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诗词最佳十首(唐代李贺杨生青花紫石砚歌古诗欣赏及解析)(1)

创作背景:

端州(今广东肇庆)石砚,即端砚,石质坚实、细润,发墨不损毫,利于书写,而且造型美,雕琢精,唐代已享盛名,大书法家柳公权论砚时曾推为第一。当时杨生正有这么一块青花紫石砚,李贺便欣然命笔,一气写下了这首笔饱墨酣的赞美诗。

李贺简介: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杨生青花紫石砚歌注释:

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

端州石工的手艺真是灵巧如神,磨刀采石山顶上,犹如脚踏青天割紫云。

端州:今广东高要县一带,境内出石砚。“踏天”句:石工登上峰顶开采砚石,好像拿刀割取天上的紫云一样。

佣(yōng)刓(wán)抱水含满唇,暗洒苌(cháng)弘冷血痕。

砚台削磨均匀,注上水,像满含的嘴唇,砚台里花纹隐现仿佛苌弘的碧血印痕。

佣刓:均匀地削磨。抱水:注满水。唇:指砚唇,盛水处。苌弘:周朝人,传说他死后三年,血化为碧玉。这里形容砚台里隐约出现的青花纹理,犹如苌弘的碧血。

纱帷(wéi)昼暖墨花春,轻沤(òu)漂沫松麝(shè)薰(xūn)。

纱帐中白天暖融融,磨动的墨花添春意,轻盈的墨泡和漂动的墨沫散发出松麝的芬芳。

纱帷:纱帐。这里指书房。沤:浸泡。沾水磨墨的意思。松麝:磨墨时候发出松麝的芳香。薰:香气。

干腻(nì)薄重立脚匀,数寸光秋无日昏。

墨汁干润浓淡,墨脚都均匀稳定,小小砚台里的墨汁像秋空般光洁,没半点浊浑。

腻:润。薄:淡。重:浓。脚:墨脚,即墨锭下端接触砚石的部分。匀:均匀稳定。数寸:指砚台上的墨。光秋:形容墨汁犹如光洁的秋空。

圆毫促点声静新,孔砚(yàn)宽顽何足云!

译用笔尖蘸着墨花,发出细微、清新之声,那又大又粗的孔砚有什么值得称颂!

圆毫:指毛笔。促点:用笔蘸墨时的动作。孔砚:孔子用过的砚台。宽顽:笨头笨脑。一作“宽硕”。何足云:不值得称道。

李贺的主要作品有: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雁门太守行、昆仑使者、李凭箜篌引、将进酒、金铜仙人辞汉歌、苦昼短、梦天、苏小小墓、开愁歌、七夕、南园十三首·其五、感春、贵公子夜阑曲、送韦仁实兄弟入关、黄头郎、北中寒、古悠悠行、铜驼悲、崇义里滞雨、溪晚凉、马诗二十三首·其十八、南山田中行、罗浮山父与葛篇、还自会稽歌、难忘曲、绿水词、贝宫夫人、过华清宫、野歌等。

《杨生青花紫石砚歌》由[小孩子点读]APP - 小学家庭辅导专家,独家原创整理并发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