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是一门熟悉又让人感觉神秘的学科。最近正在热播的《天才基本法》就是难得的一部讲述数学的国产电视剧,剧中的裴之是一名天才少年,从小在数学方面有着异于常人的天赋,他的聪明好学随着剧情的播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现实生活中,南昌少年刘熙鸿,16岁就被清华大学录取并入选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数学家之一——丘成桐在清华大学设立的“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正式走上探索数学的科研之路。和其他孩子相比,刘熙鸿的童年经历过种种坎坷。自幼丧父的他是被街边摆摊的爷爷奶奶抚养长大,但生活的困难磨炼了他不惧挑战的精神,从小对数学的热爱陪伴着他一路成长,奔向美好未来。

江西高考清华学生母亲(南昌16岁少年被清华大学录取)(1)

刘熙鸿手持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

“我只是比别人稍微多努力了一些”

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是经教育部批准而推出的计划,从2021年起面向全球招收不超过100名的优秀中学生。招收对象为成绩优秀、表现出数学潜质和特长并有志终身从事科学研究的全球中学生。

刘熙鸿去年下半年参加全国数学联赛,该赛事前60名优秀选手可以进入国家集训队,并获得保送清华北大的资格。刘熙鸿正是凭借江西赛区一等奖的成绩,获得入围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的资格,随后赴北京参加笔试、面试,层层过关斩将,目前已收到清华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数学领军计划)的录取通知书。此后,他将在清华大学“丘成桐班”学习8年,采用“‘3 2’ 3”本硕博连读,由以丘成桐担任院长的一流师资团队,设计专门的培养方案,引导其开展前沿研究、参与应用项目。

因为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不能按时赴北京上课的刘熙鸿,早已在家上起了清华大学的网课,每天的学习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上午8时至12时,下午1时至4时,晚上7时学习到12时。8月5日下午4时,刚上完清华大学网课的刘熙鸿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透露,第一时间拿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心情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样激动,“很平常呀,因为考完的时候就觉得差不多会是这样”。同时,他很淡定地表示,即使没有被清华大学录取,也会保持平常心态,“毕竟这件事也挺看运气的”。

16岁原本是高一升高二的年龄,刘熙鸿却破格进入清华大学读书,他不认同被称为“学霸”或是“天才少年”,“我现在不是,以后也不是。我只是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运气好一点,撞上了这个机会。”他解释道,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也许是自己比别人的努力稍微多一些,但很多人都把努力的概念弄模糊了,“我说的努力是有效努力,不是那种无效的徒劳努力”。比如,很多人喜欢去重复刷一些题目和试卷,“这样的做法是非常没有意思的,我觉得有些题目做一遍就够了,后面要做的是去挖掘题目背后的东西,或者去记录下一些自己对这些题目的想法”。

在探索数学的道路上,刘熙鸿说自己的偶像是数学家丘成桐。“我是通过慢慢了解清华大学的‘丘成桐班’,才知道他是一位怎样的科学家。”如今入选“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即将在仰慕的科学家亲自带领下踏上新的学习征程,刘熙鸿却说此时离自己的偶像越来越远了,“因为进了这个班之后,才知道自己和他的差距到底有多大,我会尽量努力缩短其间的距离。”

江西高考清华学生母亲(南昌16岁少年被清华大学录取)(2)

和爷爷一起看照片回忆往事

3岁时就曾想读清华当科学家

刘熙鸿的家位于南昌老城区渊明北路,密密麻麻的老楼房有些破旧和凌乱,楼下的工程车正在施工。2006年,刘熙鸿出生的那一年,父亲被查出癌症,一年后病逝,自幼丧父的他从此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爷爷奶奶自制了一辆小车,常推着到万寿宫一带,售卖袜子之类的小商品。在渊明北路社区的帮助下,他们家成为低保户获得救助。就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刘熙鸿成长为一名令很多家长羡慕的“别人家的优秀孩子”。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刘熙鸿的爷爷仅读到小学三年级,奶奶是高中毕业,他爸爸毕业于九江科技学院,在读中学时也非常喜欢数学,还参加过华罗庚杯数学比赛。奶奶告诉记者,在刘熙鸿读幼儿园时,就开始教他10以内的加减法,四五岁时已开始进行100以内的加减法,“就在往返的路上报数字让他自己心算”。小学三年级时,奶奶已经教不了刘熙鸿的数学了,“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数学练习册发下来,他一个星期之内就做完了。他还要看课外书,我就给他买高一个年级的数学书,比如读三年级做四年级的数学题”。刘熙鸿非常喜欢做题目,下课回家作业不做完,他就不吃饭。爷爷奶奶常常摆摊到很晚,他总是乖乖地一个人待在家里,或是被奶奶带在摊子旁边自己看书。

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刘熙鸿还练过书法,一手毛笔字写得特别漂亮,奶奶至今都精心保存着他写的字,并遗憾地表示,“如果能够一直练到现在,那该多好。”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刘熙鸿的天分就被发现,被名校挖过去,直接跳升初中,初二升初三的时候再次直升高一。奶奶清楚地记得,刘熙鸿3岁时她曾问他,长大了想考什么学校?他的回答是“我想考清华,我要做科学家”。说到这里,奶奶向记者竖起了大拇指,如今愿望实现了,她为孙子感到骄傲。

记者在刘熙鸿的家中看到,他的床上铺满了荣誉证书和奖章等,这些东西平时都是爷爷帮他收藏整理,他自己看上去并不太在意的样子。反而是当拿出一堆儿时的照片时,他和爷爷头靠头说起往事,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江西高考清华学生母亲(南昌16岁少年被清华大学录取)(3)

刘熙鸿获得的荣誉证书和奖章等

爱学习也爱生活不想当“韦神”

说起生活中的“数学天才”,人们最熟悉的应该就是眼里只有数学的北大“网红”韦东奕。刘熙鸿说知道这位“数学之神”,但并不想成为他那样的人,“我想有自己的职业规划,然后还有生活的规划,我不想把这两件事混在一起”。

对于普通人来说,数学研究极其深奥,沉浸在数学的世界里究竟是怎样的感受?刘熙鸿回答,学习就很快乐。“只要能学到新的东西,不是枯燥无味,日复一日,周而复始地每天干着同样一件事,新鲜的东西都会让我感觉很有意思。”他表示,这样的学习不单是学数学,“包括各种科目的学习和生活上的学习,学习各种我不知道的知识”。采访过程中,奶奶一直很愧疚,因为家里的经济状况,刘熙鸿从小到大都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在节假日可以出去玩,看外面的世界。刘熙鸿也告诉记者,生活中他并不愿意宅在家里,未来他想去尝试各种各样新鲜的生活。

目前每天在家上清华网课,开始“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的训练,刘熙鸿坦言还不是很适应,感觉好难。但这样长时间高强度的学习,也并没有让他产生抵触情绪,“说明学得不够,那就继续学呀”。他表示,在面对挑战的时候就应该接受挑战,“碰到困难不畏惧”。当被问在数学尖子生云集的班里上课,未来会不会有被淘汰的危险?刘熙鸿坚定地告诉记者,“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来源: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段萍

值班编辑:肖琳琪

值班审核:范俊杰

值班编委:朱晓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