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友爆料,有清华博士生报考湖南长沙市岳麓区协警岗位。媒体记者在岳麓区人民政府官网查询发现,此事属实。 据《岳麓区2022年招聘警务协助人员报考审核通过名单公告》显示,在通过“警务协助人员岗位二”审核的人员表格中,出现了众多本科硕士人员,其中最高学历为一位1994年出生的张姓女博士(特长备注为“清华大学”),另有研究生10人,本科349人。

其实,名校高学历毕业生应聘当城管,已经不是新闻。如此前,北京市朝阳区公布公务员拟录名单,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一名硕士“海归”考取了崔各庄地区的“城管监察岗”;北京大学一名博士考取酒仙桥街道的“城市管理执法岗”,就曾引发舆论关注。此次长沙市岳麓区协警岗位招聘吸引清华博士生来报考,由于并非公务员招录,也没有事业编制,被聘用后签订劳动合同,且劳动合同期限为1年,就更令人感概,今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不小。

高校毕业生在当前的就业形势面前,应该有务实的态度,调整择业期望,包括可以采取“先就业、再择业”方式应对当下的就业难;而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可以通过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实习见习机会、临时工作机会的方式,来帮助高校毕业生度过毕业离校暂无工作的困难时期。

报考协警岗位,还要把特长备注为“清华大学”,不知是求职者自己所为,还是招聘单位标注。如果是求职者自己所为,她想以名校身份打动招聘单位的心情可见一斑;而如果是招聘单位标注,则可能出乎他们的意料,居然会“吸引”清华博士生。从高校毕业生求职所看重的因素看,这个岗位招聘并不具备吸引人才的要素,因为根据招聘公告,“警务协助人员聘用和后续管理主体为长沙市公安局岳麓分局,与聘用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期限为1年(试用期3个月),由城管大队负责日常管理。”

这更可以解释为毕业生就业的暂时性选择,因为合同期限就为1年。这给了求职的缓冲期,有一份职业,同时可以继续找工作,符合“先就业、再择业”的特征。从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现实出发,“先就业、再择业”是很多高校毕业生值得考虑的。此前,上海市副市长陈群就曾提出,面对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各位毕业生同学能够合理调整预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先就业再发展”的观念,缩短犹豫期,在就业创业上做到更加积极主动。

“先就业,后择业”这一观念是存在争议的。如有人认为,不能只考虑找到一份工作,要考虑工作是否合适,如果工作不合适,第一份职业给自己很不好的体验,会不利于职业发展。另外,也有不少用人单位,对员工“一边工作,一边找工作,准备跳槽”不满。而其实,“先就业,后择业”并不是说在就业时不择业,而是需要有理性的择业定位和期望,不能找不到自己十分满意的工作,又不愿意从事眼下的职业。

今年高校毕业生数达到1076万,所有高校毕业生对就业形势要有清醒的认识。当然,每个毕业生的个体情况不同,家庭条件也不一样,有的毕业生不急于在毕业后马上找到工作,而是想“慢就业”,通过进一步充电、思考定位自己的未来发展。但有的毕业生却需要尽快找到一份工作,做到自食其力养活自己,甚至还需要贴补家庭。这些毕业生就适合“先就业、再择业”。社会舆论要理解和支持毕业生的“先就业、再择业”。

对于高校毕业生“先就业、后择业”,除了毕业生要转变择业观之外,也需要政府、高校、社会机构为毕业生就业拓宽就业需求。如面向毕业生开放三个月到半年的实习岗位与一年到半年的短期就业岗位,可以缓解毕业生的择业焦虑,也给毕业生职场的锻炼、体验,提高就业能力。选择“先就业、后择业”的高校毕业生,要做好自己长远的职业发展规划,把毕业后的这段短期的实习与就业经历,与今后的择业、发展结合起来。

(原题为《北青快评|应对就业压力,毕业生不妨“先就业、后择业”》 作者 熊丙奇 来源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大学生正确面对就业择业挫折(应对就业压力毕业生不妨)(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