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闯人类世界的野生动物

野生珍稀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下)(1)

寄住在居民阳台的小鸟

泉州网5月26日讯(记者 陈玲红 林福龙 吴嘉晓 通讯员 李宏图 文/图)今年5月16日12时许,一只野生猕猴突然出现在安溪县感德镇一民房内;5月19日上午,永春蓬壶镇西昌村,一条3米长的眼镜王蛇潜入鸡舍……还是这个月的中旬,三天时间里,永春县蓬壶镇、苏坑镇先后有4只小猫头鹰降临,萌样惊呆了村民们……

我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近年来,泉州通过采取栖息地保护、拯救繁育等措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同时,各种野生动物也开始屡屡闯入我们的生活。

本期封面纵深,记者采访了市林业部门,并来到永春、德化等地,探寻野生动物频频闯入人类生活区背后的原因,讲述关于野生动物保护的动人故事,感受相关部门、社会各界与公众为保护野生动物付出的努力。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保护野生动物,守护我们的美丽家园。

野生珍稀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下)(2)

给收救猫头鹰喂食

近年来,野生动物误闯居民区事件频繁发生,且有一些动物品种是过去少见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近日,记者先后走访永春、德化等地及林业部门,为你揭开小动物误闯居民区的那些精彩故事和背后原因。

野生珍稀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下)(3)

3米长的眼镜王蛇

案例

眼镜王蛇潜鸡舍 毒液可致20人死亡

5月19日上午,永春县蓬壶镇西昌村的村民刘阿伯散步回家后,听到自家鸡舍闹哄哄的,十几只鸡上蹿下跳慌慌张张,羽毛尘土乱飞。疑惑的他走近一看,一只眼镜蛇立着环顾四周,虎视眈眈,不时发出“嗞嗞嗞”的挑衅声。“要是有心脏病估计当场就得晕厥过去。”刘阿伯说,虽然村里也曾出现过几次蟒蛇误闯民宅事件,但这么凶神恶煞的眼镜蛇,他还是第一次见。他赶紧拨打消防电话求助。

消防员到场时,蛇正往石洞里钻,穿过石洞后就是刘阿伯的住宅。消防员赶紧一边着手抓蛇,一边致电林业局野生动物救助站。“这是一条眼镜王蛇,它只吃蛇,不吃鸡鸭,但也极具攻击性。”野生动物救助站工作人员苏志云抓捕到眼镜王蛇后,蛇喷射出的毒液沾染了他一手。苏志云介绍,这种蛇极具毒性,一次喷射的毒液可致20名成年人死亡。抓捕后,他发现蛇已经受伤,蛇身有个约10厘米的伤口。接收到救助站后,蛇的伤口缝了9针。

昨日下午,记者在救助站见到这条眼镜王蛇,约3米长,又黑又粗,现在伤口已愈合结痂。苏志云表示,再养十来天拆线后如果没有大碍就能放生了。

“这种蛇只吃蛇,什么蛇都吃,包括同品种的眼镜王蛇,只要它能打得过。昨天我还喂了一条黑眉锦蛇给它吃。”苏志云表示,这种蛇对生态平衡的意义是能够压制蛇类品种的过度繁殖。过去很少见,这两三年才又多起来,说明生态好了,蛇的数量和品种都多了。

大蟒蛇误闯醋厂 可生吞百斤成年人

永春县林业局野动站站长周琦全介绍,每年各类误闯居民区的野生动物案例至少有400起,平均一天就有一起,这其中蛇类占到3/4。

周琦全清楚地记得,2020年有一条重31公斤的大蟒蛇误闯岵山镇老醋厂,这是近两三年他们碰到过最大的一条蟒蛇了。当时工人在酿造区的大缸边发现蛇盘在那里,又粗又大,吓得赶紧报警。

“当时是消防、公安和我们林业部门都在现场,我们一看这么长的蛇,一个人是不行的,必需一个抓头,一个抓尾,否则它的身子盘起来,只要10秒,你的手臂就会因流血不畅全变黑。”周琦全介绍,当时这条蛇的身体最粗处直径可达20厘米,身长3.5米,拉直后比一层楼还高。所幸当时没有造成其他动物和人员伤亡。

“一只5公斤的蟒蛇生吞掉比它体重大2倍的动物是分分钟的事,有时候甚至可以吞掉比它重4倍的动物。也就是说一只20多公斤的蟒蛇就可以生吞掉一个成人。”周琦全介绍,蟒蛇嘴巴和身体的弹性很大,遇到动物它首先会先将对方盘死,然后整个吞进腹中。至于蟒蛇的消化能力,与天气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消化越快。

“2021年2月,国家将蟒蛇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降为二级保护动物,说明这几年随着生态优化,人们保护意识提高了,蟒蛇的数量有明显增加。”周琦全说。

阳彩臂金龟首现 濒临灭绝十分稀少

2020年,永春县美岭中学高二学生在操场跑道旁的草地上发现两只发着七彩光的“大甲虫”。“甲虫”个头约有一部苹果手机大小,头上还有一对大触角。后来围观的学生越来越多,老师也闻讯赶来,大家通过百度发现这可能是一种珍稀物种,便报了警。

“这种‘甲虫’叫阳彩臂金龟,早在20年前,国家的相关研究所就表示这是一种濒临物种,很难发现,没想到竟然在永春找到。”周琦全告诉记者,这种昆虫虽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但数量十分稀少,它在阳光直射下,从不同的角度看,身上会有不同颜色的光出现,很是特别。它们一般生活在海拔1000米左右的热带雨林。

“去年东平镇的一家饼店跑进一只褐翅鸦鹃,俗称红毛鸡,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苏志云介绍,这种鸟过去很少见,一般是生活在灌木丛里,以小虫为生,到2020年才陆续看到。

野生珍稀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下)(4)

白鹇误闯商店

白鹇误入闹市 猕猴乡村“闹新春”

2018年4月,在德化县龙浔镇闹市街区德新街,一只6月大的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白鹇误闯入一家化妆品专卖店,在店里待了近半小时就飞走了。德化县森林公安民警陈荣地介绍,白鹇会飞到闹市区,说明德化的生态环境好,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

野生珍稀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下)(5)

猕猴进入办公楼

2019年2月13日,一只野猴子从山上跑到德化春美乡政府办公楼二楼,引来工作人员和周围群众的围观。“起初它可能怕生,离我们远远的。过了一会儿,看大家没有伤害它的意思,就坐在栏杆上,挺精神的。”乡政府工作人员涂春承说,有同事到办公室拿了猕猴桃、苹果和橘子等水果,远远地扔给它,没想到它一下子接住了,大口地吃了起来。春美乡林业所工作人员方子贵介绍,春美乡生态公益林面积35390亩,森林覆盖率83%,境内峰峦高耸,生态环境优越,这里就成了野生动物的天堂。

分析

蛇类闯入占3/4 现濒临灭绝物种

“就我们野生动植物保护站、警察和消防一年接收的案件至少有400起,平均一天至少一起,而且这两年出现的品种比之前丰富,有些物种之前很少见。”周琦全告诉记者,虽然接到案件到达时,野生动物经常已经离开了,真正需要救助的并不多,但各类野生动物误闯居民区的案例却很多,其中蛇类的最多,占到3/4,剩余的还有不少珍稀鸟类、鸡类、龟、穿山甲等国家保护动物。

“近年来生态保护做得好,山林处于自然生长状态,开采破坏的情况会被制止,人为打扰少了。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下,一些濒临灭绝的物种重新在我市出现了。”周琦全说。

野生动物频“亮相” 生态环境好是主因

据悉,根据2021年最新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泉州市现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31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93种。一些珍稀物种在泉州首次被发现,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稳中有增。据林业部门统计,近20年间我市在原有调查基础上新增调查记录50多种野生动植物。

例如,在德化县新发现中华秋沙鸭和白冠白尾雉的分布;戴云山保护区内新调查到金斑喙凤蝶等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并拍摄到中华穿山甲的活动影像;安溪云中山保护区监测到黄腹角雉和白眉山鹧鸪等珍稀鸟类种群数量显著增加;在泉州湾保护区调查到黑嘴琵鹭、卷羽鹈鹕、勺嘴鹬和黑嘴鸥在保护区内取食、栖息和越冬;晋江在围头湾海域发现了中华凤头燕鸥……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动物生存环境日趋变好,野生动物出现的频率就越来越高!”市林业局野动站相关负责人介绍。

部门

增加资金设备人员投入 提升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水平

采访中,记者获悉,我市严格落实《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管理办法》,共有3处野生动物收容救助中心,包括泉州东湖公园动物园(省级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中心)、洛江海丝野生动物园(县级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中心)、安溪海咏蛇类养殖场(县级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中心)。在此基础上,还将洛江海丝野生动物世界升格为泉州市市级野生动物收容救助中心。同时,新成立惠安县华源养殖场、德化县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中心2处,通过增加资金、专业技术人员和设备投入,不断提升我市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水平。

“仅2021年,我市共开展野生动物收容救助404次,收容救护野生动物445只(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5只)。”相关负责人介绍,如果市民发现野生动物进入生活区域,可及时拨打110、119报警电话或当地林业主管部门电话,部门将组织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救助。

野生珍稀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下)(6)

放飞大自然

提醒

擅自捕捉“国宝级”动物 轻则行政处罚重则判刑

这几年,国家对生态、物种的保护力度持续加大,对于违法捕杀野生动物的违法人员绝无姑息。“前几年,有外地人到永春‘声诱’捕捉画眉鸟,一次捕了十几只,被当地村民举报了,非法捕抓者当即被永春警方控制。”苏志云介绍,每年春末夏初是画眉的发情期,有些不法分子就利用设备发出一种类似画眉鸟的声音,把周围的鸟都吸引过来,然后抓捕。一般一只画眉可以卖300元至500元,训练后的画眉鸟甚至可卖到数万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以收容救护为名买卖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没收野生动物及其制品、违法所得,并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价值2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将有关违法信息记入社会诚信档案,向社会公布;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若在相关自然保护区域、禁猎(渔)区、禁猎(渔)期,非法猎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没收非法所得,吊销特许猎捕证,并处猎获物价值2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没有猎获物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