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四川省峨眉山市罗目镇雷村的雷泽平今年49岁,4年前,他突发疾病,昏迷了1个多月后终于醒来。但他的下身瘫痪了,智力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当时,他的儿子正在读大学,妻子因为要照顾自己无法外出挣钱,雷泽平一家几乎陷入了绝境。
他的七个老同学知道后,决定每人每月出200元,帮助他一家渡过难关。
这七位同学的家庭条件也都很普通,有的人甚至没有固定职业。
其中有一位做生意的朋友最困难的时候甚至连工人的工资都开不起,但对雷泽平的帮助从未间断。
1400元虽然不多,但足以让这个不幸的家庭维持正常的生活。
“跟雷泽平相比,我们至少是健康的,还可以自己挣钱,如果大家不帮助他,这个家就真的垮了。”
他的同学这样说。
没有豪言壮语,但那份同学情溢于言表。
当同学遇到困难的时候,自己的肩上也有一份责任,这是对同学情最好的诠释。
02
去年年底,央视曾经报道过复旦博士王新杰的故事。
王新杰是南京师范大学95级新闻专业毕业生,复旦大学博士。
但在2009年,他不幸罹患脑瘤,手术后处于植物人状态。
这时,他曾经的大学、研究生的同学和老师们伸出了援手。
老师和同学轮流过来照料,去叫醒他,终于出现了奇迹。
慢慢地,王新杰的手腕可以动了,可以去握同学的手了,可以流眼泪了,他醒了过来!
醒来后的王新杰语言表达受限,肢体行动不便,而且智力下降到只有孩子的水平。
同学们决定对他进行帮助,每年12月的第一个星期六,大家都来给他过生日。
而且,同学们还想到了将来,大家约定,等到王新杰的父母老去,不得不放手的那天,校友们会成立福利院,为班上唯一的博士学霸养老。
王新杰是不幸的,王新杰又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一帮好同学。
这一切,并不是真的因为他是班里唯一的博士,而是因为他是大家的同学。
相信如果换成别人,就算没有考上博士,也是一样。
03
2003年,在湖北襄阳工作的李传书在出差途中,不幸发生车祸去世,家里留下了在塑料厂上班的妻子和12岁的女儿。
他的大学同学们知道后,临时凑了5000元,帮她们应急。
然后,同学们商量成立一个家庭救助基金,以保证孩子今后的教育和生活不受影响。
“老同学走了,他的孩子我们来养!”这是同学们的想法。
基金一点一点地筹集起来了,一直到孩子大学毕业,从来没有为学费发过愁。
一些同学在为救助基金捐款的同时,还经常单独对孩子进行资助。
不但如此,同学们在精神上也对母女俩特别关心,尤其在孩子求学选专业、找工作择业等人生的关键时刻,大家一起出点子、想办法,为她们解决实际困难,让她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我虽然失去了父亲,但伯伯叔叔的爱,弥补了父亲对我的爱。”
孩子这样说。
“我们代替不了父爱,但可以让孩子觉得,在任何时候她的背后都有一股力量在支撑她。对她的关爱和牵挂,也让我们这个班集体凝聚在一起”。
同学们这样认为。
04
每个人都有同学,我们的同学之间可能不像新闻中的那些故事一样,有谁遭遇过人生的厄运,但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感受到,同学间的感情确实与众不同。
很多同事可能相处了一辈子,但离开后就成了路人,谁也不会再想起谁。
同学只不过在一起短短几年就各奔东西,却一辈子都是最好的朋友。就算断了联系,几十年后再见面,感情依然如初。
我有一位同学是医生,人人都躲不开生病,所以找他办事的同学特别多。
不管是自己还是家人,乃至亲戚朋友,但凡需要看病,都会去麻烦他。
很多外地的同学经常是一个长途电话,家人看病住院的事情就交给了同学。
他经常说,同学们有事,没有任何理由都会尽全力去帮忙,谁也不要客气。
有很多次,同学们找他帮忙,回头他还会自己掏腰包请同学吃饭,以尽地主之谊。
什么是同学?同学就是在我们人生最纯真的时间遇见,坐在同一间教室里听同一位老师讲课,一起度过了最无忧无虑的时光的那些人。
不管你们之间生活的差异有多大,见面时都会称呼那个最亲切的名字。
这种关系伴随我们的一生,永远不变。
05
有一种缘,叫同学。
有一种暖,叫同学情。
同学间的友谊,不需要用那些世俗的手段去维系。
也许山高水长,毕业后不再相见。
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重逢仍然如当年一般。
谁真的有事,大家会第一时间出现。
还在上学的人们,珍惜你身边的同学吧!
他们最终会融进你人生最美好的记忆里,会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
已经毕业的人们,好好享受同学关系吧!
虽然大家已久未联系,但我们仍然是对方最亲最近的人。
明珠絮语,以教师和家长的双重视角看教育,文章影响了亿万学生和家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