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叶秋臣

由于身体原因所以叶秋臣看剧变少了,而且基本上都追不到最新进度,于是便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吧。

《古董局中局之鉴墨寻瓷》作为影视剧改编的续篇,热度已经远远比不上第一部。36集的长度如今已经快到结局,豆瓣上仅有5000 的人看过并评分,和第一部时的4.6万人相比完全是“没落”的表现。观众们对除了夏雨之外的主角团更换也同样意见很大,有些人甚至表示根本不想去追了。

古董局中局2最后一集的内容(关于古董局中局2)(1)

其实魏晨的药不然挺不错,虽然比起乔振宇的确是经验不足,但我感觉整体表演是合格的,并不让人出戏。但黄烟烟的饰演者阿丽亚就明显不够合适,总是莫名感觉她缺少五脉传人的那种气质,私以为换个人来演可能更好一些。

整部剧应该分为“鉴墨”和“寻瓷”两个版块,“鉴墨”主要是辨别清明上河图的真伪,“寻瓷”则是给故事做结,以瓷的篇章来解开老朝奉的真面目,给恩怨情仇划上一个句号。

叶秋臣这篇文章比较有感触的部分来自“鉴墨”,也是刚刚追完这个阶段故事,所以想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

古董局中局2最后一集的内容(关于古董局中局2)(2)

一张清明上河图,却有两个版本公布于世,其一来自故宫,其二来自香港的百瑞莲拍卖行。许愿经过多番查证,终于找到了一枚“残片”,通过掌握的线索推理的话,这块“残片”应该来自被裁剪的清明上河图真本。许愿拿着残片却不小心被百瑞莲抓走关了起来。在辨别大会开始前,许愿通过药不然的帮助成功逃出,并且站在了真假两幅图的中央,开始了自己的判断。

按理来说,残片应该来自真本,其材质也应与故宫的相同,但许愿手上的“残片”却与百瑞莲版本同出一源。

此时处于许愿的境况下,说出真相便意味着承认故宫版本为假,但若是不去说出真相,那么自身坚持许久的原则便被打破,而且会是一去不复返。

古董局中局2最后一集的内容(关于古董局中局2)(3)

大多数的人,在权衡利弊的情况下,大概率会说这枚“残片”来自故宫版,但许愿仍然坚持了自己的信念,当众承认“残片”材质与百瑞莲版本来自一处。

古董局中局2最后一集的内容(关于古董局中局2)(4)

但本来要翻车的事件,却意外出现了反转。

古董局中局2最后一集的内容(关于古董局中局2)(5)

为了让许愿能够以五脉传人的身份去肯定故宫版本为假,百瑞莲特意做了一个大局,那些许愿遇到的人,得到的所有线索均是有心设计,而他手上的这枚“残片”也是假的,并且在许愿发言前他们也做好了残片为假的铺垫。若是许愿说“残片”来自故宫版,那么就承认了与假同源,比起说百瑞莲版本为真更有说服力。

一个如此精妙的局,从头到尾几乎都没有漏洞,却在最关键的一步上算错了许愿这个人的心性。

在正义原则的面前,一切的心机布局都是枉然。

古董局中局2最后一集的内容(关于古董局中局2)(6)

其实看剧时,叶秋臣就有多处不解,为何那么巧骨灰里刚好残存了双龙小印的残片,许愿即便有药不然的帮助又怎能轻易从九龙城寨这种地方凭借自己的努力逃出来。

但整个局的真相揭开时,你就会发现这种偶然都是刻意为之,许愿寻到的线索也是被一步一步制造出来的。

然而即便做局如此精妙,但还是功亏一篑。

他们败给的不止是许愿的原则,还有因果。

古董局中局2最后一集的内容(关于古董局中局2)(7)

如果你有幸看过完整版的《大块头有大智慧》,并且看懂了电影背后的真谛,那么可能许多道理就自然参透了。

人的存在,不在于他做过了什么,而在于他相信什么。

这个局换作是其他人,百瑞莲的胜算甚至可以提到九成,因为大多数的人都在洪流中挣扎求存而已,平衡利弊早已成为骨子里的习惯,也成为了他们的“信念”。坚持原则的不是没有但数量极少,在这个大染缸里能够“出淤泥而不染”的,更是少之又少。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坚持原则变成了一件“很蠢”的事情。但正如许一城说的,“人活在这个世上,总要坚持一些看起来很蠢的事情”。

看起来“很蠢”,但实际却未必是“真蠢”。

古董局中局2最后一集的内容(关于古董局中局2)(8)

许愿的品质很难得,他为人正直,虽然经常被陷害和利用,但阴差阳错之下往往结果是符合预期的。“因”是他拥有的难得品质,“果”也是由其品质带来的结局。

这种因果关系不是他本人算计好的,不是通过城府心计去排练好的,而是他未曾预想到结果,但“因”最终还是走向了应该到达的“果”。

就像刘德华饰演的大只佬一样,曾经只是看懂,后来转为看破。

古董局中局2最后一集的内容(关于古董局中局2)(9)

像许多解读文字说的那般,并不是今天做了一件坏事,明天做了一件好事就能将其完全抵消,你怀抱了抵消的目的,那便不是纯粹的“因”。

许愿的“因”是他坚守原则底线的信念,怀抱着这份信念,才能在不经意间破了百瑞莲的局。

在百瑞莲眼中,人都应做出与他们相似的决定,所以才设了这个局,许愿破局的过程看似只是一种偶然,一种“误打误撞”,实则却是一种必然。

古董局中局2最后一集的内容(关于古董局中局2)(10)

因为他们永远不知道,他们的“因”与许愿的“因”完全不同,而“果”自然只剩下一种。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

文/叶秋臣

———————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叶秋臣)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抄袭必究—欢迎转发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