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械运动】

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使用前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2)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4.减小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5.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而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6.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7.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8.速度的计算公式:v=s/t

单位换算关系:1m/s=3.6km/h

【质量与密度】

1.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m表示。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质量的单位:千克(kg);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

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2.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3.密度的计算公式:ρ=m/V

3.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用量筒测出体积,用公式ρ=m/V计算出该物体的密度。

4.密度与温度:温度能改变物体的密度,一般物体都是在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密度变小,即热胀冷缩。(水在4℃时密度最大,水在4℃以下是热缩冷胀。)

5.密度与物质鉴别: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通过测量物质的密度可以鉴别物质。

【力的基础知识】

1.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5.重力:G=mg(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 运动和力的关系】

5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二力平衡的条件:

(1)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2)大小相等;

(3)方向相反;

(4)在同一条直线上。

3.平衡状态:

(1)静止

(2)匀速直线运动

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如果受力,一定受到平衡力的作用,且物体所受的合力一定为0 N。

4.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压力大小

(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 压强】

初中物理力学基础知识第一节(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1)

初中物理力学基础知识第一节(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2)

初中物理力学基础知识第一节(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3)

1.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1)压力大小 (2)受力面积大小

2.压强的计算公式:p=F/S

3.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在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4)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5.液体压强的计算:p=ρgh

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6.证实大气压存在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首次测定大气压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1标准大气压为760mmHg,即1.013×105Pa 。

7.大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8.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浮力】

初中物理力学基础知识第一节(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4)

1.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是由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

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即:F浮=G排=ρ液gV排。

注意: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浸没的深度无关。

3.轮船是利用漂浮的条件F浮=G物来工作的。

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上浮和下沉的。

4.求浮力的几种方法:

(1) 称重法:F浮=G-F拉

(2) 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 阿基米德原理法:F浮=ρ液gV排

(4) 漂浮或悬浮法:F浮=G物

【 功和机械能】

初中物理力学基础知识第一节(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5)

1.做功的两个必要要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2.功的计算:W=FS

3.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4.功率的计算:P=W/t

功率的推导公式:P=Fv

5.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动能,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且运动速度对动能的影响较大。

6.物体由于高度所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被举起的高度有关。

7.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叫弹性势能,弹性势能的大小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程度和物体的材料、性质有关。

8.动能和势能统称机械能;

物体的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有摩擦等阻力时,动能和势能在转化过程中,机械能总量不断减小;没有摩擦等阻力时,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简单机械】

初中物理力学基础知识第一节(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6)

初中物理力学基础知识第一节(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7)

1.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杠杆的五要素: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2.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即:F1L1=F2L2

3.杠杆的应用:

(1)省力杠杆:L1>L2 F1<F2 省力费距离;(钢丝钳、撬棒)

(2)费力杠杆:L1<L2 F1>F2 费力省距离;(镊子、筷子)

(3)等臂杠杆:L1= L2 F1= F2 不省力、不省距离,能改变力的方向。(天平、定滑轮)

4.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等于阻力臂2倍的杠杆,可以省一半的力。

5.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重物,绳子自由端的拉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且物体升高“h”,则绳子自由端移动“s=nh”,其中“n”为绳子的段数。

6.有用功:使用机械做功时,为了达到人们的目的、对人们有利用价值所做的功,用W有用表示;

额外功:使用机械做功时,对人们没有利用价值、而又不得不做的功,用W额外表示;

总功:使用机械做功时,动力对机械做的功,用W总表示;

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之间的关系:W总=W有用 W额外

7.机械效率:使用机械做功时,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

8.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重、动滑轮的重、滑轮转轴间的摩擦和绳重有关;

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粗糙程度、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与物重无关;

更多初中物理资料持续更新中,敬请关注头条号@六哥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