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雷为曲艺传承 身体怎样了(张云雷给观众普及过的曲艺知识)(1)

这次选题的灵感来源于朋友们的聊天:这些年磊磊给我们讲过不少曲艺知识呢,想一想确实看过看过不少,小张老师讲曲艺知识的视频呢。然后就是有点想不起来具体都有哪些了,哈哈那就整理一下小张老师讲过的曲艺知识吧,可能不太完全,欢迎大家补充。

大鼓的分类

京韵大鼓

(代表人物刘宝全,白云鹏,骆玉笙)

梅花大鼓

(代表人物:花五宝,花小宝,花莲宝)

东北大鼓,凤调大鼓

(代表人物:魏喜奎)

西河大鼓,乐亭大鼓,京东大鼓,

铁片大鼓

(代表人物:王佩臣)

京韵大鼓

张云雷:京韵大鼓的前身是木板大鼓,原始流行于河北大部分地区农村的鼓书。清末民初,鼓书艺人胡金堂、胡明亮、宋玉坤及后来的刘宝全等人,对木板大鼓进行改革,增加了四胡,琵琶与三弦共同担任伴奏。同时,将演唱所用的河间方言改为北京的语音声调来吐字发音。又吸收了十韵书马头调和京剧的一些唱法,创制了新的唱腔,翻唱一些短篇曲目,由此形成了韵味独特的京韵大鼓。演出时,表演者站唱,左手持书板击打节奏,右手尺鼓毽子,敲击书鼓辅助伴奏,另有三弦四胡琵琶伴奏。京韵大鼓要求讲究吐字清晰,字正腔圆,书与唱结合,似说似唱,连说带唱,将语言的节奏相首乐的旋律融为一体。既能叙事又可抒情,演唱的曲目主要为叙事短篇,句式灵活多变,内容雅俗共赏。既有的取自清代八旗创作的讲唱文学作品,子弟书中的曲目,也有艺人们口口相传的古典故事。比如探晴雯大西厢等。1985年。电视剧四世同堂,首次采用了京韵大鼓的曲调作为主题曲。骆玉笙先生的一曲重整山河待后生,响彻大江南北。让全国人民,都听到了京韵大鼓。

京韵大鼓的各大流派

刘派京韵大鼓

刘派京韵大鼓,创始人刘宝全(1869-1942)人称鼓界大王。张云雷在学习刘派京韵大鼓时,拜的是赵

桐光 为师傅。 赵桐光(1944-2011)被誉为小

刘保全,出生地天津。代表作《博望坡》《闹江州》

刘派京韵大鼓呢,善用高腔烘托气氛,腔调丰富多变吐字有力

《百山图》是他小时候学的第二段作品,第一段学的是《华容道》。第一段学的作品叫开蒙活。刘派京韵大鼓一般都是用《华容道》开蒙

白派京韵大鼓

创始人白云鹏,1874至1952出生地河北省安次。代表作《黛玉焚稿》等白派京韵大鼓一般开蒙活学《探晴雯》

白派:腔调柔美,具有较多的朗诵色彩,带有凄凉缠绵的味道。因为磊磊的姐姐是唱白派京韵大鼓出身,她教了磊磊一段白派京韵大鼓《孟姜女》

张云雷从小受到姐姐的印象,五岁的时候就喜欢在小园子里看京韵大鼓演出。最开始姐姐带他去的园子叫长寿园。如果观众没坐满,就把他放在观众席上。如果坐满了,就让他在上场门看演出。

骆派京韵大鼓

代表人物骆玉笙,她拜的是鼓界大王刘宝全的三弦师叫韩永璐,拜师之后自己创立的骆派。

磊磊唱过的骆派京韵大鼓《击鼓骂曹》是他在2012-2013年的时候学的。这段京韵大鼓的表演中,借用了京剧中的花盆鼓,击鼓骂曹的时候,会用到花盆鼓打夜深沉 。骆派开蒙活一般是《剑阁闻铃》 《丑末寅初 》

张云雷为曲艺传承 身体怎样了(张云雷给观众普及过的曲艺知识)(2)

张云雷为曲艺传承 身体怎样了(张云雷给观众普及过的曲艺知识)(3)

听小张老师讲,京韵大鼓各派的区别

(磊磊不喜欢大家叫他小张老师,我们就偷偷的叫一下就好了)

白派一般是以红楼梦中的段子为主,白派京韵大鼓唱才子佳人的唱段比较多。然后磊磊说他更喜欢刘派京韵大鼓,因为姐姐是唱白派的,所以白派京韵大鼓他也得学。

刘派是唱三国为主,但是刘派京韵大鼓也有唱才子佳人的比如大西厢。

关于各派演唱风格和演唱方式的不同

刘派演唱风格偏阳刚一点,白派演唱风格偏柔美,

刘派京韵大鼓是以半说半唱。

骆派是,只要你一进入这个旋律,你就不能出来了。

铁片大鼓

铁皮大鼓有很多老艺术家,有位铁片大鼓艺术家叫王配臣,唱的好。后来呢,又出了一位天津的名家叫姚雪芬。王佩臣是男性,但是他上台多是模仿老太太,穿着服装,带着假发,头发后面有个髪.后来他有个徒弟叫姚雪芬,也是天津名家。北京有唱铁片大鼓的艺人王淑玲唱的也好。

铁片大鼓,有一个鼓,有一个鼓键子,他手里拿的有一个鼓,有一个鼓键子,他手里拿的这个板叫梨花板。

他叫铁片大鼓,又叫什么呀?又叫醋溜大鼓,为什么叫醋溜大鼓?因为他的尾音听起来酸不溜的

乐亭大鼓和和唐山的一种鼓曲很接近,都是拿着两片铁板,归到曲艺里叫做:梨花板。有人管铁片大鼓叫乐亭大鼓,其实不对这应该叫铁皮大鼓。真正的乐亭大鼓就归到唐山。唐山这边呢,有一位出名的乐亭大鼓的名家叫做靳文然,他有一段节目我觉得非常好叫

做闹天宫,西游记《闹天宫》

张云雷为曲艺传承 身体怎样了(张云雷给观众普及过的曲艺知识)(4)

张云雷为曲艺传承 身体怎样了(张云雷给观众普及过的曲艺知识)(5)

梅花大鼓

梅花大鼓创始人叫梅花馆主,梅花大鼓金派很好听,名家还有花五宝,花小宝,花莲宝,金万昌金先生。唱的非常好听,有花派,金派。这两派的梅花大鼓都非常好听。为什么叫梅花大鼓:在清朝的时候,伴奏梅花大鼓的乐队呢,是有五个人:三弦,四胡,琵琶,扬琴,阮。加起来正好是五朵梅花的花瓣,这么演变过来的,叫梅花大鼓

西河大鼓

西河大鼓出了好多名家:艳派,艳桂荣。郝派郝艳霞,后来她女儿叫郝秀杰,现在在天津也是名家

西河大鼓不属于曲艺,属于评书。过去的曲艺团,所有的鼓曲归在一门里,唯独西河大鼓不算曲艺,单开一门,跟曲艺不是一个行当。

给西河大鼓伴奏弹三弦的指甲和给大鼓伴奏时用的指甲都是不一样的。给大鼓伴奏时指甲是骨头做的,西河大鼓伴奏时指甲是大雁的羽毛做的。

莲花落

张云雷小时候学相声,师傅先教太平歌词,然后又教的莲花落《往二姐思夫》那时磊磊是11岁。

《花墙会》也是莲花落。磊磊学完太平歌词,他师傅说你不能干学太平歌词,你听听这个,磊磊问他师傅,这是什么呀,师傅告诉他,这叫莲花落。

在2020年生日场,磊磊和观众说现在唱莲花落的人特别特别少,他小时候是和一个,很喜欢唱莲花落的老先生叫做花桂宝,磊磊是跟着她的老唱片学的。还有以为唱莲花落的先生叫与徐瑞凤,(北京人,是莲花落表演最具有代表性的女演员之一)

评剧

为什么叫评剧啊?评剧:评古论今。评剧在华北一代深受观众喜爱评剧出了好多名家白玉霜(白派评剧,特点是鼻音重。唱出来韵味好听)小白玉霜,小玉霜,新凤霞,谷文月这都是大家。评戏最好听的,磊磊从心里最喜欢最欣赏的一段叫做《杨乃武与小白菜》这是小生和青衣的戏。

天津时调

天津时调:作为闻名全国的曲艺之乡,天津荟萃了四方的说唱艺术。聚集在上个世纪三世十年代流行在天津曲艺舞台上的曲种有将近40个。但在这些曲艺形式中,真正发源于天津且独有的却不多天津时调算一个。时调是天津土生土长的曲调。用天津方言演唱。

表演时由一个人或两个人手持节子板站场,另外还有三弦四胡伴奏。在2006年被列为首批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竹板书

竹板书又名毛竹板书、竹板快书,俗称“大落子”、“京口落子",是河北流行较广的传统曲艺曲种之一,形成

于清嘉庆年间,由明清时期的莲花落、数来宝发展而来。2006年被选入第一批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张云雷为曲艺传承 身体怎样了(张云雷给观众普及过的曲艺知识)(6)

张云雷为曲艺传承 身体怎样了(张云雷给观众普及过的曲艺知识)(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