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思中考题赏析及解答(直击中考天净沙)(1)

走进作者:

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字千里(一说字致远),号东篱,中国元代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被誉为“秋思之祖”。著有杂剧15种,以《汉宫秋》最为出名。

作品简介: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意思是秋天的思绪,题目概括了全曲的内容。本文属于小曲中的小令。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这也导致他的政治一直没有实现。可悲的是,他在漂泊无依中过着他的后半生,郁郁寡欢,困窘而潦倒。一次旅途中,时逢黄昏,他突然有了灵感,变写下了《天净沙·秋思》。

原文: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夜色里。

赏析: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句话运用了白描的手法,选取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意象,一字一景,描绘出一幅苍凉的深秋暮色图。“枯”“老”“昏”增添了悲凉的气氛。“瘦马”营造出一种萧瑟苍凉的气氛,衬托了旅人内心的孤独凄凉。“古”字,唤起人们对古往今来数不清的过客的无尽联想。“西风”就是秋风,点明季节的同时,又增添了悲凉的气氛。“瘦”看似写马,实际上作者是借马的瘦弱衬托旅人的辛苦,抒发了游子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

夕阳西下,点出了特定的时间。“夕阳”照应上文的“昏”字。落日残照,本就惹人伤感,偏偏还要“西下”,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断肠人在天涯,这是直接抒情,也是卒章显志。作者直接抒发羁旅愁思。“断肠”虽仅仅两个字,却精准的把“天涯沦落人”无法言说的心酸、苦楚表现得淋漓尽致。

直击中考:

1.“小桥流水人家”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在全曲中起到什么作用?

动静结合。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衬,更显出环境的幽静,衬托出天涯游子孤寂凄楚的思乡之情。

2.(2020,桂林中考)仿照示例,从炼字的角度给“古道西风瘦马”中加点的字(加点的字是“瘦”)做批注。

批注(示例):“枯”“老”两字妙!既写出“藤”“树”的特点,又为“断肠人”所处环境增添悲凉的色彩。

示例:瘦的不只是马,更暗指马上的人因奔波而消瘦。一个“瘦”宇,将游子浪迹天涯的悲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3.(2020,贺州中考)“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你结合小令内容说说诗人运用了哪些“景语”,表达了怎样的“情语”。

景语:干枯的藤,衰老的树,黄昏下的乌鸦;小小的桥,潺潺的流水,低矮的茅屋;荒凉的古道,萧索的秋风,消瘦憔悴的马;夕阳。

情语:抒发了飘零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的凄苦愁楚之情。

4.下列对《天净沙,秋思》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A.《天净沙·秋思》表现了一个羁旅漂泊的游子浓烈的思乡之情,被称为“秋思之祖”。

B.“小桥流水人家”创设一种清新淡雅的境界,表现了游子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C.作者把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连接成一幅简洁苍凉的水墨画,将无限愁思自然寓于画面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D.“断肠人在天涯”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画龙点睛,直抒胸臆。

[解题思路]B项,“表现了游子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表述有误,这一句引发了游子的思乡情绪,衬托了他凄凉愁苦的心境。

5.(河北中考)这首元曲的作者是_马致远___ (人名)。(1分)

6.(河北中考)下列各句中,与“断肠人在天涯”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的一项是(C)(2分)

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B.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7.(河北中考)简要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3分)

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氛围;同时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8.(曲靖中考)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2分)

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踽踽独行。

9.(张家界中考)无论身在何处,诗人的心总是泊在故乡的臂弯:范仲淹戍边功业未建而又思家心切的矛盾尽在《渔家傲》的名句“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中体现,马致远在傍晚的霞光中咀嚼着思乡的苦涩,写下了《天净沙·秋思》中的乡愁:“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0. (娄底中考)这首小令的前三句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深秋晚景图?(2分)

萧瑟(萧索)(1分)、荒凉(1分)。

,