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方教科书作品欣赏(方足布正书传形赏析)(1)

斗方教科书作品欣赏(方足布正书传形赏析)(2)

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后母戊”大方鼎

记录西周春秋时代文字的主要资料是金文。西周的铜器大多数为周王朝贵族、臣僚所作,春秋铜器几乎都属于各诸侯国。由于当时铸造礼器是一项非常正规的活动,因此文字随之书写相对规范,反书现象在这里就不那么常见了,但也还是存在的。

文字到了战国,形体上有两个显著特点,一个是俗体字的流行,一个是六国文字各异。这种特点就反映在当时的铜器、货币、玺印、陶文、简帛文字中。何琳仪先生在其著作《战国文字通论》中曾总结了战国时期文字的各种形体演变,分为简化、繁化、异化、同化、特殊符号五种,其中反书现象就属于异化中的方位互作。货币文在文字学中被归为战国文字的范畴,他是沿着中国文字发展演变轨迹而行的,即有和同一时期玺印、陶文、竹简盟书一样的时代特征,又有因受到某些条件的局限和影响而产生的自身特点。战国时期铸币权没有集于统一,很多城邑都能铸钱,发行量很大,钱币冶铸技术不先进,加之刻范工人的个人性,所以造成战国货币文字书写草率,随意性大,文字正书、反书、简笔、借笔等现象很常见。黄锡全先生在《先秦货币文字形体特征举例》一文中亦总结了这一现象。

方足布是先秦货币中存世量较大的一个品种,因其地名丰富、币文写法多样受到广大收藏爱好者的青睐,这些年的方足热同时也带动了古文字、历史地理学、货币学的发展。作为战国货币的一个代表,是战国文字特征的反映。笔者这些年留心收集了一些方足布中正书反书现象的资料、图片,特意挑选出“平阳”“安阳”“宅阳”三类,寓意“平安宅”、“三阳开泰”,以飨大家。

平阳方足布

平阳布作为方足布中出土数量最多、文字写法风格变化最大的品种之一,历来受到藏家的热衷收集。也正是因为其文字形制变化太大,以致于具体的国属一直不好确定。战国时期齐、鲁、三晋地区均有平阳地名,齐鲁两国不铸行布币,可不论。大概铸行平阳布的地区可能有三:

  1. 战国韩都,后归赵。《史记·韩世家》:“晋定公十五年,(韩)贞子徙居平阳”,在今山西临汾西南。
  2. 春秋属卫,战国归魏。《左传·哀公十六年》“卫侯饮孔悝酒于平阳”,在今河南滑县南。
  3. 战国赵地,《史记·秦始皇本纪》:“十四年,攻赵军于平阳”,在河北临漳县西南。从平阳布的出土情况看,主要有山西、内蒙、辽宁、河北、河南等地区,估计属赵、韩铸币的可能性大。由于平阳布出土数量可观,随之传形存世亦不少。

斗方教科书作品欣赏(方足布正书传形赏析)(3)

“平阳”方足布正书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种左读平阳,即通常所说平阳传形之正书。大家都知道,平阳传形,那么“阳”字在右边一定是反着书写的,倘若在右边的阳字是正着书写的,那么就是左读了(即币文从左往右读),这类布币发现很少,严格意义上的左读目前仅见二品,一枚是品,一枚见于朱华先生《三晋货币》90页图谱。

斗方教科书作品欣赏(方足布正书传形赏析)(4)

“平阳”方足布传形

安阳方足布

战国时期“安阳”有七,赵国有东西安阳,燕国有安阳,秦国、齐国有安阳,韩魏也有安阳。因为秦齐两国不铸行布币,燕国安阳布属于仿铸性质,故不讨论。

赵西安阳位于内蒙包头地区附近,此地曾发现过“安阳”方足布的石质币范。赵东安阳亦曾出土过“安阳”铁范,或据此以为东安阳也曾铸造过方足布币。

斗方教科书作品欣赏(方足布正书传形赏析)(5)

“安阳”方足布正书

韩国的安阳,见于《殷周金文集成》11562号的“六年安阳令矛”,应是《水经·河水注四》中安阳溪流经的安阳城(在今河南陕县东)。魏之安阳,在今安阳市附近,从安阳布币出土地情况看,魏也有可能铸造过此种布币。

安阳布正书存世量很大,但传形出现却不多,是藏家喜于收藏的品种。

斗方教科书作品欣赏(方足布正书传形赏析)(6)

“安阳”方足布传形

宅阳方足布

《水经·济水注》引《竹书纪年》,“晋出公六年,齐郑伐卫,晋荀瑶城安阳”。《穰侯列传》秦昭王“三十二年,穰侯为相国,将兵攻魏,走芒卯,入北宅,遂围大梁”,《正义》引《括地志》云:“宅阳故城,在郑州荥阳县西南十七里”。在今河南郑州北,属韩币。

宅阳布传形在平安宅三大类中是最少见的,因此,收集难度也大。

斗方教科书作品欣赏(方足布正书传形赏析)(7)

“宅阳”方足布正书

斗方教科书作品欣赏(方足布正书传形赏析)(8)

“宅阳”方足布传形


喜欢古钱币的粉丝可以加公众号:鼎藏古泉(内附商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