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学习养成记#

《于是生活像极了生活》

刚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被书名所吸引,《于是生活像极了生活》不是像而是真真切切,人生幸福与否,其实并不取决于于生活怎么对待我们,而是源于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

"幸福来源于生活,酸甜苦辣编制成生活"我所理解的生活分为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这两个层面的生活都得都充实才能感到幸福,而我所向往的生活为简简单单,平平淡淡,生活是幸福,是那些平平淡淡与那些粗茶淡饭。

《于是生活像极了生活》是一代“生活家”梁实秋趣味散文精华选,内容包括对众生万象的描摹,对人生悲喜的感叹评析,对闲情逸趣的述说,对柴米油盐的迷恋等。

他在平淡的日子里掬拾俗趣,详尽展现了一代“生活家”梁实秋的精神世界与生活意趣。

梁实秋的智慧洒脱、人间意趣,皆是从生活中提炼而来,又回归到生活中去。

梁实秋(1903年1月6日—1987年11月3日),原名梁治华,字实秋,中国著名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

国内首位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

他学贯中西,著作无数,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

梁实秋不仅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 而且是中国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中国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第一人。

代表作有散文集《雅舍小品》评论集《文学的纪律》翻译集《莎士比亚全集》学术专著《英国文学史》等。

《于是生活像极了生活》一共分为五辑。

辑一处世;辑二乐呵;辑三 他们;辑四 闲谈;辑五 食味。

在《处世》里有“让座的惨剧”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生性豁达的梁先生,但是对一些人的作风还是看不过去的,特别是让座那一段谁看了都会忍不住生气。

“让座的惨剧”中,看看作者是怎样让这个惨剧变成喜剧的。

一位看上去不像上海人中年妇女,在装满人肉中的车上挤来挤去挤到我面前,我寻思咱也模仿一下上海人的绅士,当我想抽身起来让座给这位女士的时候,我的屁股刚一欠起,就觉着有两半个热烘烘的臀部从四十五度的斜的方向斜射过来,居然是一个年轻力壮的男人稳稳的落座那叫一个准,不愧为是专业的,感觉时刻都被别人监视,你说我这是让座呢还是座被抢了,当时那叫一个尴尬,我也真是佩服极了。

《于是生活像极了生活》展现了梁实秋先生对人生、对生活的态度,让我们在品鉴名家散文的同时,也在享受精神上的饕餮盛宴。

还有在“食味”这一篇里看到作者对吃的也特别有研究,看来也是一位热爱生活并会享受生活的人。

在中国的许多地方,街坊邻居见面互相问候的第一句话往往是“你吃了吗?”

可见“吃”这一字对中国人而言不仅仅是充饥温饱,满足口腹之欲而已,而是包含了对许多事情的理解和认知,包含了中国人对生活的态度。

在“食味”这一篇里,记录了十五道美食。

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炸丸子 描写得特别详细

肉剁得松松细细的,炸的外焦里嫩,入口即酥,不需大嚼,既不吐核也不摘刺,蘸花椒盐吃,一口一个,实在是无上美味。

还没等看完,我的口水都流下来了。

而且不止这一种炸丸子,丸子炸好后,用葱花酱油勾卤芡,加一些木耳,在锅里滚一滚,就变成了溜丸子。

老北京菜肴中有一类比较特殊的菜肴叫溜菜,比如溜肉片儿,溜丸子,溜三样等。

可以说这种菜是老北京人非常喜欢吃,也非常爱吃的一种菜,直至现在,我们北方人也很喜欢这道菜。

糯米丸子,是用糯米裹上丸子,上屉蒸。

首先,糯米泡软,再上屉蒸熟,这样做出来的不会生硬。

蒸熟了以后,丸子上面裹着的米粒一个个的坚挺翘然,好像披了一件蓑衣,煞是好看又好吃。

我们北方办婚礼时会经常吃上这道菜。

还有一道名菜,我们北方一到冬天,特别是乡下,家家都会做的汆白肉。

城里的饭店也有,但是没有乡下人做的香。

家乡的味道,妈妈的味道。

四季衣裳、三餐茶饭…中国人对于美食的情感寄托,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天赋。

我们享用美食,既是对口腹之欲的满足,也是对生活的细细品味,这就是“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的一种诠释吧!

#夏日大作战#​#图文原创#​

平淡的日子也要有新的生活(平淡的日子泛着光)(1)

平淡的日子也要有新的生活(平淡的日子泛着光)(2)

平淡的日子也要有新的生活(平淡的日子泛着光)(3)

平淡的日子也要有新的生活(平淡的日子泛着光)(4)

平淡的日子也要有新的生活(平淡的日子泛着光)(5)

平淡的日子也要有新的生活(平淡的日子泛着光)(6)

平淡的日子也要有新的生活(平淡的日子泛着光)(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