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什么是“断舍离”?

断舍离这个词语来源于日本山下英子著作《断舍离》:把那些我们在生活中不是必须的、冗杂的令人感到不适的东西通通舍弃,并且在对他们不再有眷恋之情。

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有这样一部分人,他们喜欢囤物品,遇到打折的衣服、便宜的东西便忍不住通通买回家,在购买的那一刻他感到快活,却在之后很少使用过。

长此以往,家中各个角落堆满了大大小小无用的物品,不仅占用空间,而且浪费金钱。

心理问题一直拖会越来越严重吗(什么东西都舍不得扔)(1)

在人们购买新的商品之后,面对这个商品总是舍不得扔掉,觉得或许还能有用。一方面新的物品价值并没有发挥到最大,另一方面旧的物品留着又十分占用空间。

面对旧的、多余无用的物品不舍得扔掉是一种病态心理。

人性的贪婪

贪婪是人的本性,体现了人类基因的本能自私。

贪婪在生活中的表现是,我们尽可能的想要拥有更多的东西,即使这个东西对我没有任何用处,它体现了利益最大化。

贪婪使我们在商城里只要遇到打折就会走不动路,“不买就是亏”的心理状态持续围绕着我们,我们很容易陷入冲动购买的泥潭里。

心理问题一直拖会越来越严重吗(什么东西都舍不得扔)(2)

而商家对“双11、618”的宣传策划让我们不知不觉有更多的消费,这都是出于贪婪的本性。

这就导致在很多人的家里摆放着许多无用的东西,这些使家里看起来拥挤、凌乱。

在大扫除的时候,我们总会产生“留着吧,说不定还有用”的念头,或者想起这些商品背后的价格,也会留着它。

但是它在生活中没有任何用处,只能在角落里蒙灰。

这就是贪婪的本质:即使它对我无用,我也要留着它。

你可能有囤积症

心理学家认为囤积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囤积症或者储物症(Conpulsive Hoarding)是一种过度收集,购买,以及无法丢弃物品的强迫性行为,无关乎物品的价值。

囤积症患者喜欢过度收集没有什么价值的物品,而囤积大量的物品会让原本的卧室变成乱七八糟的储存室。

许多囤积症患者容易分心无法保持注意力和集中注意力,他们大多是完美主义,希望所有事情都能做到最好。

心理问题一直拖会越来越严重吗(什么东西都舍不得扔)(3)

心理学家认为,囤积者患者把物品当做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他们通过物品与外界建立联系。如果将物品丢掉,他们会感觉自我缺失了一部分。

囤积症患者可以对家中凌乱的杂物视而不见,一部分囤积症是由于创伤性事件导致,囤积物品变成了他们面对灾难的一种反应。

如果想要治疗囤积症,更需要断舍离。

总是怀念过去

不少人认为物品承载了过去的一部分的感情,而如果将这个物品丢弃,就仿佛失去了这段回忆。

这些人常常是念旧之人,他们总是回忆过去,并且对过去带有负面情绪的记忆重复咀嚼。

因为无法正确地梳理消极情绪,在面对曾经的旧物时,他们会选择逃避,将物品放在一个不常看见的角落。

过度怀念过去的人容易迷失未来,正因为他们沉迷过往,难以看清前进的道路。

无论过去是辉煌还是失意,时间都将这一切冲淡。而那些永远活在过去记忆中的人,就不得不一直错过当下的美好。

心理问题一直拖会越来越严重吗(什么东西都舍不得扔)(4)

我们想要丢掉的不仅仅是没用的物品,而是过去那些走不出来的情绪。

情绪也需要断舍离,人际关系亦是如此。

只有我们清楚的明白什么东西是眼前最重要的、是值得我们去在乎的,我们才有过的更好的可能性。

而最高层次的断舍离就是对当下人生的重新梳理。

就如断舍离书中所说的那样:

只有我们学会了断舍离,我们才能让生活变得更加轻松、内心变得纯粹。

心理问题一直拖会越来越严重吗(什么东西都舍不得扔)(5)

越长大,我们的身上包袱就越来越重,此时如果你不扔掉它,你就会疲惫不堪,无谓地增添许多烦恼。

著名诗人泰戈尔曾说:“有一个夜晚,我烧毁了所有记忆,从此我的梦就透明了;有一个早晨,我扔掉了所有的昨天,从此我的脚步就轻盈了”。

这也是对断舍离的最好的诠释。

我们感到疲惫,不过就是想要的太多,而得到的太少。

只有我们好好整理自己的内心,丢掉那些本就不属于我们的东西,人生才能过得更好。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Social Psychology》

第一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