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无阻——雷锋精神代代传承

“张叔叔,小时候就跟着我爸来找您修收音机,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么些新电器还是难不倒您啊。”“每年给大家出出力,觉得挺有劲儿的。”欢笑和感谢让尧石二村的“志愿服务一条街”显得格外温情。

隆阳区西部志愿者公示(一场持续了39年的志愿约定)(1)

在南京市栖霞区尧化街道的尧石二村社区,每年的3月5日都是居民和志愿者们集体“赴约”的日子,中石化二公司的职工们想到居民有维修、缝补等实际需求,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组建了中石化南京工程有限公司“石化情”青年志愿服务队。1983年开始,每年的3月5日集中为居民提供各种服务,这个志愿服务约定一坚持就是39年,越来越多的服务充实进来、越来越多的集体加入进来,做志愿服务的人从风华正茂到白发苍苍,志愿服务在尧石二村居民们心中已是再平常不过的“日常”。

隆阳区西部志愿者公示(一场持续了39年的志愿约定)(2)

今年的志愿服务“摊位”照旧铺满了整个路面,理发的、电器维修的、志愿义诊的、塑封照片,还有现在很少能看见的磨菜刀、修鞋子、缝补、配钥匙,这是一种回归更是一份情怀;街道上,一张张可爱的小脸迎上来,“叔叔阿姨、爷爷奶奶,请喝豆浆”这是南京石化二公司幼儿园的孩子们在发放爱心豆浆,志愿服务的种子种在了他们幼小的心里;除了传统项目,志愿服务的内容、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医生、律师、心理咨询师、消防员、金融专家都走进了“志愿大街”让服务有质量,群众有获得。

隆阳区西部志愿者公示(一场持续了39年的志愿约定)(3)

学思践悟——党史宣讲入脑入心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能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正在进行党史宣讲雷锋精神专题的是尧石二村老党员工作室成员王斌,王老感叹到:“58年前毛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新时代下,讲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让学习雷锋精神在祖国大地蔚然成风。”

活动现场,王老有感而发,致坚持几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开展学雷锋活动及社区、各共建单位学雷锋志愿者一首诗《争做时代新雷锋》:“雷锋精神人人学,无私奉献书传承;学习雷锋好榜样,志愿者们在践行;处处可为展风彩,志愿服务心赤诚;争做时代新雷锋,奋斗启航新征程。”

周边的志愿者和居民不禁鼓起掌来,现场所有人都感受到了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的强大力量。

随后,志愿者们领读并发放了党史故事书籍,指导党员和居民朋友扫码进行线上党史学习、参与党员云冬训,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隆阳区西部志愿者公示(一场持续了39年的志愿约定)(4)

长效常态——文明实践蔚然成风

“这不仅是一次活动也算是心里的一种挂念,我们年轻时候学雷锋,到老了还能做点贡献,让家里的孩子们也都知道雷锋精神、也都参与志愿活动,我们很多居民都加入了时间银行,平时也做志愿服务,累计下来的时间还能再捐出去帮助别人,我们觉得很满足很开心。”

隆阳区西部志愿者公示(一场持续了39年的志愿约定)(5)

在尧石二村生活了几十年的胡福顺爷爷一边帮居民做引导一边说。在尧化街道,像胡老一样加入“姚坊门时间银行”长期投身公益的志愿者已达6652人,团队志愿者数62个,志愿服务时间27.3万小时,服务人次42万次。

在尧化街道,社区经常性组织开展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链接资源让居民们在家门口便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享受集成改革的“红利”;发动党员义工志愿者和时间银行志愿者定期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爱心理发、卫生清扫等志愿服务,用实际行动传递着关爱帮扶。

隆阳区西部志愿者公示(一场持续了39年的志愿约定)(6)

在尧化街道,志愿服务不仅是一年一次的约定,更是长效常态的新时代文明风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