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社部数据统计,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1076 万,首次突破千万,而这也就意味着本届应届生的就业竞争将更加激烈,大学生的求职问题备受关注,尤其是今年,因为疫情的影响,很多毕业生都会提前到大城市实习,但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全国各大城市的疫情反复,加之IT行业和教培行业的大规模裁员,对本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构成不利影响。很多地方都还没有安定下来,所以热搜上有一句话说的好:“毕业难不难,2022就是最好的证明!”都说2021的毕业生很难找,但这一届的毕业生,似乎比往年更难找了。

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就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就业状况)(1)

图片来源于网络搜狗图片

《报告》显示,2022 届毕业生主动降低就业期待,平均签约月薪6507元,较2021年的7395元下降约12%;签约月薪达10000元及以上的占比10.7%,较去年减少约8.5个百分点。

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就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就业状况)(2)

图片来源于网络搜狗图片

除此以外,毕业生自身就业能力的不足也是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和劳动市场的结构都在发生变化,这就意味着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也在发生改变。很多高校的毕业生因为无法适应这种变化趋势从而导致就业压力剧增。

此外,官方统计数字表明,到2022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只有23.6%,相比于原先的毕业生,90%以上的人并没有为就业发愁。这一届的毕业生,就算是211大学,也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这是一种不可思议的现象,也让所有的学生都变得忧心忡忡,导致应届毕业生找工作难的原因,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

其中主要一点,就是高等教育毕业生人数过多,再加上数以万计的校外教辅人员再就业,用人单位可选择的范围变大了,自然需要择优录取。竞争激烈,自然就会引起内卷现象。

其二,今年春季以来,大厂相继出现了“裁员潮”,自然在春招的规模上也受到了影响。各用人单位不再一味追求扩大规模,而是选择扬长避短,裁撤掉鸡肋部门,把精力放在主要生产力上,应届生自然也就少了很多可供选择的机会。

近年来,面对疫情的来袭,部分行业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在2022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首次突破1000万,达到1076万,就业的竞争十分激烈。选择考研道路的人数也越来越多,每年报名人数屡创新高。可以看到下面的统计图讲的是从2000年至2022年,我国考研人数的变化情况,从2000年到50万左右,到2022年的457万,人数翻了将近十倍。

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就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就业状况)(3)

图片来源于网络搜狗图片

即将到来的2023年考研的号角已经正式吹响。教育部9月5日发布通知称,2023年考研的初试时间为2022年12月24日至25日。

而报名研究生考试的人数越多,考研难度就越大,竞争也越激烈,虽然国内各大高校根据考研人数飙升,增加招生名额,但远远比不上考生人数增长的速度。

由于各大研究生院纷纷扩招,培养研究生的成本也越高,只能进一步上调研究生学费标准,像目前很多专硕的热门研究生专业,年学费标准已经上调至10万元以上,对学生而言,不仅考研压力大,读研压力更大。

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就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就业状况)(4)

图片来源于网络搜狗图片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总数已经相对较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困难增加,一些相关报道指出不同文凭就业难度系数,大专生的就业难度系数最大(37.0%),其次大学本科(20.9%),研究生(15.9%)和博士(11.2%)困难较低。文凭越低,就业难度越大。

面对本科毕业生每年逐渐增加,已经到了“供过于求”的程度,许多优秀的企业单位为了企业的发展,只招聘高学历专业人才。面对门槛提高的状况,大量的本科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即便是看起来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工作,招聘要求写的是专科以上学历即可,可进入面试的候选人中,不乏名校的硕博研究生。别说是专科生,就是本科生也很难有机会。

考研人数的增加主要集中在这三个方面:

受疫情管控影响,一些出国读研群体转战国内考研;

毕业生就业压力大,毕业生更希望通过研究生学历增加就业竞争力;

职场学历内卷,岗位招聘要求直接研究生起步。

据教育部数据,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全国报考人数为457万,比2021年报考人数377万人增加了85万人,增长率为23%,再度创下历史新高,成为我国研究生全国统一考试以来,增长率最高的一次。

目前考研热度较高与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期相关。特别是在今年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就业压力变大,迫使更多的应届毕业生及往届生考研,缓解就业压力的同时,以提升竞争力。

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就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就业状况)(5)

图片来源于网络搜狗图片

博士研究生教育处于国民教育顶端,扩大博士招生规模,发展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符合我国人才强国发展战略,满足提升人才储备水平、推动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需要。

2020年9月30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

方案提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增设一批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大幅增加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进一步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在我国博士研究生招生中,专业学位博士招生数量少,所占比例低。据统计,2009年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为851人,所占比重仅为1.37%。2019年,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突破一万人,达到10386人,占比9.9%。近10年发展中,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持续增长,但总体招生规模仍与学术学位博士差距较大。

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始终低于学术学位博士,一方面是因为专业学位博士招生类别少,另一方面是因为大多数博士生的未来目标是成为大学教师和科研人员,选择学术学位博士更契合工作方向。

为满足产业经济转型、社会发展需求,我国大力推进专业型研究生教育,增加专业学位博士招生专业,未来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会进一步扩张。

“申请-考核”制成为博士招生主流方式

2013年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文件明确指出“建立博士研究生选拔‘申请-审核’机制”,2019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明确要求“完善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和直接攻博等选拔机制”。

如今,博士研究生普遍实行“申请-考核”制,和直接攻博、硕博连读成为并行的招生方式。推进统筹招生,提高研究生贯通式培养水平,进一步拓宽选才范围。

实行“申请-考核”制在英美等国的研究生招考历史中由来已久。招生不依据统一的入学考试,而是根据申请者的教育背景、学术水平、工作经历、研究兴趣及职业发展等情况自主选拔。

不管是借鉴国际经验,还是从改善我国博士生招生效果的角度出发,我国博士研究生招考方式,由统考方式向“申请-考核”制转变是大势所趋,也将推动博士研究生教育深层次的变革。

在大家认知里,能够考上博士的人,无论是学习能力还是精神素质那都是出类拔萃的,将来进入社会中也是各大企业竞相争抢的人才,完全不会为了就业问题发愁。博士在未来不会贬值并不仅仅只是学历,而是博士生具有的才华,学识,学富五车的过人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