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由、平等、博爱连在一起专门指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马原最有名的一句话?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马原最有名的一句话(腿姐马原金句汇总)

马原最有名的一句话

1. 自由、平等、博爱连在一起专门指资产阶级意识形态。

2.“普适”这个词在考研政治中属于错误的概念,别问,问就是不选。

3. 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

4. 意识由物质决定。注意“决定”、“取决于” 这样的字眼是一样的,后面跟客观的概念。

5. 客观世界和社会生活都是物质的,因为万事万物都统一于物质(物质统一性原理)。

6. 静止是运动的衡量尺度

7.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8.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9.看到〝存在方式”、“根本属性”,这俩词,务必眼睛放大!默念物质运动、物质运动!顺序不要颠倒,字词也不要对应错!

10. 时空具有客观性,不是什么“观念形式”。

11. 物质运动与时空是相互离不开的,尤其记住时空是不能离开物质运动单独存在的。

12.时空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单独拆开来讲时间或者空间是物质运动存在形式也对)

13.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状态。

14. 具体时空是有限的,整个时空是无限的。做题在选项中注意看时空有限有没有搭配 “具体的”这个前缀。

15. 物质运动的时空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的时空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16. 意识是“能动的”,“直观”这个词是错的

117. 意识的能动作用,在理解上记住 6 字箴言:再现、重构、落地。

18.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体现的是意识的能动作用

19. 我们之所以会害怕其实也是因为意识的能动作用(因为你看了鬼片什么的会脑补啊!可不就会自己吓自己了嘛)

20. 辩证唯物主义的对应词是“物质第一性、规律、能动、实践、矛盾”。

21.主观唯心主义的对应词是:我、心。(如心想事一定能成)

22.客观唯心主义的对应词是:绝对精神、绝对理念、道、神等一切第三方的东西。

23. 机械唯物主义没有什么固定的对应词,而是里然承认物质,但是是一种直观机械的、不承认运动的观点。

24.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25. 从实际出发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26. 实践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27. keywords 背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顺序和对应词有没有被替换!

28. 否定之否定规律往往作为干扰项来考察。(我还是看到有人选哦,昨天的题目!摔!)

29.“适度原则”是方法论,所以一般作为方法论启示出现,题目问启示的话就要注意了。

30. 度是维持事物质的量的界限。

31. 度是一个范围,度的两端才是关节点或临界点。

32. 扬弃可以理解为 8个字:取其精华,去其槽粕

33.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 “扬弃”。

34. 新旧事物的判断不以时间为标准,而是以是否符合规律为标准。

35. 最后简单说一下,新事物不等于新出现的事物。

36. 共性=普遍性=一般,个性=特殊性=个别

37. 共性个性与整体部分肯定不能同时选,

38. 联系与发展的基本环节要么单独命题,作为选项出现的话陪跑可能性比较大。单独命题的话看看现象本质、必然偶然、因果联系即可。

39. 联系是客观的,说主观联系就是错的。

40. 因果联系不仅要前后相继也要彼此制约。

41. 现象是表面的、容易变化的、不太稳定的表面联系;本质,就是内在的、不太容易变化和比較稳定的根本联系。

42. 现象和本质是客观的。

43. 认识事物肯定是从个别→ 一般 → 个别的过程,不要搞反。

44. 事物及其属性 “无限发展,无限多样”。

45. 在马哲真题中,选项表述正确,大概率就要放心大胆地选了。

46. 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认识到实践。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更重要。

47. 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理性思考才能让认识更深刻,熟知不等于真知。

48. 理性因素不等于理性认识,非理性因素也不等于感性认识。

49. “生理”、“心理” 这种说法往往是错误的选项,因为不哲学。

50. 实践是人能动的改变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5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体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检

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否定之否定规律往往作为干扰项来考察。

52. 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

53. 实践的结构——主体、客体、中介,缺一不可。

54. 实践的类型——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

55. 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56. 实践高于认识的地方在于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57. 经济基础 = 生产关系(的总和)

58.上层建筑 = 观念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

59.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分岐: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60.观念上层建筑 = 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注意不是制度)、哲学、道德等。

61.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生活和全部历史的基础;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62. 再强调一遍,社会存在是社会的物质方面,社会意识是社会的精神或者叫主观的方面。如果问“物质生活〞的矛盾,那肯定就不能选包含主观思维的东西啦!

63. 科学技术有时候会表现为异己的、敌对的力量。

64.科学技术本身是不能自发、自主起作用的。

65. 科学技术不是生产力的基本要素,但是是重要要素。

66.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67. 在现代,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生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68. 科技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69. 历史规律和自然规律都是客观的,可以重复的。区别在于社会规律需要人参与,自然规律不需要。

70.在联系与发展的基本环节里,曾经在早年真题里单独命题过的,一个是必然偶然,一个是原因与结果。

也就是说,除此之外,什么肯定否定,可能现实,内容形式这些成为正确选项的几率比较小。

71.“生产方式” = 生产力 生产关系。单选题里问 keywords, 99%选它选它就选它!

72.地理、人口对应 “重要”、“影响、制约”,但不能对应“最”。比如人口因素是重要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对社会发展起着制约影响的作用。

73. 社会形态理解为制度,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74.能动是对的,直观是错的。

75.改造规律不可以,但改造自然当然可以。

76. 人民群众(按照历史规律)创造历史。

77.历史规律或者说历史发展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矛盾运动。

78. 人民群众从“质” 也就是本质来说,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从量上说是指社会的绝大多数。

79.人民群众在特定时期可以包括剥削阶级。

80. 历史总进程、总方向、基本方向=历史规律,不能改变、修改、创造。

81. 历史人物的出现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82.历史人物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决定、修改、改变历史总进程、总方向。

83.历史人物的作用必然会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84. 杰出人物(英雄人物)能够首先发现历史进程中的历史任务。

85. 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86. 经济危机的抽象的一般的可能性 or 形式可能:由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引起的。

87.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特点,使社会资本再生产也呈现出周期性的特点。

88. 资本主义的再生产不一定都经过四个阶段,但是危机阶段是必经阶段,没有危机阶段,就不存在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89. 资本主义工资的现象是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90. 工资表现为 “劳动的价格”或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这就模糊了工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界限,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91.关于资本积累的 keywords (4个)

第一,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

第二,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第三,资本主义再生产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

第四,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就其实质而言,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92. “资本积累”揭示了资本的剥削本质,以及资本主义灭亡的趋势。

93. 看到贫富两极分化,要去找 〝资本积累”

94.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

95. 价值——抽象劳动——社会——无差别——一般。

96. 使用价值——具体劳动——自然——有差别——具体。

97.使用价值构成了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98. 赚钱并不是人的天然本性。因为赚钱的人=资本家=资本的人格化。

99. 追逐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100.经济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根源于资本主义制度,在资本主义制度内其实是无法解决的。

101. 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

102. 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

103.价值补偿就是:“卖得出去”。实物补偿就是:“买得到”。

104. 货币的职能有 5 个,注意一下流通手段是即时买卖,支付手段是提前或延期支付。

105. 货币的世界货币职能是足值的货币、金银这种。

106. 辦证看待货币产生后的影响。好处是便于商品交换,坏处是没有解决矛盾,只是商品内在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的一种外在的表现。

107. 剩余价值的源泉永远不会变,只能来源于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

108. 机器换人体现了技术水平提高,也就是资本技术构成提高。

109. 商品价值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企业无关。

110. 平均利润会越来越“少”,以及实际上,平均利润的出现,是一种“结果”

111.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一般趋势,这是由资本的本性决定的。

112. 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动机和直接目的就是追求剩余价值。

113. “失业”的趋势不可避免,但是规模可以控制。

114. 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115. 剩余价值理论和唯物史观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的两大基石。

116.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所以在所有矛盾里,keywords 根本,选它就好。

117. 商品经济基本矛盾贯穿于商品经济的始终,表现为 3点

A.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发展过程

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118. 平均利润的出现是 “不同部门〞 竞争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