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10月25日

主要事件:

1:1915年10月25日——孙中山、宋庆龄结婚,签订婚姻誓约书

2:1931年10月25日——美国纽约乔治·华盛顿大桥通车

3:1952年10月25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原名北京航空学院)成立

4:1961年10月25日——厄瓜多尔发现南美最早人类遗址

5:1971年10月25日——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915年10月25日——孙中山、宋庆龄结婚,签订婚姻誓约书

历史上的今天50年10月25日(历史上的今天10月25日)(1)

孙中山与宋庆龄在日本结婚留影

1913年,孙中山发动武装讨袁的“二次革命”失败以后,袁世凯企图派人暗杀他。孙中山被迫于这年8月初逃亡日本。他在日本重新集结革命力量,组织中华革命党,准备发动讨袁的“三次革命”。这时,宋庆龄的父亲宋嘉树正在为孙中山处理英文信件,宋庆龄刚从美国梅肯苇斯莱茵学院毕业,也来过东京看望父母亲。在这一期间的日常接触中,宋庆龄很仰慕孙中山的为人和革命精神。

1915年3月,孙中山将分居多年的卢氏夫人从澳门接到东京,经过协议,办理了离婚手续。后来,孙中山写信给宋庆龄,问她是否愿意来日本和他共同生活,并参加革命工作,宋庆龄欣然同意。1915年10月24日,宋庆龄到达东京,住在日本朋友头山满先生夫妇家。第二天(1915年10月25日),孙中山和宋庆龄在东京律师和田瑞家举行了婚礼。他们委托律师和田瑞到东京市政厅办理了结婚登记,并由这位律师主持签订了婚姻誓约书。

孙中山和宋庆龄的婚姻誓约书一式三份,分别由孙中山、宋庆龄和律师和田瑞各保存一份。

中国历史博物馆是在1962年从私人手中征集到这份誓约书的。在进行鉴定时,有关同志提出了三个疑问:第一,为什么誓约书上写的日期是“1915年10月26日”,而不是25日?第二,为什么宋庆龄的签名用的是“琳”,而不是“龄”?第三,为什么宋庆龄没有用印?带着这三个疑问,中国历史博物馆于1962年8月11日将誓约书的照片寄给了宋庆龄,请她鉴定真伪,并解答上面三个疑问。

不久,宋庆龄通过她的秘书室作了答复,内容摘要如下:

“这份誓约书是真的,系孙中山和宋副主席于1915年10月25日在日本东京结婚,由日本名律师和田瑞到东京市政府办登记手续后所签法律上的誓约书。但因日本风俗以双日是好日,故接受律师的建议将25日写为26日。在抗日战争时,存于上海孙中山故居的孙中山先生和宋副主席的结婚誓约书二份,已为日本军阀掠去,可能这份就是其中的一份。”

这个答复证明了誓约书是真品,并回答了日期的问题。但是第二、三两个疑问仍然没有得到解决。1980年3月18日,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同志将这份誓约书原件,送宋庆龄题字。宋副委员长见到了誓约书原件十分高兴,欣然在卷尾余纸上题了“此系真品”四个字,并签名盖章。

宋副委员长秘书室将上述原件退还中国历史博物馆的时候,还附函作了如下说明:“誓约书上的日期为10月26日是照日本老规,以双日为好而写的,结婚日期实为10月25日。宋副委员长在婚姻誓约书上用‘琳’字是因为‘琳’字容易写。当时从美国去日本,因而没有图章可盖。”这一次圆满地解答了中国历史博物馆提出的三个疑问。

历史上的今天50年10月25日(历史上的今天10月25日)(2)

历史上的今天50年10月25日(历史上的今天10月25日)(3)

1931年10月25日——美国纽约乔治·华盛顿大桥通车

乔治华盛顿大桥(英语,简称GWB、华盛顿大桥)是一条连接纽约市曼哈顿与纽泽西州李堡的一梁,为一收费悬索桥。跨越哈德逊河,是纽约市的一条重要交通要道,因为此桥载有95号州际公路、美国国道1号、美国国道9号、美国国道46号等重要高速公路。乔治华盛顿是世界上最繁忙的一条桥。在2004年之间,乔治华盛顿桥总车流量为108,404,000辆车,现今大约每日车流量有30万辆车,这与旧金山-奥克兰湾桥相似。在2006年时,乔治华盛顿桥为全美排名第四长的悬索桥。

乔治华盛顿大桥总共分为两层,上层有双向共8线道,下层有双向共6线道,总共有14线道.除了车行道之外,另外在桥的两侧还有两道人行道.虽然桥上的速限为每小时70公里(每小时45英里),但是大部分的时间由于大量的车流量所以甚至都难以达到速限.

历史上的今天50年10月25日(历史上的今天10月25日)(4)

历史上的今天50年10月25日(历史上的今天10月25日)(5)

历史上的今天50年10月25日(历史上的今天10月25日)(6)

1952年10月25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原名北京航空学院)成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Beihang University)简称“北航”,位于首都北京市,中央直管高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建设高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建于1952年,是由当时清华大学等八所院校的航空院系合并而成的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科技大学。参与组建北京航空学院的八所院校的航空院系指的是:清华大学、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西北工学院(今西北工业大学)、厦门大学、华北大学工学院(今北京理工大学)、西南工业专科学校(今重庆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的航空院系。

1952年10月25日,在清华大学航空工程学院和四川大学、北京工业学院航空系合并的基础上,成立了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科技大学——北京航空学院。

1953年5月,在西北郊海淀区柏彦庄选定校址后,6月1日就在四周没有公路的一片农田及坟堆土洼上正式动工兴建,数千名建筑工人日夜奋战,半年之内就完成了6万平方米的建筑。同年10月全体学生及部分教职工即迁居新校,开始正常地学习与工作。计划中的基本建设任务到1957年基本完成,竣工面积135245平方米,修建道路64160平方米,完成投资3560余万元。

1954年6月,为适应航空工业建设的需要,北航增设飞机设备、航空材料两个系以及航空仪表与自动器、飞机电气设备、特种设备、金相热处理、铸造、压力加工和焊接7个专业。

1956~1957年,根据中国12年科学规划的要求,北航在中国国内率先设立导弹类、管理类以及理科与工科相结合的空气动力学等专业。增设了导弹设计、液体火箭发动机、空气动力学、无线电设备、航空工程经济、仪表工艺等专业,成立了当时中国国内航空高等院校惟一的航空工程经济系。这样就开始有了不同于苏联模式而根据中国航空工业实际需要自行设置的新专业,并成立了空气动力学、飞机结构力学及喷气发动机原理3个研究室。

1959年学校被国家指定为全国重点高校,1988年4月改名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7年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A类名单。

历史上的今天50年10月25日(历史上的今天10月25日)(7)

历史上的今天50年10月25日(历史上的今天10月25日)(8)

历史上的今天50年10月25日(历史上的今天10月25日)(9)

历史上的今天50年10月25日(历史上的今天10月25日)(10)

1961年10月25日——厄瓜多尔发现南美最早的人类遗址

1961年10月25日,在基多东南二十三公里的地方发现了南美最早的人类遗址之一,这个遗址可能属于约一万年到一万五千年以前的人类社会的。遗址在古印第安公社的所在地瓜伊利亚巴姆巴谷发现,已把发现这个人类遗址的地方命名为因加。据发掘者认为,在古代,很少通航的厄瓜多尔的河流,特别是横贯瓜伊利亚巴姆巴谷的瓜伊利亚巴姆巴河,流量很大,两岸非常肥沃,因此,史前时期的居民定居在那里。那里从北到南接连不断地发现了当对遗留下来的矛,这些矛的顶端有同矛身连在一起的黑曜石矛头。这种矛头过去在美国西部、墨西哥、危地马拉和巴拿马曾经发现过,但在南美还是第一次发现。

目前科学界一般认为,美洲最古老的居民是在上旧石器时代末期(距今一万三千年左右)从其他大洲迁去的。美洲各地考古发掘始终未发现更早的文化遗物。因此,这个文化遗址的发现对研究美洲古代人类社会有重要意义。

这个遗址是在古印第安公社的所在地瓜伊利亚巴姆巴谷发现的,现在已把发现这个人类遗址的地方命名为印加。据发掘者认为,在古代,现在很少通航的厄瓜多尔的河流,特别是横贯瓜伊利亚巴姆巴谷的瓜伊利亚巴姆巴河,流量很大,两岸非常肥沃,因此,史前时期的居民定居在那里。那里从北到南接连不断地发现了当对遗留下来的矛,这些矛的顶端有同矛身连在一起的黑曜石矛头。这种矛头过去在美国西部、墨西哥、危地马拉和巴拿马曾经发现过,但在南美还是第一次发现。

历史上的今天50年10月25日(历史上的今天10月25日)(11)

历史上的今天50年10月25日(历史上的今天10月25日)(12)

1971年10月25日——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历史上的今天50年10月25日(历史上的今天10月25日)(13)

中国代表团笑逐颜开。左为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右为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黄华

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第二十六届大会就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2758号决议进行表决。表决的结果是,决议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当电子计票牌显示出表决结果后,会议大厅迅雷般的掌声轰鸣,持续达两分钟之久。不少国家的代表放声高歌,热烈欢呼,有不少人像过节一样情不自禁地跳起舞来。当然,也有人感到难堪和尴尬。

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是一个辉煌的时刻,是一个永远值得纪念、值得中国人民以及全世界热爱和平、主持正义的国家和人民感到自豪的时刻。

回顾过去,记忆犹新:1950年9月,在美国操纵下,第五届联大否决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的提案,决定由大会组成七人特别委员会,审议中国代表权问题,在未作出决议以前仍允许“中华民国”的代表占据联合国席位。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曾发表声明,指出联大的决定违反了联合国宪章,是无礼的、非法的,美国应对此负主要责任。

从1951年到1960年,10年间,美国贼喊捉贼,以所谓“中国侵略朝鲜”为借口,整整十年不让联合国大会讨论中国代表权问题。

1961年,第十六届联大总务委员会通过了讨论中国在联合国席位问题的议题。这无疑是对美国为阻止中国恢复其席位设置的重重障碍敲响了第一声警钟。但美国仍顽固坚持其错误作法,不见棺材不落泪。于是,它另出花招,强行把恢复中国代表权作为必须由联大以2/3多数票赞成方算通过的“重要问题”。这就是说在美国处于少数情形时,仍能阻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1961年9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指出:美国的这一新手法是完全违反联合国宪章的,因为宪章规定的“重要问题”是指新会员国的加入、会员国权利的停止以及会员国的除名等,而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根本不属于上述范围之内。同时,宪章还明确规定不得干涉会员国的内政,而美国硬把中国代表权问题作为“重要问题”,企图使早已不能代表中国的国民党集团继续窃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这实质上就干涉了中国的内政。

又过了10年,在1970年第二十五届联大上,支持恢复我国席位并驱逐国民党集团“代表”的表决结果是51票赞成,47票反对,赞成票第一次超过了反对票。当时联大圆屋顶的会议厅里,掌声四起,持续时间之长和气氛之热烈是少有的。这是霸权主义者始料不及的,从而迫使美国某些有远见的政治家,按他们的话说,“为了美国的利益”,不得不正视现实。这就使他们意识到在联合国这个最大的国际组织中,多年来被操纵的表决机器不灵了。

历史上的今天50年10月25日(历史上的今天10月25日)(14)

中国的国旗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大楼前升起

历史上的今天50年10月25日(历史上的今天10月25日)(15)

历史上的今天50年10月25日(历史上的今天10月25日)(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