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水产学院高泽霞教授透露,

团队已繁育出了完全没有肌间刺的

武昌鱼(团头鲂)苗种,

有望大规模推广。

该消息发布后,

引发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

无小刺武昌鱼培育手段(历时十年无刺)(1)

鱼刺学名叫肌间骨,

由肌膈中的肌腱骨化而来。

世界主要养殖鱼类

都含有一定数量的肌间刺,

特别是我国主养的

青草鲢鳙鲤鲫鲂等大宗淡水鱼类,

食用时极易出现卡喉咙的危险,

也阻碍了大规模机械化的加工

严重影响了其产品的经济价值。

2012年,

博士毕业不久的高泽霞

选择了让鳊鱼有刺变无刺的课题。

“创制”无刺鱼的关键是

找到调控鱼刺发育的

主要作用基因(主效基因),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高泽霞带领团队历时近3年

筛定出了候选的近50个基因,

无小刺武昌鱼培育手段(历时十年无刺)(2)

随后的7年研究中,

高泽霞教授团队

将找到的近50个基因放到

模式鱼斑马鱼上做验证,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

一个一个依次敲掉这些基因,

看鱼刺的发育有无变化、怎样变化。

无小刺武昌鱼培育手段(历时十年无刺)(3)

2019年底的一天,

团队“突然一下子”,

找到了主效基因,

这是一个所有有刺鱼类

都含有的共通基因。

几百条斑马鱼无刺的表型非常稳定,

再经过几代繁育,

后代斑马鱼也都是无刺鱼。

无小刺武昌鱼培育手段(历时十年无刺)(4)

这项研究成果也于近期

发表在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上。

研究明确了鱼类肌间刺

形成的关键细胞群,

并鉴定到调控鱼类肌间刺发育的

关键基因runx2b,

揭示了runx2b调控鱼类肌间刺

形成的分子机制。

无小刺武昌鱼培育手段(历时十年无刺)(5)

随后,

团队将此基因应用到

经济鱼类武昌鱼(团头鲂)上,

2021年获得了F0代嵌合体少刺武昌鱼。

2022年,

进一步通过F0代雌雄交配

繁育出了完全没有肌间刺的

武昌鱼(团头鲂)苗种(F1代),

下一步,团队将进一步开展

无刺鱼遗传稳定繁育工作。

无小刺武昌鱼培育手段(历时十年无刺)(6)

图片中可以看到,

一条重51.1克的无刺武昌鱼

和同长度有刺武昌鱼相比,

外观几乎没有任何区别。

无小刺武昌鱼培育手段(历时十年无刺)(7)

在X光照中,

则可以看到它们的明显差异,

有刺武昌鱼身体里一排排横向生长、

在光照下发亮的肌间小刺,

在无刺武昌鱼身体里则暗影一片,

完全看不到了。

无小刺武昌鱼培育手段(历时十年无刺)(8)

骨骼染色图清楚地显示了鱼刺多寡的对比,

有刺武昌鱼的骨架加肌间刺,

线条显得密密麻麻,

而无刺武昌鱼骨架舒朗,

肌肉组织部分没有任何多余的小刺。

高泽霞表示,

团队今年繁育的无刺武昌鱼长势良好,

更多的测试工作目前正在进行中。

按照正常程序,

新种质性状稳定后,

再取得国家的相关认证,

就有望进行大规模推广。

无刺鱼不仅在武昌鱼上实现,

目前,其他科研团队引入高泽霞团队

发现的无刺主效基因后,

开始在不同鱼类身上开展试验和应用,

目前在银鲫、草鱼、鲢鱼

上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按照现在的研发速度,

预计不久的将来

我们就可以吃上无刺家鱼。

转自华中农业大学高泽霞教授团队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