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泉屋小老板娘观后感(对比之下看电影温泉屋的小老板娘)(1)

电影海报

2021年去电影院看的第一部电影,选了日本动画《温泉屋的小老板娘》。没看电影之前,以为它会讲述女主角的成长历程,如何从“小老板娘”变成真正的老板娘。看完电影后,才恍然大悟:原来只是停留在儿童阶段。但是作为一个成年人,我发现,电影里儿童和大人的对比十分明显。下面我就从对比的角度,按照故事进程,简单说说我个人的理解。

温泉屋小老板娘观后感(对比之下看电影温泉屋的小老板娘)(2)

初到春之屋

首先,完美地错过了开片5分钟,到电影院就座时,已经是小织提着行李箱来到了春之屋旅馆。

小织一边被壁虎吓得半死,一边还出现了一个守护神灵麦少。为什么大人们都看不见,只有小织能看见这些幽灵鬼怪呢?电影用一种超自然的手法,去解释这种心理学上的投射。对于刚失去父母的小织来说,她短时间内应该是很难接受这个事实的。(和后面出现的小茜一样)这些小精灵,和梦里出现的爸爸妈妈,都是精神寄托。

和外婆一起翻看相册时才知道,麦少是外婆的青梅竹马,从屋檐上掉下来往生后,他留恋徘徊的不是自己家,而是外婆峰子,所以他才会一见面就拜托小织答应做春之屋的小老板娘吧。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简单纯粹、无忧无虑的童年就像《飞屋环游记》里的主人公。

温泉屋小老板娘观后感(对比之下看电影温泉屋的小老板娘)(3)

小织跟着外婆,开始学习打理旅馆。小织第一次接触的客人,是一对刚经历丧妻丧母的父子。在这个片段中,父子俩的对比十分明显:父亲把妻子的画像摆在餐桌上,就像一家三口一样正常吃饭,平静中看不出哀伤;孩子(小茜)却接受不了这个事实,发烧病倒,听不进去“要振作起来”类似的话,蒙头在被子里大哭。

这是第一次泪点,如果你也曾因亲人去世而在被窝里啜泣,你会明白什么叫“感同身受”。因为,2020年12月8日,奶奶去世的那个晚上,我也是这样的。透过电影屏幕,我蓦地发现,在人类共通的情感面前,我们都回到了儿童状态,无关年龄、性别、种族、宗教和其他。

人在悲伤时会想吃甜食,心是苦的,至少可以让胃甜一点吧!爸爸说要来一块蛋糕,(或许是小茜生日?)于是小织大晚上地跑出去买蛋糕,无奈很多店都关门了,最后从胖胖的亮晶晶的大婶那儿得出了灵感:温泉布丁。牛奶、鸡蛋、面粉、奶油,小织用心做出来的布丁,怎么能不好吃呢?悲伤的时候,到厨房去,敲敲打打、叮叮咚咚,在厨具和原料之中,奏一场个人专属的音乐会。

温泉屋小老板娘观后感(对比之下看电影温泉屋的小老板娘)(4)

父子俩离开后,身为作家的父亲写了一篇报导,一下子让春之屋声名大噪,不少人慕名而来。小织也在这个时候,遇到了她的忘年交姐姐——美岭小姐。

外婆说美岭小姐好几天没吃饭了,让小织去看看她有没有什么需要。推开房门的一瞬间,小织惊掉下巴:这个美女姐姐是个占卜师!泡温泉、喝冷饮、穿夏天和服,还有那句模仿秀,简单快乐的小织,一点一滴地感染了美岭小姐。于是,姐姐请小织出去散散心。

沿海公路,敞篷跑车,购物疗法走起!没想到,小织在车里,看到迎面而来的大货车,父母车祸的那一瞬间情景再现,巨大的冲击感压得她手足无措。这一幕,就像热门美剧《后翼弃兵》里的贝丝,想起车祸前妈妈的最后一句:“Close your eyes.”

温泉屋小老板娘观后感(对比之下看电影温泉屋的小老板娘)(5)

两幅画面叠加,构成了第二次泪点。小织在海边的岩石上,跟美岭姐姐吐露心声。这个时候的小织,才是小孩子原本的样子,之前像个小大人一样,跟小茜争论,其实她也是在用理智压制自己的情感。大人说了太多“你要坚强,要振作起来”,小织无疑也是潜移默化给自己打了鸡血,却不知道,作为一个孩子,这是她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所以,她需要宣泄,需要释放,需要给自己的情感找一个恰当的出口。

在交谈中小织得知,美岭小姐最近分手了。用美女姐姐自己的话说:“我们的匹配度很高,分手那天我算出来运势最高。”那一束鲜红的玫瑰花夺目刺眼。可是小织哪里能理解呢?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依靠的是心,而不是所谓的运势吧

小织和美岭姐姐,能成为忘年交姐妹,因为她们恰逢其时地治愈了对方

温泉屋小老板娘观后感(对比之下看电影温泉屋的小老板娘)(6)

铃铛怪说,小织会慢慢地看不见它们。这表明,小织正逐渐地从丧亲之痛中走出来,她不再需要幻象来慰藉精神,而是更多地关注现实:如何让客人住得舒心,如何成为春之屋名副其实的小老板娘。就像《我离开之后》这本书里,妈妈给女儿列出了很多代办清单,告诉女儿她离开之后的每一天,应该做些什么。逝者已矣,缅怀过去,但不沉溺悲伤,好好生活,关注当下,才是生者对逝者最好的告慰。

最后来的一家三口,无疑是点睛之笔。一方面,为了寻找“医食同源”的食谱,小织放下架子,向真月请教。看着客人吃得心满意足,小织也体会到了莫大的幸福感。然而,他们的讲述拼凑出了父母车祸的真相:眼前的这位因车祸住院受伤的父亲,为了躲避货车转入逆向车道,直接导致了小织的父母双亡。

客人良心不安,打算搬到真月家的旅馆。但小朋友却不管那么多,“我喜欢小织姐姐,我就是要住在这里嘛!”这对小织而言,无疑是个两难:理智上讲,作为小老板娘,用心招待客人是她的职责;情感上讲,如何面对夺取父母生命的“仇人”?

这道难题,成年人都不一定解得开。放在小孩子身上,真的是难、难、难。如果我是导演,我应该不会这么快给出答案,我应该会用长镜头、分镜头或者慢镜头,表现小织的心理斗争过程和她最终的决定。慢下来,给小织一点时间,给观众一点思考空间:换作是我,我如何选择?

温泉屋小老板娘观后感(对比之下看电影温泉屋的小老板娘)(7)

“外婆常说,花之汤的温泉水包容一切生命,能疗愈万物。”做出铺垫后,小织再说出这句话,会更加顺其自然。而做出这样的选择,也表明了小织的成长,再上升一个台阶:与悲伤和解

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消沉→接受,悲痛的五个阶段,在电影中通过不同人物表现出来。与三个客人的相处,也一点一点地体现了小织的成长之路。我一直觉得,接受后的更高级,是和解——一种坦然、从容、心安理得、波澜不惊、上善若水的状态与过去的自己和解、与看不惯的宿敌真月和解、与仇人和解。

温泉屋小老板娘观后感(对比之下看电影温泉屋的小老板娘)(8)

小织的变化,无形中也影响了三个精灵鬼怪。跳祭神舞的那一天,就是说再见的时候了。就像电影《心灵奇旅》中的22号,游荡了上千年,想要体验人生,最终依然选择了到地球投胎转世。

等我们来世成人,一定要到春之屋来做客,我要吃温泉布丁,那时候,小织会认出我们来吗?哈哈哈~一定会的。那时的小织,就是名副其实的老板娘,而不是“小老板娘”啦!

温泉屋小老板娘观后感(对比之下看电影温泉屋的小老板娘)(9)

【后记】

现在再回想这部电影,还有其他的解读角度,比如,如何与儿童谈论“死亡”,有人说,这是一部日本神道教版的《寻梦环游记》。子曰:“未知生,焉知死?”因此,在儒家传统文化里,“死亡”也很少谈及。可是,生老病死,本就是人生常态。正视死亡,才能更好地了解生活,不是吗?另外,若要论人物形象分析,我会选粉花边、爱引经据典的真月,因为她的个性实在是太鲜明了。看过电影的朋友们,你们还记得她引用了哪些名言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