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中的赵贞吉毫无疑问是一个能臣,而且还是一个审时度势、注重大局的能臣。

大明王朝1566赵贞吉为什么挨骂(为什么有人特别喜欢大明王朝1566中的赵贞吉)(1)

大明王朝1566赵贞吉为什么挨骂(为什么有人特别喜欢大明王朝1566中的赵贞吉)(2)

赵贞吉一开始出场就是胡宗宪找他借粮,赵贞吉如实相告了上面给自己打了招呼不能给浙江借粮(目的就是让浙江乱)。然后胡宗宪就以浙直总督的身份动用军令直接从江苏调粮,赵贞吉无奈只能乖乖借粮。

但这里其实有一个伏笔:赵贞吉如果真心不想借粮,胡宗宪的军令还有用吗?

我个人倾向于认为没有用,以赵贞吉的官场头脑,随便找个理由也能搪塞胡宗宪,更何况他上面还有张居正这种一心想要浙江烂掉的人。

那问题来了,赵贞吉给浙江借粮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呢?

因为就算浙江烂掉了,严党也不一定就会倒(此时的张太岳还是嫩了点)。这里赵贞吉和徐阶的想法应该基本是相同的,后面事情的进展也证实了这一点:哪怕毁堤淹田的供状嘉靖看了,严党就倒了吗?

这里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严嵩为首的严党虽然确实贪污受贿,但还没有触碰皇权的逆鳞,等到血经一事,时机就成熟了。徐阶看到了这点,赵贞吉也看到了,所以他们并没有真正把浙江往死里推,而是在打击严党的同时,通过借粮和筹集军饷,安抚了淳安建德两县的灾民以及帮助胡宗宪打赢了对倭寇的决战。

这两件事虽然严党想看到,但嘉靖也想看到。否则后面赵贞吉凭什么从浙江巡抚调任户部尚书,难道靠没织满的五十万匹丝绸任务?上述两件事以及毁堤淹田一案的点到为止,都是赵贞吉升任尚书甚至入阁的功劳簿之一。


从题主的描述中,其实我们已经把赵贞吉放在了以徐阶为代表的清流官绅集团中,从这个角度出发,赵贞吉无疑是出色的干臣。能够揣摩上意,最大限度地打击敌人并为自己积累政治资本,还能继续维持浙江这个烂摊子。虽然没织够五十万匹丝绸,但好歹没出大的乱子,这已经很厉害了。

如果说赵贞吉代表的是清流官绅集团的利益,那海瑞代表的是什么呢?

对的,刚峰大人代表的是广大劳苦百姓的利益,这种使命感在他去直隶看望饿死的灾民之时达到了极点。这里不得不夸一下导演的镜头语言:大雪纷飞,饿殍遍地,尸横遍野,悲怆的BGM配上刚峰大人的肢体语言,任谁看了也无法不为之动容啊?

大明王朝1566赵贞吉为什么挨骂(为什么有人特别喜欢大明王朝1566中的赵贞吉)(3)

大明王朝1566赵贞吉为什么挨骂(为什么有人特别喜欢大明王朝1566中的赵贞吉)(4)

这就是最贴近生命本质的使命感的力量。

那赵贞吉为什么和海瑞互相不对付呢?很简单,两个人屁股坐的位置不同而已。大明帝国的官僚体制无法靠四书五经的美好信条去驱动每个官员,所以官场就有了混沌和黑暗,嘉靖、赵贞吉、徐阶他们都默认这种黑暗以此来维持自己的权力;可海瑞不,因为他亲眼看到这种默认会给下面的百姓带来多少苦难。他不能接受。

一个有洁癖的人和以洁癖为口号,却可以一整天不刷牙洗脸洗澡的人,住一块能不吵架吗?

大明王朝1566赵贞吉为什么挨骂(为什么有人特别喜欢大明王朝1566中的赵贞吉)(5)

大明王朝1566赵贞吉为什么挨骂(为什么有人特别喜欢大明王朝1566中的赵贞吉)(6)


其实如果我们站在严嵩严世蕃的角度,会发现他们也挺厉害的。一方面要给皇帝保住面子,还得给他捞钱;另一方面下面一帮人还等着他们养活,不给好处谁会老老实实豁出脸去给你捞钱啊。而且还不能贪得太过了,否则帝国最终就要走向毁灭,所以要能够发现胡宗宪这样的干臣并给以重用。

最难的是皇帝还防着你们,你在前面唱戏,后面徐高张给你拆台等着看笑话,冷不丁给你一刀。你还不能明着把他们怎么样。气人不气人?难受不难受?

所以严嵩把自个说成是媳妇,说徐阶没能力做他这个位子(刚开始的时候),都是对的。碰到嘉靖这样的老板,严嵩能够当权二十年,还基本维持了帝国的运转和满足皇帝的喜好。不牛逼吗?反正我是特别佩服的。

甚至如果我们从嘉靖的角度出发,会发现他也不容易。本来皇位跟他没关系,结果朱寿大将军嗝屁之后没留个后代,道长因为脑子好使就被立为了皇上。按说这是天大的好事,结果就因为道长想把自己的父母也尊为皇帝皇后而闹僵了君臣关系(大议礼)。站在道长的角度,这事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古代讲究个名正言顺:我是皇帝,结果我爸不是皇帝,这说出去太丢人了啊。而且我这个皇帝也是你们立的,你们不让我名正言顺到时候是不是也可以随时废掉啊?

哪怕后来居于深宫,嘉靖其实也没完全荒废政务,打仗和内阁人选他还是在意的。就是因为炼丹这个爱好需要时间,所以顾不太过来。就像徐阶写的青词:

离九霄而膺天命,情何以堪;御四海而哀苍生,心为之伤。

大明王朝1566赵贞吉为什么挨骂(为什么有人特别喜欢大明王朝1566中的赵贞吉)(7)

大明王朝1566赵贞吉为什么挨骂(为什么有人特别喜欢大明王朝1566中的赵贞吉)(8)

嘉靖:我好好的一个神仙下凡来给你们当家,结果还各种被嫌弃,我太难了。

这就是《大明王朝1566》的魅力之处:上至皇帝太子,下至县丞班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为逻辑,而且说得通。

但我们为什么单单歌颂海瑞呢?

因为海瑞代表的是多数人的利益,而其他官员只代表自己或者所处派系的利益,嘉靖也只是考虑他们朱家的利益。而社会进步往往是多数人的利益得到满足,这就是为什么自由平等的观念能够在近代以来席卷全世界。

套用一句拼多多老板黄铮的话:中国的消费升级不是让上海人过上巴黎人的日子,而是让中西部的人用上干净的纸,喝上卫生的水。


题主因为自己的成长经历和个人禀赋,所以很喜欢赵贞吉,这一点都没问题。甚至你喜欢严嵩严世蕃,喜欢嘉靖,也都没问题。

我个人因为只是一个平头百姓,虽然也喜欢赵贞吉,还相对而言还是更喜欢海瑞多一点。我总觉得,海瑞不单是代表了当时大多数人的利益,也是我们民族脊梁的一部分。他的影响不但是在当时,也在千秋万代。

如果是在古代,我和题主估计就是两个派系,老死不相往来。现代社会还是挺好的,我们能够通过网络平台来互相沟通,了解对方的想法和动机。

不管是在什么时候,人都最好能够在自身基础上去倾听对方的想法,不到万不得已不提倡首先使用暴力。

毕竟大家好才是真地好。

相关内容:

《大明王朝1566》中,改稻为桑政策为什么会失败?

《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知道杨金水装疯吗?

《大明王朝1566》和《雍正王朝》,谁才是历史权谋第一剧?

赵贞吉,大明王朝的“英雄好汉”

《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皇帝为什么要放了海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