗借着要御驾亲征的由头纠集军队,却天一黑就偷偷带着杨贵妃等亲信由陈玄礼统领禁军护送出城。这真是让人大跌眼镜,打都没打就落难出逃了。将士们被突然的变故搞得措手不及,亲人孩子都还在长安城内,自己却要背上行囊抛妻弃子远走他乡

何况作为一名军人的骄傲是在战场上勇猛杀敌,不是战死就是凯旋,怎么能不战而降呢?他们对这样一个君王内心也是有许多抵触情绪的。

唐玄宗是马嵬兵变的主谋(缢死贵妃斩杀宰相)(2)

2.杨氏兄妹二人生平行事过于荒淫无道。

杨国忠自从靠着贵妃兄长的名头上位以来,就几乎没做过什么好事。不仅改变选拔官员制度,随意潦草了事引得朝廷的官吏对朝廷失去信心。还为了自己的面子,耗费国力强征壮丁发动战争。更甚的是,天灾期间欺骗皇帝说形势一片大好,使得百姓民不聊生。

平常也是作风不良,还到处收刮钱财。“安史之乱”就是安禄山借着清君侧讨伐杨国忠之名发起的。将士们定是对其恨之入骨。而杨玉环虽然是一女子,但是坏就坏在玄宗看中了她,并极尽荣宠。本就有杨玉环就是玄宗的儿媳妇这一过去,受世人所不耻。

自从杨玉环进宫后,唐玄宗终日与其为伴,经常睡得日晒三竿才起,不问早朝。更是因杨玉环的情谊立杨国忠这个大奸臣为宰相,大家都觉得杨贵妃就是红颜祸水,祸国殃民,一切不好的都是因她而起,被百姓和百官唾弃。

唐玄宗是马嵬兵变的主谋(缢死贵妃斩杀宰相)(3)

唐玄宗出逃许多官员子嗣都未带却带着这两人,在将士们一路逃亡饥肠辘辘的情况下,情绪已经到达极点根本无暇顾及其他,只有斩杀这两位罪魁祸首才能平息内心的怒火。

3.龙武大将军陈玄礼的一片忠心。

能让将士们真真正正信服的自然是他们的将军。有许多学者认为,陈玄礼是玄宗身边真正的忠臣。这也可以解释他煽动将士们兵变,却至死仍然保护着玄宗的安危。而促成了杨氏兄妹的死亡,这都是为了国家为了玄宗。在之前也有提到杨国忠这个奸臣的所作所为为人发指,杨玉环也因蛊惑皇帝而招惹众怒。

把他们除去,在将士们心中必然是大快人心的,不会因此使玄宗失去了民心。顺应民意安抚人心是权力者常用手段,作为被蒙蔽双眼君王旁边的忠臣,陈玄礼这样做是无可厚非的。

唐玄宗是马嵬兵变的主谋(缢死贵妃斩杀宰相)(4)

二、兵变之后最有权追究责任的唐玄宗却只剩了无奈。

1.大势已去,遥变太上皇。

马嵬坡兵变不久太子李亨就率兵北上并在灵武登基,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也就是说还没有等到被叛军战败玄宗的权利已经被架空了。没有实权的唐玄宗又怎么会为了杨氏兄妹而失去最后能保护自己军队。

何况当时将士们的情绪已经到达顶峰,作为一个已经经受背叛的君王,不可能再随意相信任何人,玄宗内心也害怕他不同意将士们的请求,使得众人怒意更盛,冲动之下把自己也杀死。虽然心疼杨贵妃,但毕竟只是一女子跟自己的命相比还是可以放弃的。

事后自己孤寡一人,如果因此惩罚众人,可能自己也小命不保,一命呜呼。而将士们主要还是听从飞龙将军陈玄礼的话才事已至此的,陈玄礼在兵变后对玄宗保护有加,玄宗更不会为过去了的事情去伤了能护自己安危之人的心。

唐玄宗是马嵬兵变的主谋(缢死贵妃斩杀宰相)(5)

唐玄宗

2.出逃期间,唐玄宗已有悔意。

在出逃的途中其实唐玄宗就对于自己掌权期间的过错怀有悔意,一路上几次杨国忠想以绝后患,都被唐玄宗阻止,并施以钱财安慰众人。唐玄宗路过国库时,杨国忠建议放火焚烧,说是不能把这些钱财留给叛贼。

但是玄宗却觉得叛军来了没有钱财,一定会向百姓征收,还不如留给他们,以减轻百姓们的苦难。一行人经过便桥后,杨国忠就派人放火烧桥,玄宗却说,官吏百姓都在避难求生,不能断了他们的生路,于是让高力士把大火扑灭。

沿途经过咸阳,百姓献的吃食,他也派人给予金钱,不白拿百姓的粮食用物。这些举动,都体现了唐玄宗在变故中,终于恍然大悟。相信对于杨国忠以前祸国殃民的所作所为他也多少有些了解。对自己曾经的荒淫无道不理朝政,不关心百姓以至于局势发展到今日不可收拾的境地也有所醒悟。

大敌当前,在这些与他出生入死的将士面前,已有悔意的他定然不会选着纵容奸臣,毕竟他也曾是一位明君。

唐玄宗是马嵬兵变的主谋(缢死贵妃斩杀宰相)(6)

三、实力掌权者李亨更是不会追究此事。

1.这其实是一场“有计划”的兵变。

作为士兵在古代这么等级制度森严的大坏境下,怎么敢去逼迫皇帝杀死自己的爱妃呢?要是没有权势在后面撑腰,人们是绝对不相信的。所以就有很多学者猜测,这个煽动将士情绪达到目的的幕后主使者是玄宗的儿子李亨。虽然这位唐肃宗把持朝政的日子并不长,但是却是第一一个在外登基的皇帝。

据说在“安史之乱”之前,太子李亨就密定要对付杨国忠,并且派心腹去拉拢左龙大将军陈玄礼。当玄宗仓皇出逃时,随行的队伍总共就3000多人,但是其中就有2000是太子的人马。这绝对不是偶然,李亨也利用这一绝佳的时机发动了政变,杨国忠被射杀,杨玉环被逼身亡。

唐玄宗是马嵬兵变的主谋(缢死贵妃斩杀宰相)(7)

只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陈玄礼在杨氏兄妹死后并没有倒戈到自己这一方,而是仍然效忠玄宗,护玄宗安全。李亨作为杀死杨贵妃的幕后黑手也受到了玄宗的猜忌。

最后李亨与玄宗分道扬镳,并且自己称帝。这样看来杨氏兄妹似乎只是这场争权夺利的政变中的牺牲品而已。既然本就是李亨设计的,他自己又怎么会去事后追究。那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承认自己逼宫嘛。

2.时局的现实让李亨无暇顾及这一小事。

在当时的时局下,李亨也根本在无暇顾及此事。李亨登基时本就还处在战乱之时,叛军还未平定,失地也未收复,国内局势又不稳定,一大堆的事情要他处理。马嵬驿兵变这种对国家有利的事,根本不可能成为攻击的对象。面对外部随时都可能致自己于死地的敌人,兵变的将士就是忠君为国的楷模了。

唐玄宗是马嵬兵变的主谋(缢死贵妃斩杀宰相)(8)

一生的操劳,最终使得唐肃宗也因重病去世。由于他的主要精力在平叛,没办法对后宫、宦官势力进行控制,反倒给安史之乱后的重建留下了很大隐患,这是肃宗个人的不幸,也是大唐帝国的悲哀。

马嵬坡兵变在历史上也是让不少文人墨客唏嘘不已。

白居易的《长恨歌》有云“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就是描述了当时的情况,同时感慨杨贵妃死的悲凉。唐朝本是安居乐业的生活,突然变成了水生火热的战场,将士们激愤的心情也是完全可以理解。作为第一大奸臣的杨国忠和狐媚惑主的杨玉环自然成为众矢之的,将士们泄愤的对象。

唐玄宗是马嵬兵变的主谋(缢死贵妃斩杀宰相)(9)

当时的将士们在激动的情绪下可能从来没考虑过后果。这种情况下的兵变也是情有可原,并没有什么对错和背叛之言。如果事后真的追究其事件的责任,就会失去了民心。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心才是大势所向。每一个成功的掌权者都明白其道理,决然不会为了逞一时之快就报复大众。

参考文献

《资治通鉴》

《长恨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