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零售模式竞争(几家欢乐几家愁)(1)

自2013年成立以来,赛格国际购物中心便一直处于西安线下消费市场的“C位”,甚至一度被称为西安市“最能挣钱的商场”。2019年,西安赛格国际购物中心的年度销售额达85亿元,居全国第8位,而这一成绩亦蝉联了西部地区的榜首位置。

  在如今普遍消费乏力的线下市场的影响之下,赛格国际取得的傲人成绩足以令人侧目。像我一样,多数人都相信,优秀的销售额背后必然隐藏着符合市场规律的商业逻辑。

  众所周知,民生百货、开元商城、世纪金花都曾是西安本土老牌零售企业,以三足鼎立的态势在西安实体商业领域盘踞多年,在西安人心目中,钟楼商圈曾有过的辉煌过往还历历在目。

  世纪金花股份有限公司于1998年5月成立于西安,作为陕西本土连锁商业品牌,世纪金花对西安百货业的发展一度扮演着“启蒙老师”的角色,然而从2015年开始,世纪金花的“关店大潮”不断涌来。

  据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12月,曲江世纪金花关店;2016年初,世纪金花星光城闭店;2016年3月,银川世纪金花购物中心关店;2016年6月,位于新疆西大桥的世纪金花时代广场店宣告关闭;2018年1月,世纪金花西安西大街门店关闭;2019年,南大街世纪金花闭店。

  一系列门店关停背后,是线下零售行业的普遍不景气。据了解,世纪金花2014年及2013年年度亏损净额分别为990万元和700万元。

  不仅是世纪金花,成立于1959年的西安民生百货也在近几年“跌入低谷”:2018年,民生百货曲江店、西大街店关店;2019年5月6日,民生百货钟楼店正式闭店:2020年7月1日,民生百货龙首店的门口也贴上了闭店通知……

  对民生百货颇有情愫的西安人一直将民生百货看作是“品质与潮流”的象征,尽管在《2018年度中国零售百强》名单中,西安民生百货管理有限公司还以销售规模521117万元位列第96位,但民生百货近些年的营收却大不如前。

  除了世纪金花与民生百货,开元商城在陕西省的5家店中,钟楼店曾经一度是西北老大,在全国商场业绩排名中也名列前茅,然而随着小寨赛格国际购物中心的开业,开元钟楼店业绩第一的王冠被逐步取代。

  据《2017年全国190家重点商场业绩统计报告》显示,小寨赛格2017年的销售额为58.5亿元,而开元商城钟楼店在2017年的销售额为29.3亿元,仅为赛格国际的一半。

  显然,“三巨头”在如今的西安线下零售市场中已然“风采不再”,但也正是在传统零售业岌岌可危之时,才有转型升级的勇气与机遇。

  如今的开元商城已纳入银泰百货旗下,与传统线下零售业不同,银泰百货将“新零售”这一概念推向市场。用大数据驱动人、货、场重构,通过切实行动推动陕西百货零售业发展,满足消费升级的多元化需求。

  2018年3月,开元商城成为西北首家“互联网百货公司”,自2018年9月起,开元商城上线了定时达业务,在喵街下单后,门店5-10公里范围内即可享当日定时送达。而今年疫情期间,喵街购物、定时达配送还满足了顾客“无接触购物”的特殊需求,1-8月开元商城定时达订单量同比增长了800%。

  疫情带来的“新零售变革”可以说是“浪潮式”的。疫情防控期间,西安购物中心几乎全部暂停营业,如何在危机中找到转机,激活“按下暂停键”的消费力,是所有线下购物中心需要共同克服的难题。

  疫情期间,全民“宅”家,手机成了消费者的贴身伙伴,由此诱发了同城线上购物的“小高潮”。西安大融城、CityOn熙地港(西安)购物中心、西安益田假日世界、西安益田假日里、MOMOPARK、四海唐人街、西安大都荟、西安太白印象城、大华1935、中登广场、龙湖星悦荟、金地广场等多家购物中心均以不同的方式开通了线上商城、微信群购物、小程序购物等途径。

  购物中心加速发展线上购物渠道,不但有助于弥补消费者疫情期间未能到店带来的损失,还将创造新的消费习惯,为“日薄西山”的线下零售带来生机。

  如果说新零售是疫情中传统零售的“终极密码”,那么赛格国际在西安市“红火”的原因应该不止于此。与钟楼商圈相似,小寨商圈庞大的人流量为赛格国际购物中心带来了广泛的潜在客户群体。但如果只看区位优势,那么地处钟楼商圈的世纪金花与民生百货业也应当门庭若市。

  而赛格国际在西部地区的“声名鹊起”,还源于其“面面俱到”的品牌组合与“层出不穷”的营销手段。

  7年前的赛格国际在初开业时还是大众定位,从2016年开始,赛格国际每年都会引进十几到几十个国际品牌。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西安赛格百货楼层的742个品牌中有71个品牌的销售额为中国第一;232个品牌的销售额位列中国前十;382个品牌的销售额位处中国西部十省份第一;483个品牌的销售额位列同城第一。

  除此之外,赛格国际还在“挖掘本土特色,孵化潜力品牌”上下足了功夫。既有大量全国知名品牌将首店、旗舰店落户于此,如火遍大江南北的巴奴毛肚火锅全国旗舰店、太二酸菜鱼、太食嘼餐饮、西贝餐饮等。还发掘和培育了一批本土老字号和特色品牌,如东南亚甑糕、长安大牌档、遇见长安等,如今这些结合本土特色的品牌已经成为西安美食的名片,多次登上抖音热搜,成为名副其实的“打卡胜地”。

  最为令人津津乐道的,是赛格“每逢佳节”的营销活动。2019年“五一”期间,赛格推出“除陕A牌照外,外地牌照客户到店消费满1000减500”的营销活动,为外地游客到赛格国际购物打卡创造了契机。而2019年“十一”期间赛格在其6周年活动中推出的“满5000送7000”的活动,更为其高门槛消费条件筛选了客群,通过10个月的到场养成到赛格消费的习惯,与有效客群建立了强关联。

  如今,新式商场不仅仅只是购物场所,更是城市旅游的打卡地与时尚生活方式的象征。赛格国际、西安SKP、银泰开元钟楼店、大悦城、熙地港等新式商场是新零售时代的“宠儿”,与以往品牌与业态的竞争不同,如今的购物中心正逐渐转化为购物体验和场景营造等方面的比拼,而我们在对老式商场“缅怀”的同时,更应反思在“优胜劣汰”的过程中要保留些什么,改变些什么。

  2019年11月,商务部印发了《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用5年左右时间培育建设一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而在此之前,西安市便率先印发了《西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创建实施方案》,提出力争在5-7年内,将西安建设成为历史文化和现代时尚交相辉映的国际性消费城市。

  在此背景之下,老式商场的“升级换代”与新式商场的“蓄势待发”都应当是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题中应有之义。而疫情发生以来,扩大内需成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战略基点,由此来看,新零售时代购物中心的“兴衰际遇”,一头连接着城市发展,一头连接着社会民生,是实现更强劲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文/王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