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Sept.2020 ,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如果发现孩子有这4种行为?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果发现孩子有这4种行为(孩子这种行为背后的原因如果是内疚还好)

如果发现孩子有这4种行为

导语

Sept.2020

最近,不少家长和跳爸反馈了这样的现象:

宝宝不小心摔跤了,就趴在地上不愿意起来,大声哭喊着,“都是地板!”抱怨是地板让他摔跤;不仅如此,宝宝还会责怪奶奶买的鞋子不好;

大一点的宝宝,甚至会气急败坏的跑去打人!原因让人有些哭笑不得:“因为你刚才逗我笑,结果我一笑就摔跤了,都是你害的!”;

还有再大一些的宝宝,在和小伙伴玩游戏或比赛过程中输了,宝宝就会怪老师、怪旁边的小伙伴“都是你的错!“

宝宝“怪罪人”的行为,让他们的父母很是头疼

Hello,大家好,我是跳爸,针对导语中提到的孩子爱怪罪别人的情况,跳爸将通过本周和下周这两期进行详细分享:

01宝宝爱怪罪别人,好还是不好?

有爸妈就说了:“宝宝怪罪地板没什么不好啊,宝宝的情绪一下子就安抚住了

而且现在还小,等以后他长大了,就慢慢懂了,就不会随便怪罪了。”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并不是!这样的宝宝长大后,很容易会出现以下这两种心理中的一种:

要么宝宝认为自己没有错,既然我没有错,我就不必去想我怎么样可以改变我的行为

这样宝宝就错过了成长的机会

要么宝宝就是觉得自己本就没有能力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别人要做的),所以就去怪罪别人

同时因为宝宝不愿去想错误到底怎么发生的,都认为是别人的问题,宝宝就没办法理解他的行为对别人造成的影响

这样会影响宝宝的自信以及共情能力

举个例子,小明和小伙伴一同参加4*100米接力赛,比赛进行到小明接棒的时候,小明不小心跑摔了,本来处于领先的小明一组结果垫了底

这时候如果小明不仅不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甚至回应“我又不是故意的!不就是一场比赛,输了就输了呗”

那他自然就没办法理解小伙伴为什么这么生气、这么伤心

那如果这种情况一直发生,接下来,孩子的人际关系就不会很好,逐渐的,就没有人愿意和自己做朋友了。

02宝宝怪罪别人时,到底是怎么想的?

在面对失败的时候,宝宝们的行为往往取决于他当下的心理感受,而宝宝失败受挫时候可能会有这两种心理感受:

“羞耻”或“内疚”

一般家长可能会看到的,是孩子的愤怒或是难过

其实愤怒的背后是对自己认为的“无能”的羞耻,难过的背后是对“我本可以”的内疚

那我们先来看看为什么会有这两种感受呢?

羞耻的意思是“如果我做不好,爸爸妈妈(包括小伙伴)会骂我,你怎么这么笨,你怎么这么差劲,我会觉得我是个好糟糕的孩子

所以我得想方设法让别人知道不是我做不好的,是别人或者别的东西让我把这个事情搞砸了”

而如果孩子产生的情绪是羞耻,那么这个孩子就很容易去逃避责任,就像上面案例中的小明那样

而内疚的意思是“我为我没有把事情做好内疚,或者是感觉有点难为情”

举个例子:小红刚刚跑着跑着居然摔跤了,结果害我们这一队就输了,而如果小红产生的感觉是不好意思,那么接下来她会比较容易去承担责任

她会说我下次要怎么做才能会更好,她也才能够进入抗挫力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叫做“我再试一试”

想想什么方式下一次可以做的更好,这样经历多次,小红就不会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也不会去怪罪别人了。

03宝宝就爱怪罪别人,原因是什么?

(1)有样学样,家里的大人喜欢为错误找借口

这点我想非常容易理解,例如宝宝走着走着摔跤了,爷爷奶奶立刻跳出来说都是地板不好,地板让宝宝摔跤的

宝宝撞了桌子,当然接下来一定是桌子的错,都是桌子让宝宝撞到的

家长习惯于把所有的责任都丢给别人,宝宝久而久之就习惯了,只要发生了一个错误,就赶快甩锅,看看能够把责任丢给谁。

(2)常被打击,时常被当做反面教材

如果爸妈在跟孩子互动的时候,时常会说你怎么这件事情都做不好,你看看别人,别的宝宝怎么都做得很好的

如果时常被这样子做比较的话,宝宝就非常不愿意输

不愿意输的结果我总得找一个理由来证明,不是我自己不行输掉的,是因为别人害我输掉的

(3)家长过于严厉,宝宝害怕被批评、受惩罚

过去的研究发现,如果爸爸妈妈对于宝宝犯错的反应是非常严厉的,给“犯错”、“闯祸”贴上“不乖、不懂事、调皮”等负面的标签,甚至还有呵斥、体罚能行为

那么孩子就会很自然的开始找理由去为自己开脱,会为自己现在的行为去寻找其他的合理性

我们可以试想,如果我们在工作中犯错了,我们会不会因为担心被领导批评,而产生去寻找为自己开脱理由的念头?

同样的道理,当孩子犯错,孩子也会有同样的心理感受,所谓的“推卸责任”的活动就开始了

就会说“这不是我做的”,“不是我的问题”,就会找一个人或者是物品来为我的失误负担责任。

好的,以上就是本期内容,下一期我们将分享如果宝宝爱怪罪别人,我们父母应该怎么办?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跳爸说育儿

全球百强企业高管领衔

专注为0~3岁婴幼儿家庭提供

高品质科学养育和家庭教育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