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在2020年度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中,合肥劳动力市场监管、登记财产、纳税、政务服务、包容普惠创新等5项指标成为全国标杆,合肥被评为“2020年营商便利度提升最快的城市之一”;在国办电子政务办开展的“重点城市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调查评估”中,合肥连续两年排名全国第四……
9月6日,记者从“合肥这十年”通报会上了解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合肥聚焦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开放环境、创新环境,对标先进、统筹兼顾、系统发力,奋力跳起摸高,加力争先进位,以营商环境之“优”,促经济之“稳”,谋发展之“进”。至今年8月底,合肥市市场主体总量达到145万户。多元化市场主体释放的强劲活力,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磅礴动能。
市场主体增长4.8倍
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6月30日,比亚迪合肥基地项目整车正式下线。从谈判到签约,用时23天;从签约到开工,用时42天;从开工日到整车下线,用时10个月,该项目刷新“合肥速度”,为合肥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之都提供了强大的助力。
回望过去的十年,京东方10.5代线、维信诺OLED显示6代线、美国康宁、晶合集成、蔚来汽车、大众安徽、沛顿科技、比亚迪、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离子医学中心、深空探测实验室等重大项目签约落地,为合肥的经济发展增添了强劲新动能。
十年间,全市引进亿元以上省外项目2797个,到位资金超1.3万亿元,引进新开工(运营)大项目超1100个,涉及总投资超7780亿元。一个个大项目“落子”,精准布局产业“棋盘”;一座座创业园开园,多业态商企鳞次栉比。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伴随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和投资者落地生根,合肥各类市场主体总量拔节生长。“十三五”以来,全市市场主体户数连续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19年成功迈入市场主体超百万城市行列。至今年8月底,合肥市市场主体总量达到145万户,是2012年的4.8倍,其中个体私营企业140万户,是2012年的4.9倍。“市场主体日益成为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的最重要经济基础,为我市经济行稳致远积累了最可信赖、最可预期的战略资源。”合肥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数据显示,今年1~7月,合肥多项经济指标跑出“加速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3%,居长三角八个万亿城市第2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5%,居长三角万亿城市第3位;进出口总额增长17.8%,居长三角万亿城市首位;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4%……市场主体保持高速增长与高度活跃,与合肥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密不可分。
政务服务高效便捷
拨打一个电话,发展之路柳暗花明,这是近期合肥一家企业遇到的真实故事。该企业需要办理续贷融资,因之前有诉讼案件,其房产被法院冻结。后起诉人撤诉,而法院解除冻结有时间限制,导致企业无法办理正常续贷。
“拨打了12345后,通过三方通话,区里帮助我们协调解决了问题。法院已将公司房产冻结解除,我们成功续贷。非常感谢12345为企服务专席。”企业相关负责人说。“12345,一个号码找政府。”今年2月份,合肥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开设“为企服务”专席,努力为企业提供专业化、标准化服务,优化全市营商环境。目前,日均接线量维持在20000件以上。
营商环境的构筑离不开政务服务,一流的政务服务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支撑。围绕企业和群众关切,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环境。过去十年,合肥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转变政府职能,按照能减则减、能合则合的原则,在企业开办、工程建设、不动产登记、水电气报装、纳税服务、跨境贸易等重点领域,紧盯企业群众办事“难点” “堵点” “痛点”,坚决减环节、减时限、减材料、减层级、减成本,逐项优化,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加强数据共享和应用,再造审批服务流程。
“全市政务服务事项平均承诺时限压缩至2个工作日以内,平均申报材料减少到2个以下。”合肥市政务服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企业开办实现“掌上办”“分段办”“零成本”。合肥大力推行政务服务“免证办”,首批梳理政务服务事项950项,实行免提交实体证照办事。不动产登记实现线上和线下税费“一卡(一码)清”缴纳,启用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将登记申请原需提供多套资料精简为一套资料,材料精简达90%以上;办理时限从原先的各类登记30个工作日,逐步精简到线下登记3个工作日办结,线上登记即时办结。
放宽准入降低成本
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打造富有活力的市场环境。过去的十年,合肥聚焦保障市场主体平等参与、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推出更多有助于放宽市场准入、维护公平竞争的改革举措,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释放。
合肥全面完成114项审批事项“证照分离”改革,在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探索开展“一业一证一码”改革,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率先实现“清单之外无证明”。深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改革,招标投标全面推进“一站式”服务、“一网通”办理,全程网招率达99.46%。在全国率先创新推出“专家 智慧”新型评审模式,率先开放对接市场主体依法自建的交易系统,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效率明显提升。
企业信用越好,开具越快,手续费越优惠。合肥上线“合肥市投标保证金电子保函平台”,累计开立电子保函77695笔,担保金额163.36亿元。与此同时,合肥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设立2000万合肥市知识产权融资风险补偿基金,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启动发行合肥市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实现安徽省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 “零的突破”。出台《合肥市区高压中小微民营企业外部电力接入工程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在省内率先实现1250千伏安及以下企业投资至用地红线,用水用气推行零跑办、零资料、零投资的“三零”模式,切实降低企业要素成本。
针对疫情冲击、物流不畅等共性问题,合肥及时出台“稳企增效9条”“援企稳岗9条”“物流运输行业纾困4条”“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9条”“外贸促发展7条”等阶段性政策。今年以来,兑现惠企政策资金超过350亿元。
合肥还开展惠企政策直达服务,发布两批共22项“免申即享”财政政策清单;搭建“信易贷”平台,推进信用数据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平台注册企业突破18万户,授信总额突破780亿元;创新推出“政信贷”业务,上线以来,企业融资年利率保持在4.5%左右,明显低于全国全省中小微企业平均融资成本。
汪玉茹 大皖新闻记者 徐琪琪
编辑 张大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