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琵琶行并序》,我说课的内容包括八个部分(根据实际情况可省略部分环节):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三、说教学目标 四、说教法和学法 五、说教学过程 六、说板书设计 七、说作业设计 八、说教学效果评估,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高中语文说课稿模板?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高中语文说课稿模板(高中语文说课稿模板)

高中语文说课稿模板

老师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琵琶行并序》,我说课的内容包括八个部分(根据实际情况可省略部分环节):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三、说教学目标 四、说教法和学法 五、说教学过程 六、说板书设计 七、说作业设计 八、说教学效果评估

一、说教材

教材、单元说明、单元教学目标(参考课本)、说文:1.文章立意 2.行文思路 3.语言特色

例子:《琵琶行并序》选择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六课,本单元我们以“感受与共鸣”为主题学习唐代诗歌,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注重诗歌意境与诗人情感探究,也注重知人论世来解读诗歌,并在朗读和背诵中提高学生对诗歌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琵琶行并序》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叙事诗之一,本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不幸的人生经历的记叙,以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琵琶女深切的同情以及对于自身贬谪的伤怀。《琵琶行并序》以时间的顺序分别记叙了“月夜江头送客”、“江上聆听琵琶曲”、“歌女倾诉身世苦”、“同病相怜伤迁谪”、“重闻琵琶青衫湿”这五个部分的内容,本文的语言简洁精练、明白晓畅。突出了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主张。

二、说学情

教学对象、相关学习基础、学生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例子:这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

在此课之前,他们已经学习过了李白、杜甫等人的诗歌,已有初步的诗歌阅读和赏析基础,在诗义的疏通上没有问题,可以在课前完成。

但是对于白居易的诗歌风格学生还较为陌生,尤其是对这一篇融合音乐描写和叙事的长篇诗歌的把握上还有一定难度,对诗人情感的分析特别需要教师的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例子:第一,说教学目标

立足于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根据新课标所提倡的三维目标并重的教学理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掌握“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丰富内涵;

2.通过文本细读法和讨论法来探讨诗人与琵琶女之间的共同点。

3.体会作者对琵琶女身世的同情和两人的情感共鸣;

第二,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

难点:体会诗人与琵琶女为何会产生情感共鸣。

四、说教法和学法

从理论出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

第一,说教法

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把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转变为独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热情参与、独立解决问题。针对这个理念,我将以教师教为主导,以学生学为主体,以诵读、设疑、讨论为主线,培养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来掌握和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深刻内涵。

第二,说学法

陶行知曾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是教学生学。所以根据这一理念,我们的学法一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为主。

五、说教学过程

(二)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将从课堂导入、初步感知、探究解疑以及课堂小结这四个方面进行,其中探究解疑是本堂课的教学重点。

1、课堂导入:以设疑法进行导入,目的是引起同学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我所设置的问题是“作者被贬官至江州这个地方已经两年来了,一直是淡泊宁静、恬然自安。那么为何突然在感琵琶女之言后,便才觉得贬谪之痛楚?

2、初步感知:(提问法、讨论法、文本细读法)目的是让学生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学会自主思考和合作学习以感知课文。解决以下问题:

问题:(1)诗人感叹什么?让学生定位诗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2)抓住其中关键词“沦落”?分析谁沦落,如何沦落。

根据此问题,我将引导学生找出琵琶女自诉身世和段落,并分析其人生的变迁和遭遇。

3、探究解疑:这是教学过程的重点

(1)解读“同是天涯沦落人”中的“同”字,引出诗人的人生遭际,并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出琵琶女和诗人人生的相同之处,找出其情感上产生的共鸣。

(2)解读“相识”,两人通过琵琶声得以相识,从音乐上的共鸣过渡到情感上的共鸣.

4、课堂小结:以“江州司马青衫湿”作结,补足“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内涵,突出了全诗的主题。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在ppt展示,或请老师参考说课稿

七、说作业设计

尽量不设计,若果设计的话,不宜过多,简单说明设计目的

八、说教学效果评价

创新点:1、通过设疑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问题设置循序渐进、有层次性。

2、通过图表来列出琵琶女与诗人的相似之处,形象直观。

不足点:因为说课稿是属于预设阶段,在实际的课堂上还有一定的出入,我将在实际课堂中及时做出改进和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