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历史迷雾、静看风云变化”,一家之谈,欢迎探讨

国人敬仰英雄,对于那些开疆拓土、征战杀伐的帝王,历来推崇,汉武大帝刘彻就是被推崇的一位英雄帝王,然研读历史久了之后,另一路眼光看“汉武大帝”,你会发现,西汉真正的盛世也并非是汉武帝治内,帝王的辉煌、帝王的盛世,不一定是黎民的盛世,并非是黎民是福,汉武帝不过如此而已。

汉武大帝2022(另一路眼光看汉武大帝)(1)

一、“和亲”和“武力”哪个对?

西汉之初,国力疲乏,汉高祖、吕后、汉文帝、汉景帝等都崇尚“黄老之学、无为而治”,对内休养生息,对强大的匈奴也是极力忍让,甚至“和亲”,以求边境安宁。

从民族气节来说,“和亲”的确有辱脸面,还搭上了一位妙龄少女,但若从国家大业来分析,以小代价换取和平局面,大力发展国民经济,也是可取的稳妥之道。几十年的休养生息,“文景之治”积累满了国库,才给了汉武帝兴兵讨伐匈奴的资本。

从公元前133年的马邑之围开始,汉武帝统帅西汉帝国和匈奴人展开了长达三十年的战争,开疆拓土了,也把匈奴逐出了草原,汉武帝风光无限,西汉威名远播。从大展国威方面,“武力”是对的。但如果从经济学考量,几十年的战争,也的确是大量损耗了国力,赋役繁重,国内陷入民生凋零的界面,汉武帝晚期也认识到了盲目扩大战争的错误,一再下《罪己诏》,予以自责。

公平的分析:和亲固然屈辱,但也并非是完全错误,战争可以打,但没必要扩大化。即使占据整个草原,对于农耕民族来说,收益远远不能覆盖战争的投入成本。

撇开狭隘的民族理论,若站在上帝视角,俯瞰“汉匈战争恩怨”,无所谓谁对谁错,西汉帝国要生活,匈奴也要生活,碰撞不可避免,帝王要开疆辟土,百姓同样要吃饭、要生存,帝王的盛世,不一定是黎民的盛世。汉武帝北击匈奴,青史留名了,谁又听到那些埋骨他乡战士的心声呢?又有多少百姓妻离子散、孤儿寡母呢?

西汉国力固然强大,但并不足以彻底荡平匈奴,与其无休无止、盲目扩大的战争,何不有限战争、控制规模、巩固自卫,给两个国家、两国百姓一个喘气、一个活命呢。

二、西汉真正的盛世是“昭宣之治”

西汉帝国真正的盛世是:汉武帝之后的“昭宣之治”,即汉昭帝(公元前87年-公元前74年)、汉宣帝(公元前74年-公元前49年)。汉昭帝和汉宣帝两位皇帝任期内,经济繁荣、政治稳固、文化昌盛,对外方面,发动一系列在西域的局部战争,震服了西域诸国,并未发动全面对于匈奴的战争,西汉帝国通过自身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通过和西域的战略布局,一样威慑了匈奴,匈奴呼韩邪单于于公元前51年朝见汉宣帝于甘泉宫 ,降服于西汉帝国。

汉武大帝2022(另一路眼光看汉武大帝)(2)

汉昭帝、宣帝适当的“战争”,而不是无限战争,让国家休息了,让经济繁荣了,让边境安宁了,让百姓幸福了,这才是真正的国家盛世、百姓之福,而不是汉武帝所谓的“穷兵黩武”。

您觉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