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城乡关系出现了“二元结构”,从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在缩小城乡差距、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和政策体制上均做出了巨大努力,城乡关系成为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方面。近年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乡村产业新业态和连接城市与农村的重要纽带,切实地带动了农村经济增长,有效地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

乡村旅游一体化发展(乡村旅游是如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1)

国外解决“城乡差距”的方法与措施

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会面临城乡差距问题:德国实施“城乡等值化”战略,激发乡村主体活力,实现城乡统筹、大中城市与小城镇均衡发展;法国将城市发展与农业现代化相结合,通过长期治理,不仅缩小了城乡差距,还使乡村成为市民度假、退休养老、旅游放松的胜地,城乡经济和社会结构相互渗透,彼此紧密结合、协调发展;日本采取“以工代农、以城促乡”的发展模式,建立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突破地域性,积极缩小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韩国为实现城乡融合,开展了著名的“新村运动”、“一社一村”运动、反哺农业、构建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美国通过大力发展交通等方面的基础设施、构建“大都市区”城镇体系、坚持农工协调的城镇化道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乡村旅游一体化发展(乡村旅游是如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2)

我国破解“二元结构”的历程与目标

新中国在成立初期,百废待兴,为了快速发展国民经济,从1952年到1978年,我国选择了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为城乡经济服务的战略,这导致“城乡二元结构”产生。纵使1978年实行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改善流通市场,带动市场资源配置,弱化了城乡二元结构,但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的城市改革,让“城乡二元结构”的困境依然存在。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战略,从此逐步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拓展农村市场,农产品市场机制体制完全建立;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了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党的十八大把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均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城乡融合是改善城乡关系的目标,城乡统筹是实现城乡融合的基本方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是城市和乡村在保持各自特色的基础上,又相互吸收彼此优点,相互渗透,融合发展。

城乡融合是建立在城乡经济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兼顾城市和乡村两个方面。“城乡融合”发展不是以削峰填谷的方式把城市创造的财富转移到农村,而是在继续推进城市繁荣的同时,通过政策引导和城市带动,增强乡村的内生动力,提高农村经济自我发展能力。

乡村旅游一体化发展(乡村旅游是如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3)

乡村旅游对城乡关系的影响

乡村旅游以田园景观等特色资源为依托,既满足城市居民休闲、放松,回归原野,返璞归真的“乡野梦”,又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村经济,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对城乡关系的影响主要为:

1.乡村旅游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平等配置

在“城乡二元结构”下,城乡之间公共资源产生配置失衡。乡村旅游作为“粘合剂”, 以农村景观、农村空间为基础,围绕生产、生活、生态,融合一二三产业,促进了交通电力、垃圾污水、医疗养老、生活居住等一系列的升级改造。既满足了城市居民(旅游者)的基本需求,也是城乡融合、城乡公共资源平等配置的前奏。

而城乡公共资源的平衡发展、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也带动乡村旅游的升级发展,比如特色民宿、休闲农业、特色小镇、全域旅游等多种形式陆续产生。

乡村旅游一体化发展(乡村旅游是如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4)

2.乡村旅游促进“市入乡,乡入市”的双向流动

从全球范围来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与乡村要素进行流动,“市入乡,乡入市”是一种普遍现象,但“城乡二元结构”制约了这种互通流动。“城乡二元结构”,使得“乡入市”的比重会更大,这种单向流动造成农村出现大量的“空心房”、“空心村”、“土地抛荒”等现象。

而以城市居民为主的乡村旅游,将城市文明带入乡村,将乡风习俗带回城市;乡村居民感受到城市现代化、城乡文化差距,通过农旅融合、集聚化发展,带动“市入乡”,促使“乡入市”,形成双向流动。如我国近年来兴起的“市民农园”,一方面使得农村闲置土地发挥最大效益,农民通过租赁土地带来稳定的收入;另一方面可以让市民远离城市的喧嚣与污染,到农村亲身体验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体会劳动、休闲的快乐。

3.乡村旅游促进“乡村产业集聚化”发展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民俗风情、田园风光为对象的旅游业态,因其涉及面广,包含范围大,具有多业态的融合效应,比如“文化 旅游”、“创意 旅游”、“产业 旅游”等。这些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完善,促使乡村旅游从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而乡村旅游的多元化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实现产业集聚,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引擎。

乡村旅游一体化发展(乡村旅游是如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5)

“城乡融合”背景下,做好乡村旅游的四大方面

1.乡村旅游策划考虑“城乡审美”差距

几千年以来,中国美学中占主导地位的始终是自然美,大家追求的是“天地致美”的审美理念。我国长期以来城乡之间的经济、文化、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的不平衡,导致农村、农民处于弱势地位,这种城乡之间的差距,让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在审美理念上会有一定差距。久居城市的居民,更加怀念乡村自然、质朴的社会人伦情怀,他们将自然植被、谷物草木等原始田园风光视为诗意般的自然画卷;乡村旅游的主要消费者是城市人群,如果忽视乡村旅游的根本以及城市居民的旅游审美需求,游客们又何必来乡村?

因此,要想做好乡村旅游策划,不是简单的将城市“现代之美”照搬到乡村,也不是单纯的复制“原始风貌”,而是根据地理条件、民俗文化,从空间、产业、运营、资本、营销、渠道、适用性等方面,做出综合的评估与考量。

乡村旅游一体化发展(乡村旅游是如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6)

2.乡村旅游营销考虑“城乡消费”习惯

由于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导致城乡消费习惯存在差异。乡村旅游在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度假居所的同时,需要充分考虑城市居民的消费习惯。自1992年以来,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大家从以“衣食住行”为主的习惯,偏重到文娱教育旅游、医疗养生等方面。

因此,要做好乡村旅游深度消费规划,不仅要完善基本服务设施,更要深挖游客需求、消费习惯,从乡村旅游的吸引物到周边衍生产品或服务,做好不同层次的全面梳理。

3.乡村旅游项目考虑“城乡交通”距离

目前,乡村旅游的客源市场按时空距离细分,主要有近时距客源(1-2h交通圈内的城乡居民);中时距客源(省内游客);远时距客源(国内其它省、市和国外游客市场)。这些不同地区的游客,选择的旅游时段不同,旅游侧重点会有一定差距。但想要发展乡村旅游,产生规模效益,不仅要考虑近时距客源的交通可达性,还要兼顾远时空客源的交通可达性。

因此,发展乡村旅游项目,在借势当地“城乡交通”网络的同时,要从交通结构、交通工具、绿化设计、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建设出一条便利、智能、可达性高的交通服务系统。

乡村旅游一体化发展(乡村旅游是如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7)

4.乡村旅游产业考虑“城乡资源”特色

乡村旅游是融合一二三产业的新业态,是具有乡村经济多元化、包含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的新形式。在城乡产业发展水平差距大、城乡融合政策的指引下,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不仅要完善“短板”,更要突出“特色”,实现“城无乡有,城有乡特”的发展目标。

乡村旅游一体化发展(乡村旅游是如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8)

小结

随着“城乡融合”的持续深入,乡村旅游对改善城乡关系将发挥巨大效应。乡村发展也会带动乡村旅游的升级完善,从而形成一种良性的城乡共荣关系。

文章来源:乡村集结号 编辑:壹度

乡村集结号:北京城乡策略研究院自办媒体。肩负“破解乡村振兴之惑,探索产业融合之道,塑造乡土田园之美”使命,深耕乡村产业升级、美丽乡村建设、农文旅融合等领域,传播世界乡村发展新思维、新理念、新模式。搭建全面赋能乡村可持续发展的自媒体信息交流平台、智慧创新讲台、乡村产业舞台,宣传推介展台。为致力乡村发展的建设者提供快速、有效的知识传递服务,实现村企相依、景田相望、城乡相融的美好愿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